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壽險業者說明,長照險之所以價格落差大,與商品設計是否含解約金與身故受益人有關。若保單設計專注於「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給付,即當被保險人因失能、失智等狀況需要長照時,能按月或按季領取一筆定額金,協助支付看護、機構住宿或家庭照顧支出,即可大幅壓低保費成本,保單也更貼近實際照護需求。
除了選擇適合的商品結構,近期多家保險公司也紛紛針對理賠流程進行簡化,進一步減輕照顧者壓力。以凱基人壽為例,該公司今年6月宣布,自家長照險保戶只要因同一長照原因,已連續領取四期保險金,第五期起即可免附重複的醫療證明,只需提供申請書與身分證影本,便可續領保險金。若保戶後續恢復健康導致暫停給付,未來再次失能時,只要符合條件,仍能恢復領取,保障不中斷,兼具彈性與貼心設計。
南山人壽也在今年3月起推動類似措施,針對自家長照險保戶,同樣提供四期後簡化續領機制,並且無需額外申請,既有保戶也自動適用,大幅減少照顧家庭的行政負擔。
保險業者指出,長照風險是一場「持久戰」,要兼顧經濟效益與實務照護需求,保戶除了善用商品設計壓低保費,也應留意保單的理賠彈性與續領便利性。隨著保險業者制度日漸優化,未來「保費精省、理賠簡化」將成為民眾挑選長照險的重要指標。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