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是追蹤指數報酬之投資工具,投資一般傳統型態ETF所獲得的報酬十分單純的,若是指數上漲10%,ETF亦應上漲10%。
台灣證交所表示,ETF理論上應複製指數的表現,但基於採取不同的追蹤複製法,加上交易費用及支出,故ETF有可能與指數走勢偏離,績效偏離幅度愈大,代表基金管理追蹤效果不佳。投資人在挑選ETF投資前,應選擇追蹤誤差較小,流動性較好之ETF。
近期亞洲韓國與日本分別於2009年與2012年發行槓桿型及反向型ETF,這類型的ETF所提供的報酬型態與傳統型ETF有很大的差別,每日的偏離幅度甚至可能高達1%,徹底顛覆了ETF低偏離幅度的概念。
亞洲的槓桿型及反向型ETF為了具備槓桿與反向報酬的特性,需要持有一定量的期貨部位。台灣市場近期核准募集的元大寶來台灣50槓桿二倍與反向一倍ETF,將持有臺指期來達到追蹤的效果,因此偏離幅度可預期與日本與韓國市場的槓桿與反向ETF相似;元大寶來台灣50ETF每日報酬率偏離指數之幅度約略於正負0.03%左右,追蹤台灣50指數之槓桿型及反向型ETF與標的指數乖離的幅度,也預期會比台灣50ETF高。
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可讓投資直接在股票帳戶交易,與一般買賣股票行為一致,並讓原先技術指標的交易策略,有了新思維與潛在獲利機會。
觀察日本的槓桿型ETF與反向型ETF幾乎都採用全部期貨架構,而韓國反向型ETF是採用期貨來產生反向報酬,而槓桿ETF原則採用約一半現貨一半期貨的方式,其中現貨部位可包含成分股票、ETF與槓桿型ETF。<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