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破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20)日表示,兩岸證券監理機關將重啟交流,上周他與中國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碰面時,對方主動提議兩岸監理機關應建立交流機制。顧立雄說,恢復交流可從局長層級開始。
這是睽違三年多之後,兩岸證券監理機關首度傳出了將重啟交流的好消息。
2015年12月,金管會與大陸證監會透過電話會議方式,召開第三次兩岸金證會,並相約隔年在北京舉行第四次金證會。
但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不佳,包括金證會在內的兩岸金融三會已全面中斷至今。
顧立雄昨天下午出席經濟日報主辦的「樂齡大未來論壇」,在會後受訪時表示,上周他到澳洲雪梨參加IOSCO年會時,與方星海談了一個半小時。
他透露,雙方聊到兩岸證券市場有很多交集,不少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有子公司、甚至掛牌;大陸掛牌的公司,也有母公司、關係企業在台灣,雙方有很多監理資訊交換的需求,彼此都體認需相互協助。
除此之外,兩邊市場運作也可互相觀摩,包括資訊充分揭露、財報、國際接軌等,方星海希望有個交流機制。
顧立雄強調,方星海主動提出希望兩岸有交流機制,包括監理資訊交換、相互市場觀摩學習,他認為都有需要。
至於如何啟動交流?顧立雄說,方星海回去會研議,且還要問國台辦;「我的回應很務實,在現階段兩岸氛圍下,從工作層級先著手,可能會是比較務實的方式。」
顧立雄表示,目前工作層級真正有定期交流的是銀行局,保險由於需求不大,證券則沒有,目前兩岸證券監理局長層級,只有在國際會議場合碰面。
顧立雄說,可以從局長層級交流,包括監理資訊的交換,來開始「恢復兩岸證券監理層級的交流」,台灣經常需要向大陸方面要資訊,例如大同案等,希望能夠建立快速回應的窗口。
顧立雄表示,證交所、證期局跟中國大陸交易所、監理機關間,先建立對口單位,有迅速回應比較重要。
至於兩岸市場的觀摩學習,則可由證期局或證交所來談一些政策性的議題。<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