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養大台灣的獨角獸,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9日透露,已請證交所蒐集各國資料,研議開放首次公開募資(IPO)前,可用一定持股比率、一定價格區間,引進基石投資人(CornerstoneInvestor),即可在公開掛牌前先尋找知名機構投資人或企業法人投資,強化公司投資價值及穩住掛牌後的股價。
研議開放基石投資人的同時,顧立雄也提出二大疑慮,一是外界也要求現行私募洽特定人,規定滿三年後,公司必須有獲利,私募部分才能轉為公募釋出,可否取消必須獲利的要求,對此金管會可研議,但一旦取消獲利要求,過去外界詬病的弊端,即洽特定人價格極為便宜,有套利空間的問題,仍會再出現,對此開放較有疑慮。
二是立委要求比照香港的同股不同權,給新創企業股東較多的布局空間,這部分顧立雄認為,恐不利公司治理,且香港是法人占比較多的資本市場,台灣則是散戶占六成以上,有沒有辦法在同股不同權的情況下作好投資選擇,他有比較大的疑慮。
立法院財委會到證交所考察,立委施義芳表示,這是新創企業的年代,美國特斯拉在創業初期若以台灣的掛牌規定,恐無法上市,就無法創造後續600億美元的市值,質疑台股的多元上市規定,即至今沒有無獲利但市值大的企業掛牌上市,無法創造台灣的獨角獸。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多元上市規範上路後,他親自登門拜訪Gogoro,了解未來籌資及發展方向,Gogoro強調其已創造出營收,但仍無法獲利,爭取一些法規開放空間,一是IPO法規,在上市櫃部分要求競拍的規定,由於Gogoro資本額太大,恐無法用競拍,價格會受影響;二是IPO時需要基石投資人,認購很大的分額。
券商公會也打算建議,對新創企業IPO規模在新台幣20億元以上者,可排除優先適用競拍承銷制度,且可引進基石投資人,認股比重可有40∼60%;同時會限制基石投資人不得是公司內部人或關係人,並要求六個月到一年的股票閉鎖期,以降低弊端。<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