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引發市場關注之際,台灣證券交易所與上海證交所是否也將 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昨(18)日指出:「 據他了解,雙方已達成共識,就待雙方主管機關及時機成熟,正式跟 社會大眾報告。」
李述德此語一出,引發外界關注台滬簽署MOU是否有譜達成共識, 只是尚在選擇適當時機對外宣布。
此外,針對近日台股量能持續不足,李述德認為是投資人信心不足 ;惟他也首度坦言,現在成交金額在5億以上、1∼5億的大戶,與近 3年平均數約各銳減5成、2成。
至於台灣未來是否與深圳交易所簽署MOU?李述德表示,目前尚未 正式談,但平常與深交所人員碰到都會聊一聊,他並強調,兩岸關係 從馬英九總統上任後確有很大改善,現在國際場合雙方接觸都很自然 ,兩方未來合作都是必然趨勢,只是要一步一步慢慢走。
李述德說,國際連結除了亞洲幾個較大的上交所、深交所及香港、 韓國、東京及新加坡等之外,中南半島也有機會,昨日河內證交所也 來,之前也跟與菲律賓馬尼拉溝通,與各國證交所積極持續展開。
另在台星通及台日通進度方面,李述德表示,與新加坡交易所已簽 意向書(LOI),接下來要更深一層簽署契約(contract),簽完後 再進行先行準備機制,要再3∼6個月才能上線,未來與日本東京證交 所是在ETF合作交易,與新加坡則是股票跨境交易。
對於近日台股量能不足,李述德認為,以過去3∼5年來看,上市櫃 成交值應在1200億元才是常態,近日只有900億元上下,相對確是少 了一點,主要是受到滬港通、日本經濟因素衝擊,但從上市公司營收 盈餘及經濟成長率等經濟指標等來看,都較去年成,對未來樂觀發展 ,最重要的是投資人要有信心。
李述德說,近期台股量能不足是因投資人信心不足,大戶交易人數 減少是事實,據證交所統計,與過去3年平均數據來看,大戶1年交易 金額5億以上,以前有2,000人,現在只剩下約1,000人,每年交易金 額1∼5億元的有2萬人,現在也減少約2成。
台灣證交所要與上海證交所簽訂MOU一事,金管會表示,這主要是 洽談雙邊授權編列對方的指數,並不涉資金流通或商品互掛等事,例 如台滬直通車等,仍是必須先凝聚國內共識,才能由金管會與證監會 在兩岸溝通平台上洽談。至於台滬交易所雙邊MOU目前也尚未完全敲 定最後簽署的時間。<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