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努力催生下,我國即將可望有自己的交易所大樓。李述德昨(30)日指出,籌建交易所大樓是多贏做法,已獲相關單位及行政院同意,未來除可整合四大證券周邊機構資源,更可望成為台灣證券市場指標。
李述德強調,因相關細節財政部與國防部仍在商談中,再加上近期台北市調高土地增值稅,依原預估權利金及建造成本約在100億元。至於實際籌建金額,須經權利金與租金審議程序,並經實際設計規劃後定案。
近1年在李述德努力下,金管會、財政部、國防部及行政院已達成共識,同意由證交所等四大周邊單位,向國防部以70年設定地上權方式,在台北市仁愛路及復興南路口,現為空軍活動中心大樓處興建交易所大樓。
對於外界指稱證交所「浮編」預算至200億元,李述德說,交易所大樓籌建過程,均依相關法規,按合法程序進行,預算編列僅為預估數字,且105年度預算總數還包含其他項目的資本支出。
李述德指出,目前紐約、倫敦、德國、日本、韓國、上海、深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等,都有自己的證券交易大樓,交易所大樓不僅是證券市場的指標,大樓建築本身也常常是城市的地標,可促進鄰近區域發展,美化都市景觀。
證交所擬以設定地上權方式籌建大樓,李述德表示,設定地上權資訊、財務最為透明,且政府可取得設定地上權權利金及每年租金收入,充實國庫。證交所及相關機構一年可節省約3億承租辦公大樓的租金負擔,發揮資源共享效果。<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