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市母公司旗下小金雞未來在海外市場掛牌,明年起將經過更多關卡,且必須先經股東會決議。證交所董事會昨(22)日修正營業細則,從價格合理性、提高子公司上市之決策層級等方面,強化管理海外子公司上市案,維護台灣上市企業股東的權益。
市場解讀此案是防堵鴻海子公司赴陸港股掛牌的「防鴻條款」,但證交所副總簡立忠否認此說法。他解釋,從正向角度來看,部分企業因與當地市場接軌、鞏固客戶關係、獲取更多訂單,規畫將旗下事業於海外市場上市,證交所對此持客觀態度;不過,仍希望這些公司兼顧資訊透明,讓原本的股東了解公司規畫。
由於近年來不少企業規畫將旗下子公司於海外市場上市,近期如鴻海集團的鴻騰精密於港股掛牌,過去也已有富智康、雲智匯科技、訊智海在港股掛牌,另有亞翔、榮成集團大陸子公司皆有赴陸股掛牌行動與計畫。
由於這些公司都是向大陸證監會申請之後,才為外界所知,證交所於是出招,要求應做到資訊透明、程序周延。
根據證交所本次修正營業細則第48條之二與之三,共有二方面變革。第一、降低對子公司持股比例之價格合理性規範:當上市公司降低對子公司持股比例達一成以上或喪失控制權,事先必須找獨立專家就釋股價格合理性,與對原股東影響出具意見書。
第二、提高子公司上市之決策層級:子公司欲上市者,應就其上市目的、對後續財務業務影響、股權分散方式、釋股價格訂定依據與釋股對象,以及是否影響在台灣上市公司繼續上市等,都要提請股東會決議。
最後,相關資料經股東會決議後,必須送證交所檢視,確保資訊揭露充足。
台股成交量逐步回溫,近期日成交金額多達千億元以上,周轉率也有提高,證交所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機會提振台股上市企業的本益比,吸引更多上市企業旗下子公司、甚至是海外企業選擇台灣掛牌。<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