台灣權證市場自民國86年6月開放至今,剛好邁入第20年,多年來 權證吸引一些不同族群進入台股市場,也被視為小額資金參與行情的 管道之一,為堅守權證市場健康發展,證交所對發行商的監管與鼓勵 更是時時可見。
權證每年發行檔數從個位數增加至上萬檔,而每一檔權證背後所構 成的生態鏈包含發行商、交易所、投資人、券商公會、教育訓練單位 等,多年來隨著制度、法規、連結商品樣態、參與者結構而不斷轉變 ,逐漸在資本市場裡塑形成一個「產業」。
去年台股成交量低迷,權證成交值也跟著下滑,全年累計4,255億 元,較2015年的6,449億元減少幅度達34%,若再以去年總發行檔數 26,965檔來看,這幾乎是一個用發行量所撐起的經濟規模,但對於成 交值占比不到大盤的3個百分點,一直讓業者這幾年看不到明顯成長 的動力。
權證商品在證券產業中就如同ETF一般,有人愛有人討厭,愛的人 會說衍生性商品有助市場多元健全發展,討厭的人則會認為現股交易 的資金被吸走,或是直指權證發行商的產品有問題,其實專家說:「 哪裡有錢賺,錢就會在哪裡」,一個市場中的商品結構完整,才能至 少確保錢能夠留在市場裡。
看好台灣的權證還有成長空間,香港商麥格理資本台灣證券分公司 也有意願揮軍權證發行版圖,國內業者對此表示歡迎國際級業者加入 ,若能順勢導引更多專業經驗,也可望把餅做得更大,突破權證成交 值占比一直困在3%之下的情境中。
另一方面,其實一個商品有優點就會有弱點,為避免有心人利用弱 點,證交所專責單位不斷努力維護這個長達20年的老商品,希望能讓 它繼續健康發展,隨時掌握證券商的發行、銷售與造市品質,且適時 給與鼓勵。
根據證交所最新公告「認購售權證發行人評等辦法」,已放寬A級 發行人可發行權證的標的證券範圍降至70億元為篩選標準,預計下一 季可實施。對此業者表示,標的範圍增加的確有助於降低發行標的過 度一窩蜂的效果,「不用只是大家都搶著發大立光權證」,尋找利基 型商品還能滿足特定客戶需求。
所謂A級發行人就是最優良品質的發行商,針對不同權證發行人的 各項標準檢驗,證交所每一季都會給出A、B、C、D評等,取得A級等 的券商便能獲得上市費減免、發行標的放寬等額外的獎勵,以刺激業 者間的良性競爭,而據證交所觀察,在證券商的新金融商品部門,正 好經常是那群踏入社會不久的新鮮人,也希望能藉此發揮實際的獎勵 效果。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