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易所研究指出,新加坡資本市場規模與台灣相似,但新加坡高度自由化、國際化與開放性優於台灣,成為許多國外投資人與基金經理人進駐亞洲市場首選。
新加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市場發展從2001年開始,2012年6月率先推出亞洲首檔雙貨幣交易(Dual Currency Trading)ETF,方便境內外投資人交易。
新加坡ETF近10年來交易量大幅成長,2012年底總成交金額為41.5 億美元,較2003年的2,100萬美元增加近200倍,2011年成交值最高,在其整體集中市場市占率也達2.8%新高,市場活絡程度逐年提升。
德意志銀行資產顧問是最主要發行人,發行數量高達46檔,超過5 成。
ETF產品成交值排名第一位則為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在新交所上市的2檔商品─SPDR黃金以及SPDR海峽時報指數ETF,2012年總成交值2 0億美元,至7月底成交值占整體市場40%。
新加坡市場給台灣的特色與啟示是,新加坡基於認清自身市場限制,自2001年發展ETF之初,便朝向國際化跨境商品為主。
並且以追蹤單一國家指數商品為重點,標的遍及歐洲、北美、南美、東亞及南亞等地,超過15國新興國家市場,產品多元豐富,因而成為跨境ETF大本營。現以連結東協ETF商品為重點。
新交所目前首要發展策略為致力提升ETF次級市場流動性,積極與國際專業ETF流動量提供者合作。
證交所表示,台灣資本市場結構與新加坡相似,未來產品發展可參採新交所國際布局策略,利用境外規模較大、歷史悠久的ETF,如追蹤S & P500商品,滿足台灣投資人對海外資產配置需求,增加市場多樣性與資金運用效率。<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