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內部的矛盾,在柯勝(峰)發表的聲明中得以顯現。他指出, 當董事長積極推動銷量提升市占時,執行長卻要求機種漲價與減少促 銷;董事長認同廣宣與獎勵專案時,執行長卻卡關預算。
銷量及獲利孰輕孰重,其實見仁見智,但這種領導理念的對立,當 兩股力量相當時,就容易導致企業多頭馬車現象,甚而組織失能,且 更容易出現失敗時互相指責的狀況。
國內其實有不少多家族共治的企業,除引入專業經理團隊,家族成 員退居策略顧問角色,日常決策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的作法外,亦有設 立輪流主導機制的作法,各大家族雖有成員位居經營層,但建立定期 溝通平台,且權責分工明確,明訂角色分工避免權責重疊帶來衝突。
面對市場競爭與油電轉型挑戰,光陽在2022年已痛失22連霸地位, 此次的經營權之爭,不僅是家族企業治理挑戰的縮影,也為其他類似 企業提供了一面借鏡。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