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中央銀行懲處炒匯外資,證交所昨(28)日宣布註銷一戶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登記,創下國內證券史上第一例。傳聞這家FIN I是「小咖」,此被外界解讀是「殺雞儆猴」。
證交所副總經理簡立忠指出,這家FINI今年4月登記取得身分、5月在券商開4個戶頭,至今均未投資國內有價證券,因相關辦法規定, FINI匯入的資金用途限於投資有價證券,但一直都沒有投資,因而決定註銷登記及開設的戶頭。
據透露,這家被註銷登記的外資名為「流動貿易商亞洲有限公司」,註冊地在新加坡,單一股東則是荷蘭的控股公司;據金管會了解的資料顯示,這家外資在一個月內進出台灣三次,每次都約1,000萬美元,但都未依當初登記的目的,即投資國內資本市場。
簡立忠表示,這家FINI資金是PARKING(停泊),沒有作任何投資,違反了「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第18條第2項帳戶僅供交割用途,及第21條規定運用匯入投資資金投資國內有價證券,因而依該辦法第11條予以註銷登記。
對於外界關注證交所是否事先對FINI提出規勸,簡立忠說,資金進出是央行或金融主管機關,證交所是在接到主管機關的通知依規處理,事前並不知資金投資情況。
惟簡立忠坦言,這是證交所第一次接到這樣違反管理辦法情形,照這樣方式去處理,對證交所來說是依規定辦理,是中性的作法。
證交所首次註銷FINI登記,是否會讓外資卻步不敢來台灣投資?簡立忠強調,這是另一層次的考量,相關辦法訂定時就清楚把目的訂出來,藉由這個管道外國資金是要來投資國內有價證券,證交所非常歡迎外資來投資績優的好股票。
未來這家FINI是否可以重新來台灣登記,證交所表示,依據法規規定,若違反規定可以註銷,但沒有明確規定註銷以後多久內不能重新登記,未來若重新提出登記FINI,會再與央行溝通討論,視情況再作研判。<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