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的東南亞,是台商企業複製成功經營模式的新 大陸,台灣金融業緊跟台灣廠商提供服務,同時加快本身在東協市場 的布局。雖入榜東協台商千大家數有限,仍開創出三年成長最快的海 外收益,東協地區已成為大陸市場之外,台灣金融業最重要、也最容 易切入的市場。
【壯闊東協台商雄起】論壇將於8月12日登場。主場論壇之前的暖身閉門論壇 先於7月22日舉行,針對金融產業的東協布局,邀請業界專家、東協 成員代表交流與談,包括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輸出入銀行保險部 經理王廷傑,馬來西亞拿督潘健成等,並由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 任導言台商金融業發展現況。
論壇主持人、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指出,過去政府雖祭出政策利 多,鼓勵台商往東南亞發展,但一直不見明顯成效,直到近兩年來, 因中美貿易戰、中國大陸生產力條件出現變化,新的經濟利益促使海 外台商發生「自然形成」的移動,除了遷廠返台重置,前往東南亞地 區發展非常普遍。
CRIF中華徵信所除累積50年的台灣企業徵信暨排名資料,加入義大 利CRIF集團後,也獲得東南亞市場資料庫的分享,強化大數據能力。 劉任分析指出,2020版東協台商千大排名,共有41個金融業樣本,最 終有27家金融業入榜,加上一家非台灣金融業投資的東南亞金融公司 ,較上年增加了七家公司。
劉任強調,雖然金融業在整體東協台商千大占比很低,不過,27家 金融業總營收達346.04億元,較上年成長114.01%。依稅後淨利計算 的總獲利為新台幣86.65億元,年成長率90.90%,「如此接近一倍的 年成長率,可說是成長最驚人的產業!」,相當於每家金融業平均獲 利3.21億元。其中,獲利前三大台商金融業有一共同點:參股當地上 市公司金融業,參股東協金融機構成為一條較快的獲利之路。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指出,台商早期在東南亞發展製造導向的傳 統產業,現在的布局應善用創新科技,金融科技、5G都是很好的產業 領域,走在前面設廠生產的台商,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融資保險等,接 著需要資本形成的協助,選擇企業上市、公開籌資,這些都需要有龐 大的金流系統作為後盾。台灣金融業開拓東協市場,需要金管會集合 各部會之力予以廠商協助,加強與東協各國政府的法制關係,簽訂雙 方合作備忘錄,內容可包括雙方的法規交叉比對,投資人保護、資訊 揭露等。
輸出入銀行保險部經理王廷傑表示,最近真的有很多廠商因中美貿 易戰到新南向國家投資,輸銀為這些廠商提供融資、保險及保證的「 一條龍服務」,國內廠商前往新南向國家投資時,輸銀可以提供海外 投資貸款,若擔心到當地投資可能發生因沒收、戰爭或禁止匯款等導 致投資損失,也可以向輸銀投保海外投資保險,東協市場新興經濟體 組成,產業發展多元豐富,輸出入銀行保險部經理王廷傑表示,「這 樣的市場仍有一定的風險」,所以輸銀提供台商布局時的輸出保險服 務,不幸遇到客戶倒帳,「輸銀可以賠給你 !」,「台商到哪裡, 輸銀服務就要到哪裡,要把這一點作到最適切。」
群聯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潘健成為馬來西亞籍,因事業有成榮頒馬 來西亞拿督。
他提醒台商,前進東協確實可受惠於市場規模夠大,基礎勞工現在 也比大陸便宜,但是除了新加坡,東南亞各國執政者變化快,政策難 以延續,要取得技術人才亦有難度;若台商想要發展電子商務,金融 業可引用台灣建制的金流平台,但需有完善的在地物流業者搭配,才 能順利發展。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