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會旺季即將來到,證交所提醒投資人,留意信用交易強制回補規定,尤其是股本小、流通籌碼少、券資比較高,以及投資理財節目異常推介等個股,要注意可能出現「軋空」,面臨需高價回補或回補不到需標借等情況,因而造成嚴重損失。
證交所表示,信用交易制度的基本架構係「以資養券」,即融券人賣出的券源,主要來自於融資人買進證券,當上市櫃公司召開股東常會、除權息等,需要停止過戶以確定股東名簿時,為保障融資人權益。
因此,融券人依規定,必須買回歸還予原融資人,以便真正有權行使股東權的融資人,可以即時辦理過戶事宜。
不過,觀察以往案例,曾發生上市櫃公司舉行股東常會、除息、除權而停止過戶時,信用交易融券人須以高價回補的狀況。
另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在融資人已先行獲利了結,出現融資餘額低於融券餘額的情況,導致證金公司或自辦證券商,須在市場標借股票以補足差額,此時,融券人不但須用高價回補,甚至還必須負擔標借費用,損失可能極為嚴重。
證交所指出,由於上市公司股東常會、除權息旺季即將來臨,更應格外謹慎,尤其是股本小、流通籌碼少、券資比率較高、以及已公布注意、採行處置措施、投資理財節目異常推介的個股,更要特別注意。
證交所強調,為保障自身權益,投資人應特別留意信用交易強制回補相關規定,並善加利用「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上市公司停止過戶日期。
或透過證交所網站,查閱得為融資融券有價證券的最後回補日,及公布注意、處置股票、投資理財節目異常推介個股等資訊,下單交易前宜審慎評估投資,以免造成重大投資損失。<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