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修改營業細則,增加子公司釋股、海外掛牌等作業關卡,市場以「防鴻條款」解讀,承銷人士認為,相關動作無法解決企業不願將小金雞在國內掛牌的根本問題。換言之,僅是增加赴海外掛牌的繁雜作業、並無法阻擋外移的腳步。
但也有市場人士認同證交所此舉,特別是在釋股價格的合理性,將受到管理,有助於維護母公司投資人權益。
不過,也有券商承銷圈內人士指出,企業在推動旗下小金雞掛牌時,需有獨立專家就釋股價格合理性與對原股東影響出具意見書,但何謂「獨立專家」,是需經主管機關認定、抑或具證券分析師等執照,過多的認證費用,可能造成一些中小企業的負擔。
承銷主管透露,釋股前置文書作業,包括專家意見、董事會等,早已備妥,有關單位更應反思為何這些不願在國內掛牌的真正原因,例如,國內資本市場競爭力早已弱化,反而去增加一些文書作業,這樣是無法阻擋企業外移的腳步。
一位香港上市公司高層主管就強調,國內資本市場的根本問題若再不大刀闊斧的改革,企業外移的腳步不會因主管機關設限而停止。<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