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起,證交所將放寬有價證券券源,將活化投資人的借券來源。證交所表示,如此一來,可以提升證券商服務效能及擴大證券商業務經營範圍,促進有價證券券源流通,對於證券商與投資人皆有利。
證交所表示,透過借券來源放寬,長期持有的投資人也短期可以出借,這與以往只能透過券商以信託方式出借、券源集中在集保結算所的方式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券商之間可以互相借券,投資人的交易策略可以更加靈活。
此次開放可以借券有價證券包括:股票選擇權或期貨、ETF海內外可轉換公司債或可交換公司債、海外存託憑證等。
德意志銀行環球交易銀行機構借券董事張習威指出,借券交易是被廣泛有效運用在創造投資組合收益的工具之一,很多海外超級機構法人坐擁龐大股票債券投資組合,除靜待追求資本利得外,也會廣泛使用借券交易,有助提高投資組合收益,更可創造市場流動性。
張習威透露,這些超級機構法人,包括央行、主權基金,一般法人如保險公司、資產管理或退休金,有價證券可做借券,有股票、有債券,債券更是市場大宗,約占總借券規模的八成,由於借券可以提高收益,同時創造市場流動性,此項業務獲得許多個家的監管機構和央行支持。
此外,由於借券可以創造收益,如何在良好風險控制下,追求借券獲利的極大化成為重要課題。張習威指出,提高借券收益,建議宜從股價內在價值著手,尤其要提高熱門借券的使用率,借券條件保持靈活彈性,隨時可以協商變更。
張習威指出,獲利極大化還可以從提高借券使用率,但這要小心運用,投資組合裡有些股票並非熱門借券標的,擴大使用,未必合宜。最後才是轉投資收益極大化,過度投資可能會曝露在利率和信用風險,恐傷及借券而取得現金本金。<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