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市場影響,台股昨(6)日爆量大跌。證交所副總兼發言人 簡立忠指出,上市公司基本面沒有轉壞疑慮,陸續公布的1月營收表 現在穩定表現範圍內,來自國際資金的系統性賣壓,會密切留意投資 人的資金曝險程度。
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重超過4成,昨日一口氣賣超313億元,讓台股 市值一夕蒸發1.62兆元,持股市值小幅下滑0.15個百分點至41.73% ,但龐大部位且集中於權值股,影響台股漲跌甚巨,啟動連環停損, 重挫台股指數542.25點。
根據資料,昨日盤中上市股就有68檔個股觸及了「盤中瞬間價格穩 定措施機制」執行117次,明顯超越平時表現,儘管有低接買盤,同 樣包含外資、壽險與投信,但權值股外資持有更多,沈重賣壓讓指數 無力回天。
證交所副總兼發言人簡立忠指出,根據內部研究團隊觀察,目前是 來自國際市場的資金撤離效應,升息預期心理與漲多調節,但台股企 業的營運基本面並沒有轉壞,上市公司近期陸續公布1月營收,根據 目前追蹤,仍在穩定範圍。
簡立忠表示,台灣上市公司企業經營穩健,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 望穩定成長,沒有悲觀的理由,只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各種交 易情形都在交易所密切掌握之中,包含投資人曝險程度,並留意「下 跌的理由」是否釀成連續性不可控制的危機。
另一方面,投資人也關心全球愈來愈多ETF,是否也是釀成此次全 球股災的原因,不過,證交所表示,ETF是具有價格透明、成本低廉 與分散風險的特質,是讓一般投資人能以「一樣的價錢,雖買不到5 0檔權值股,卻能做到法人一次能買50檔個股的資產配置」,與刺激 股市漲跌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根據資料統計,全球開放式基金規模達到47.37兆美元,ETF則為4 .28兆美元,相對占比僅約為1成,又如台股市場的台灣50 ETF規模僅 剩下406.84億元,台灣50反向ETF則有785.05億元,亦即ETF規模主要 是來自反向避險部位的貢獻。
但市場人士歸因近日全球股市大跌「成也ETF敗也ETF」,多位基金 經理人同時指出,ETF要有贖回才會要賣,但台灣50的規模大量縮減 ,是發生在去年7月至12月底,台股狂漲階段,反而沒有導致賣壓, 如今台灣50規模剩406.84億元,但並未有大量的贖回潮,因此無法以 ETF釀成股市暴跌之說來解讀。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