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ETF共計30檔,近來ETF交易也愈趨活絡,成交金額和市占率均頻創新高,統計今年前七月ETF累積總成交金額達8,755億元,較去年全年成長一倍,ETF市場呈現跳躍式成長曲線,商品日益多元化是幕後推手。
根據證交所統計,7月集中市場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總成交金額約2,156.7億元,日均值也攀升至98億元,占整體集中市場成交比重達10.6%,以上三項指標數據均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紀錄;今年前七月集中市場ETF累積總成交金額已達8,755億元,較去年全年成交金額4,332億元成長了一倍有餘。
近年來在主管機關雙翼監理、法規鬆綁、業務開放的原則下,證交所偕同投信投顧公會及投信業者齊心推動商品創新,使台灣ETF市場的發展迭有關鍵性的轉折與突破。2014年4月金管會發布相關法規及函令,放行期貨信託事業得募集發行期貨ETF,7月又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得募集槓桿型及反向型ETF,為台灣ETF市場開啟新頁。
證交所說,槓桿、反向ETF等新種商品對市場交易量能提升有明顯的效益。觀察去年10月31日國內首檔槓桿、反向ETF上市後,整體ETF日均值即由過去的10~20億元翻倍彈升至40億元左右,其中槓桿、反向ETF的成交金額在整體ETF市場,約占有二到三成的比重。
隨著投資人對於新種ETF的熟悉程度提高,今年以來槓桿、反向ETF交易金額持續攀升,尤其5月再添兩檔追蹤滬深300指數的新兵後,槓桿、反向ETF於整體ETF市場占比,已站穩50%以上。
槓桿、反向ETF屬於交易型商品,追求正向或反向倍數報酬率僅限於單日,每日複利計算下,ETF的長期報酬率會偏離一般標的指數的正向倍數或反向倍數表現,其操作方式與傳統ETF可採買進持有(Buy and Hold)的策略迥異,此類型ETF僅適合短期交易及持續關注與管理投資組合的投資人,不適合長期持有。<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