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提醒,債券ETF是2024年明確投資趨勢,但進場前仍要留意合理折溢價,才不會現買現賠。
據CMoney統計,債券ETF規模在15日突破2兆元大關,到20日已達2.06兆元;今年以來「債券規模王」元大美債20年淨申購破千億元,創下債券ETF首檔單年度淨申購超過千億元紀錄。
其餘包含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國泰20年美債分別有863.6億元、745.8億元、718.4億元資金流入。
此外,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富邦A級公司債、群益A級公司債、統一美債20年等共計13檔今年以來淨申購金額均已超過200億元。
在資金大量湧入下,群益ESG投等債20+自本月5日掛牌以來呈現高度溢價,甚至一度溢價超過7%;人氣王的債券ETF今年來溢價平均都維持在1%之上。
操作上,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認為ETF可觀察規模、成交量、折溢價三大指標,首先,規模愈大代表愈多投資人埋單;第二,成交量愈多代表流動性愈好,較不會買不到或賣不掉;最後是ETF特有的折溢價風險,投資人在大幅溢價時不要追高進場,避免買貴風險。
元大投信指出,目前債券投資聚焦三大項,第一、高信評,債券發行國家或企業不違約,就會固定發放債息;第二、長天期,若降息預期引導美債殖利率下滑,長天期債券更具資本利得空間;第三、月配組合或股債配置。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