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衝擊,全球油市供過於求,國際最大商品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已經公告CME能源期貨合約可能出現負值,對此全球最大石油ETF「USO」也轉向封閉型管理,在在顯示石油商品乃至槓反ETF風險提升,元大投信提醒投資人應有充分認知才能從事交易。
由於疫情擴散加劇油市供給過剩,CME 4月中對外公告,近期市場環境可能造成CME能源期貨合約出現負值,CME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仍正常運作,並不受市場行情影響。
不久,4月20日西德州原油5月合約收在每桶-37.63美元,代表持有原油不僅毫無價值,每桶還要額外付出37.63美元,才能完成交割。法人分析,此部分反映疫情衝擊之鉅,供油過剩甚至導致儲放空間嚴重不足,在5月合約逼近到期而表現異常,期貨報價頭一遭跌破0元,此一瞬間市況讓多數投資人根本無法獲利。
另一方面,油價大跌也導致各國石油ETF大幅調整,全球最大的石油ETF-「美國石油基金(USO)」,已經清掉近月合約,並申請不再增加新籌碼,基本上轉成封閉型基金,再度顯示油價波動劇烈到非常理可判斷,元大投信特此呼籲,投資人投資商品前應格外小心,對產品有充分認知才能交易。
留意投資風險
台股中,連動油價的元大S&P原油正2(00672L)也因為行情影響,淨值持續下跌甚至有下市危機。對此元大投信說明,雖然元大S&P原油正2,已獲金管會豁免,於今年9月30日前,得不受基金平均淨值跌幅達一定比率須終止期貨信託契約的清算規定,但投資人仍應留意投資風險。
而且,豁免不代表示完全無下市或清算可能,最終係回歸基金信託契約及公開說明書規範。
元大投信指出,元大S&P原油正2為石油槓反ETF,在投資上,特別需要事先了解風險才能從事交易。
根據證交所受益憑證買賣辦法第四條,投資人首次買賣槓反ETF前,都必須具備適格性條件,包括已開立信用交易帳戶;或最近一年委託買賣認購(售)權證成交十筆(含)以上;或是最近一年委託買賣期交所上市的期貨交易契約成交達十筆(含)以上;亦或有槓桿╱反向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TF)受益憑證或槓桿╱反向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ETF)受益憑證買進成交紀錄。
詳閱說明資訊
除此,元大投信自發行商品以來,不斷強調此類產品不適用長期持有,且必須「每日」檢視部位並做好風險管理,提醒投資人交易前除了考量自身風險的承受度,也要詳閱基金公司說明書及官網資訊(如即時估計淨值與折溢價等)。
依據前述同辦法之第三條規定,投資人買賣槓桿╱反向ETF前,亦應簽署風險預告書,券商始得接受委託。種種規範都呼籲槓反ETF投資風險,較一般的原型ETF更大,並非人人都能投資,一定要充分理解才能交易。<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