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放外國企業第一上市櫃迄今,在多方努力推動下,已成功吸引60家F股掛牌(第一上市38家、第一上櫃22家),有助於台股資本市場更邁向國際化。2013年證交所F股掛牌有10家,證交所今年目標新增F股掛牌家數為15家至20家,力拚倍增。
2008年以前,由於台灣未開放外國公司來台第一上市,且對於大陸地區投資有所限制,而鄰近交易所則是積極拉攏外國企業掛牌,使得海外台商紛紛規劃到香港、大陸及東南亞等地上市,蔚為風潮。累計至2007年底,於香港及東南亞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上市者高達127家。
另外,依2008年調查的資料顯示,當時規劃赴香港、新加坡、大陸及美國申請上市之台商至少仍有近40家,其中包括現已成功回台第一上市的F-百合、F-大洋、F-美食、F-IML、F-TPK、F-晨星及第一上櫃的F-金可。如果當初沒有開放F股,將無法拉攏相關優良企業回台上市,台商轉赴海外掛牌家數恐持續大幅增長,將使台股逐漸被邊緣化,亦可能衝擊到國內企業申請上市之信心。
證交所說,2008年政策開放後,自2010年起陸續有第一上市公司掛牌,截至2014年1月止上市家數為38家,占全體上市公司家數比重為4.38%。
2010年至2013年底,外國第一上市公司辦理現金增資共募得新台幣669億元,占整體市場現金增資總額5,646億元之比重達11.85%。
F股來台籌資有助於台灣發展成國際化籌資中心,也利於國內券商嫻習國際發行業務,有助拓展國外市場。
第一上市公司2013年底市值為7,833億元,對大盤市值的貢獻度逐年增加,由2010年底的1.53%上升至2013年底的3.19%。
經統計 2013年前三季營運結果,第一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45元,高於全體上市公司平均EPS為1.60元水準。
另截至2013年底,第一上市公司平均殖利率為3.01%,與全體上市公司平均之3.32%相近。
證交所說,嚴格篩選F股,將海外經營有成之企業引導來台股掛牌,可創造企業及投資人的雙贏局面。<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