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統計,截至8月底止,ETF總規模約為1,880億元,其中市值型ETF商品有6檔,資產規模近1,300億元,占市場比重68%;今年至 8月底成交值近958億元,為整體ETF市場的62%。
證交所表示,市值型ETF為全球ETF產品之先驅,顧名思義,即以「股票市值」為基礎,一般依據市值大小區分不同主題,如大型股、中型股、微小型股等類型,集結市場中跨產業成份股,分割成眾多單價較低之投資單位,發行受益憑證。
以台灣證券市場為例,若要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及產業多元配置與風險分散功能,投資人須備有數以百萬計的資金,對一般小額投資人來說頗具負擔。
但有了市值型ETF,就能讓投資人小錢大用,一張受益憑證僅約2∼ 6萬元不等,即可參與眾多股票績效表現,發揮投資高效率。
目前在證交所掛牌的市值型ETF商品共有6檔,包括台灣50、中100 、FB摩台、寶摩台、豐台灣及FB采吉,所追蹤的指數各具特色,涵蓋成分股也有所異同。
證交所統計,觀察去(102)年報酬率表現,市值型ETF約有7∼14 %的資本利得報酬,再加上2∼3.3%的現金股利,整體表現亮眼,投資報酬收益穩健。
證交所表示,ETF除了於多頭市場時掌握獲利機會外,有別於傳統基金,還可融資買進,融券、借券賣出,在大盤看空時做空獲利;也可搭配台股選擇權,進行投資避險的進階策略操作。
市值型ETF成分股最具產業廣泛且分散的特性,可免除集中投資於單一個股或產業輪動頻繁之漲跌風險。投資人投資這類商品時,須配合觀察國家經濟表現與整體市場訊息,進行長期或波段性之投資操作。<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