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台股開放現股當沖,不但帶動股票日均值攀升至千億元,連權證交易也是活蹦亂跳,據統計,今年到昨(22)日止,權證成交值比重已站上2%。
隨著權證交易日益活絡,證交所提醒提資人,投資權證要判別權證的流動性,慎選造市積極的權證。
據統計,今年以來權證日成交值屢屢衝高到20億元以上,前天再度改寫24.67億元歷史新高,占當日成交值比重更達到2.31%。
累計今年到昨天為止,權證總成交值為310.78億元,日均值一舉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20.52億元,占市場總成交值比重為2.02%,站上2%。
證交所表示,權證市場自2009年推出流動量提供者制度,要求每一檔權證發行時都要配置一個流動量提供者,為該檔權證擔負造市義務,維持權證的基本流動性。
投資人如何判斷流動性足不足?證交所表示,首先可以「買賣價差檔數」及「買賣價差百分比」判別權證之流動性。
買賣價差愈小,交易成本愈低,愈有利於投資人,但投資人要注意,除了買賣價差檔數外,還要留意買賣價差百分比。
另外,觀察權證流動性是否良好,則應瞭解「委託單量」,它代表發行人舖單的誠意,有些權證買賣價差小,但是最佳一檔之委託單量掛得很少,僅符合法規最低限制,也會妨礙權證成交的效率,同時,權證掛單量不穩定也會造成流動性風險。 <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