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大台股量能,台灣證交所研議擴大當日沖銷交易標的範圍至所有可借券標的,集中市場約可增加十檔個股作為當沖標的,希望讓台股擺脫低量能窘境。
面對台股由外資獨自撐盤,內資大戶喚不回,證交稅、成交量雙滑的局面,金管會以推出提振市場流動性五大措施應對,但各大證券商皆冷眼旁觀,表示「無感」,認為任何貼近市場行情的措施,在現階段全球股市都面臨高檔震盪與充滿變數的大環境下,只是「中性」,重點還是須要在稅制等實質面上做近一步放寬。
證券商主管更直言:「五大政策不如降稅有效」,稅制才是台股成交量不振的主因。
不過,證交所還是依據金管會指示,放寬當沖交易標的。證交所表示,自2014年1月現股當沖開放以來,當沖成交值占大盤比重由1.7%逐步增加,至10月已占市場9.2%,對活絡市場具一定成效。
從台灣50指數、台灣中型100指數成分股,到權證、ETF、融資融券標的等陸續開放可現股當沖,此次開放可借券標的,尚包含已發行之股票選擇權、股票期貨、海外存託憑證、海內外可轉(交)換公司債等衍生性商品之標的證券,預期本次擴大可借券標的納入現股當沖標範圍,集中市場約可增加十檔個股作為當沖標的。
證交所還推動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個別股票與ETF,提升小額投資便利性,證交所正與業者及周邊單位規劃投資人得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台股。
證交所為活絡股市量能,鼓勵券商提升成交量及吸引投資人參與交易,日前提出「提升集中市場成交量獎勵措施」,以季度日均值達一定標準時,即啟動獎勵方案。然而,第4季的日均值目標訂為950億元,證券圈認為達成難度很高。<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