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下,去年CSR報告書的編製已有成果展現,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指出,在國際趨勢及潮流下,企業應該追求永續經營,將CSR內化成為日常業務的一部份,編製CSR報告書已成為資本市場最佳實務,透過編製過程蒐集並評估CSR績效,進而強化CSR策略形成,協助企業找出邁向永續的方向。
CSR的推動是證交所今年的重點業務,預計上半年可望推出公司治理指數,成為上市公司推動CSR的誘因,此外,公司治理評鑑亦加入許多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指標,促使上市公司高層能夠更重視CSR。
林火燈表示,國內外有越來越多機構,包括投資人及企業等,開始注意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等資訊揭露,過去幾年,聯合國等也在CSR的落實層面大力推動,台灣近年來也開始進入相同的歷程。
台灣和國外過去的經驗一樣,對於CSR報告書的推動,剛開始也是用強制的法規讓尚未完全了解CSR的企業去認識、並編製CSR報告書。強制要求企業編製CSR報告書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股推力,促使企業與利害關係人開始溝通,接著系統化的進行經濟、環境與社會面的風險評估、回應利害關係人重視的議題,並加以揭露相關資訊,最終幫助並成為公司在發展永續企業脈絡中的利基。觀察台灣去年已編製的CSR報告書,品質已有顯著提升。
林火燈認為,CSR的實踐,目的是為「達到共利」,企業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其發展亦應符合社會期待。企業開始關注並履行CSR,通常是因為企業認同與利害關係人共存共榮的價值觀,或是同業間比較造成的良性競爭。
為協助上市公司以GRI G4永續性報告指南做為基礎編製CSR報告書,證交所辦理說明宣導會,甚至安排實務課程,希望企業能夠呈現出社會所需要的東西,使CSR的推動名實相副。以交易所的立場來說,如何協助企業更快導入報告書編製流程、順利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是證交所的推動重點。
今年證交所將推出新編製公司治理指數,目的在彰顯公司財務績效之外,透過公司治理及CSR產生的價值,吸引投資人資金挹注,也讓公司在資本市場支持下持續推CSR。<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