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跌交替 , 是股市的偶然
開這個版乃有感於
Cliff大恩德『心悅生醫產品線與競爭對手』的專業論述
讓小弟發言時 , 深怕愧對大家的筆記
也怕吹皺一湖春水 , 破壞大家欣賞專業的美感
所以 , 這個版
不只 543 可以談 1234567890abcdef 也歡迎
希望熱鬧是原則
本版是多言堂 多方看事 多情對待
盼望
『心悅生醫產品線與競爭對手』是我們的共同筆記
『讓我們一起為心悅生醫寫日記』則是屬於大家的共同日記
期待您的參與
謝謝大家!
05:01 2021/01/26 中央社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26000038-260408?ctrack=pc_main_recmd_p13&chdtv
結果發現,疫苗對英國變種病毒產生的中和抗體水準未受任何影響。然而對南非變種病毒產生的中和抗體水準卻大幅下降,但仍高於先前對靈長類動物進行試驗時產生的保護抗體水準。(譯者:張正芊/核稿:林治平)
謹以下面報導
www.bnext.com.tw/article/61077/tim-li-quanta-story
希望公司新財務長開創新局
到底是心悅需要資本市場? 還是資本市場非心悅不可?
看台股加權頻頻試探16000, 而心悅卻仍原地徘徊?
看板上前輩彷彿平行宇宙般歌頌讚揚心悅的精湛科研, 對比現實世界裡因欠缺資金裹足不前的窘況?
是不是在下眼光過於短淺? 還是目光如豆到只看到柴米油鹽醬醋茶?
曾經! 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話, 我也是如板上前輩般推崇蔡董事長的研發, 甚至讚賞他願意致力融合學術與應用
SNB01如果有成當然很好, 但是各位也別忘了, SNB01目前沒有任何人體實驗的數據, 即便有人體實驗的數據, 考量不夠周全的實驗設計仍會走向災難...哥哥的殷鑑不遠!一環扣一環, 目前沒有富爸爸的心悅, 身為股東的各位, 你們覺得還能經得起多少閃失?
日前一場法說會下來, 相較於版上各位先進的激賞, 在下是相當失望, 看來油鹽不進的蔡董事長依舊把一場法說會當成Seminar 在上演著蔡教授的絕學, 坦白說我很懷疑, 除了版上長年鑽研精神病科學的先進如癡如醉,底下有多少投資界人士聽得懂?
唯一看的見的曙光卻是財務長的新設!只有具備豐富籌資經驗與廣大資本市場人脈的財務長, 才能將心悅帶向另一個新的境界
如果是心悅需要資本市場, 而不是資本市場非心悅不可, 為什麼還要不斷上演著曲歌和寡的戲碼?
公告本公司新任財務長暨商務長(待董事會追認)
1.人員變動別(請輸入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財務主管、
會計主管、研發主管或內部稽核主管):財務長暨商務長
2.發生變動日期:110/01/19
3.舊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不適用
4.新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財務長暨商務長 李朝欽 / 簡歷:國碩科技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財務長、台北圓山大飯店總稽核
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退休」、「死亡」或「新
任」):新任
6.異動原因:本公司新聘李朝欽為財務長暨商務長,於110年2月1日上任。
7.生效日期:110/02/01
8.其他應敘明事項:新任財務長暨商務長將於本公司最近期董事會予以追認通過。
簡而言之,資本市場對於SNB01的機制並不買單,以這兩天的走勢看來,就是一句話:做得出來再說
這對滔滔不絕醉心於科研的蔡董事長來說,或許該思考的是如何更貼近市場面
股東會當天,對我來說最大的亮點,莫過於終於有財務長了!
這意味著會有深諳資本市場的人士盡力替公司籌措執行實驗所需的經費,當然能否如願,我們也只能等待並祝福
新聘財務長的舉措,也意味公司領導階層開始接地氣,了解多方募資的重要性,但是做為股東,在下還是忍不住要說,學習曲線還是太長!
大家都很客氣 , 小的就來說幾句
公司這次聘請李財務長 , 應該是深慶得人
李財務長在國碩任職近 12 年 , 辦理籌資無數 , 也包括海外公司債
借重李財務長在電子業的人脈 和 海外募資的經驗 , 應能為心悅開展多條籌資管道 , 可謂任重而道遠
希望李財務長的到任 , 能快速推展公司的Business Development計畫 ( 法說簡報 P. 44 ) , 讓臨床齊頭並行 , 應為大家所盼
謝謝大家 !
心悅加油 !
有了新的財務長,大家對新人事有評論及期待嗎?
羅氏Xofluza治療流感獲歐盟批准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2021-01-12
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94782.html
02:342021/01/12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12000700-260408?ctrack=pc_main_recmd_p13&chdtv
www.genetinfo.com/international-news/item/44416.html
下述的一則訊息,說明什麼?
*******
法國Nanobiotix 公司通知本公司未善盡商業合理努力發展
PEP503之相關事宜
1.事實發生日:109/12/30
2.公司名稱:智擎生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S:此爭議還在釐清中,希望妥善處理,雙贏。
*******
大家都知道新藥研發很耗時間,但這不就是競爭力之所在嗎?
去年的新冠疫苗也再次說明除臨床之嚴謹(科學性)外,時間的掌控也是關鍵因素。就聽聽/審視法說會心悅的說法,看看尋覓大所說的可能調整是什麼?
我有打去公司問了一下,就期待公司接下來的動作了!
不再這講是怕打亂公司布局!
所以請自行跟公司聯絡!
1. 如果真如1607/1608樓所寫無利可圖,那就是公司將本求利,這樣也不錯。
2. 另外我猜還有一種狀況,就是事權統一,避免雙頭馬車,這樣也沒有不好。
持續觀察後續.....
當初覺得香港政經環境好
現在覺得香港政經環境不好了
又或者經營層察覺有什麼小股東不知道壞事大於可能得到的利益?
決策的改變通常是無利可圖吧?
[公告] 心悅:公告本公司董事會決議解除專利權授權合約
公開資訊觀測站 (2020-12-23 16:27:15)
第8款
1.事實發生日:109/12/23
2.契約或承諾相對人:SyneuRx Neuroscience
3.與公司關係:SyneuRx Neuroscience公司為本公司關係企業,
負責人為本公司董事長之配偶。
4.契約或承諾起迄日期(或解除日期):109/12/23
5.主要內容(解除者不適用):不適用
6.限制條款(解除者不適用):不適用
7.對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無。該合約截至目前為止未有對外再授權發生。
8.簽訂之具體目的或解除之緣由:本公司董事會決議,因應本公司商業發展需要,
與關係企業SyneuRx Neuroscience依合約協議解除專利權授權。
9.其他應敘明事項:
原合約公告內容請參酌108/03/18「本公司董事會決議簽訂專利權授權合約案」
之重大訊息。
2. 依照歐美各國COVID-19的狀況,個人覺得短期間在到2021年6月,SND系列在臨床試驗方面不太會有突破性進展。長期或許到2021年底都不會有正面消息。
3. 相對的,如果是期望股價有表現,短期就要看SNB01的進展。一旦SNB01大鼠毒理實驗結果正向,且FDA同意人體臨床,那或許是一個契機。這個就靜候公司的訊息發布了。
連跌9天跌了13%
接著用3天漲回17%
再接著這2天又跌了5%
這波動是不是跟過去不一樣
...............
疫苗的成功 , 一切將回歸原來的道路 ?
雖報導談到會引起精神疾病,但卻不一定是公司目前進行的藥相同的治療機制,
所知SND系列是針對腦慢性退化造成的精神障礙病癥,但此次肺炎病毒是急性損傷....
或許可以治療到某些正性或負性徵狀,但小弟對治療機制所識不足,有待版上其他先進解疑。
另近期版上人氣明顯渙散,不知是否哪位先進有請教公司進度的資訊可分享?
網路仍是一如既往,找不到任何資訊,真心希望公司可以改善使資訊透明。
(中央社倫敦9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大規模研究發現,20%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患在90天內被診斷出罹患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說,許多染疫的倖存者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可能更大。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染疫康復患者中,焦慮、憂鬱和失眠最為常見。研究人員也發現,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更高。失智症是一種腦部損傷疾病。
新聞網址: www.cna.com.tw/news/aopl/202011110317.aspx
----------------------------------------------------------------------------------------
我看到心悅的一絲曙光了!!!
大家一起加油!
心悅加油!
相關個股的市場反應
www.genetinfo.com/international-news/item/43006.html
來源: 生物谷 2020-11-01
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0_1_91170.html
Adakveo於2019年11月在美國獲得全球首批,目前已在包括美國和歐盟成員國在內的36個國家獲批,該藥是第一個被批准可用於SCD患者預防VOC的靶向療法,同時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批准的通過結合P選擇性(P-selectin)發揮治療作用的靶向生物製劑。
P-選擇素是一種細胞粘附蛋白,在導致血管阻塞的多細胞相互作用中起著中心作用。通過與活化的內皮細胞和血小板表面的P-選擇素結合,Adakveo可阻斷內皮細胞、血小板、紅細胞和白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SARS-CoV-2 也會造成血栓 , TA 也可以透過類似機制減輕血栓形成
Abstract 158: Attenua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hrombus Formation by Tannic Acid: Inhibition of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atvb.39.suppl_1.158
Pretreatment of platelets with TA led to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P-selectin expression and soluble fibrinogen binding. Platelet spreading on immobilized fibrinogen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TA treatment.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TA抑制PDI活性,並可能成為一種新型的抗血栓形成劑。
僅供參考
謝謝大家!
mobile.reuters.com/article/amp/idUSKBN27C1RN
倫敦(路透社)-研究人員周二警告說,從COVID-19中恢復的人們可能會遭受嚴重的腦功能影響,最嚴重的感染病例與精神衰弱有關,相當於大腦衰老10年。
由倫敦帝國學院的醫生亞當·漢普郡(Adam Hampshire)領導的一項對超過84,000人的非同行評審研究發現,在某些嚴重情況下,冠狀病毒感染與數月來的嚴重認知缺陷有關。
研究人員在一份關於其發現的報告中寫道:“我們的分析……符合認為具有COVID-19會帶來慢性認知後果的觀點。” “已經康復的人,包括不再報告症狀的人,表現出明顯的認知缺陷。”
不過,沒有直接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表示,應謹慎研究其結果。
Gilead scored a full FDA approval for COVID-19 drug Veklury, but experts aren’t convinced
www.fiercepharma.com/pharma/gilead-scores-full-fda-approval-for-covid-19-drug-veklury-as-cases-spike-again
隨著新的COVID-19病例在美國激增,並且在預期的冬季激增之前,FDA剛剛發布了第一個完全批准的用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Gilead Sciences的Veklury,前稱remdesivir。但是批准是緊隨一項大型試驗後進行的,該試驗顯示該療法無益處,專家們迅速對FDA的舉動提出質疑。
...
儘管對該數據存有疑問,但該藥物已成為一種標準療法,本月早些時候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中使用該藥物就證明了這一點。FDA於5月授權它用於緊急用途,而Gilead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在努力擴大產能。
吉利德(Gilead)預計該藥物將在2020年獲得豐厚的收入,而在今年早些時候,由於重磅炸彈的維克盧裡(Veklury)的期望,該製藥商將其收入指引提高了數十億美元。
來源: 新浪醫藥新聞 2020-10-15
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1_90320.html
全球超3億人受抑鬱症困擾,到2030年,抑鬱症將在全球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佔總人口的4.2%。
抑鬱症是抑鬱障礙的一種典型狀況,不僅會出現心情壓抑、愉悅感缺乏、興趣喪失的情緒波動,還會伴有食慾下降、睡眠紊亂、行為活動減少的軀體症狀。此外,患有抑鬱症的人群,認知功能也會受到損害,因而出現思維緩慢、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自我價值感缺失的情況。”趙敏教授提醒,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對患者的工作、學習、社會生活都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Zoom大股東入主北極星
2020-10-14 01:35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美國視訊巨擘Zoom大股東陳賢哲入主北極星-KY(6550),不但一口氣投資北極星30億元,也買下原始股東、新東陽麥家近二成持股,目前已手握六成股權,雖然只擔任董事,卻是幕後大老闆。
北極星是抗癌新藥公司,在陳賢哲入主後,目前實收資本額增至65.29億元,是全台最大的新藥研發公司,預定明年下半年申請上市。
據了解,陳賢哲是Zoom的早期投資者,曾持股9.3%,比香港首富李嘉誠8.5%還多,雖然已處分部分股權,若以Zoom在13日市值約1,400億美元概算,他曾投資的Zoom股權價值已逾130億美元,而現在至少應還有70億美元之譜(約新台幣2,000億元)。
業界認為,陳賢哲入主北極星,除看好新藥潛力外,也有意攻入下世代的治療技術「細胞療法」,收割另一個新藍海。
北極星藥業為2006年由前執行長吳伯文在美國聖地牙哥創立,創立初期在新東陽董事長麥寬成支持下,發展一項ADI-PEG 20生物製劑。據了解,吳伯文花很長時間開發ADI-PEG 20的適應症,且驗證確實有不少正面效果。
多年來ADI-PEG 20臨床試驗受挫,加上北極星在大陸及美國同步設廠,燒錢太多,引發新東陽不耐,董事會去年決定解除吳伯文職務,改由大股東正文科技董事長陳鴻文主導營運發展。
陳鴻文去年底說服陳賢哲投資30億元,以現金增資方式引入資金,成為北極星新股東,後來,陳賢哲也接手新東陽的北極星持股,概估目前握有的股權逾六成。
陳賢哲目前是IC設計業松瀚科技董事長。但他個人不參與北極星營運,只是因為個人辦公室離北極星台北辦公室不遠,同在內湖科技園區,因此常會步行到北極星辦公室關心公司發展,並適時提供一些人脈資源。
公司表示,目前對ADI-PEG 20的開發已調整發展方向,停止肝癌的二期臨床試驗,重心轉往肺間皮癌、軟組織肉瘤、腦癌等三項疾病的開發。其中肺間皮癌從年初開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全球收案逾300人;軟組織肉瘤也在9月做完二期臨床,預計年底有成果。
生技股有很多會掛掉,
尤其是防疫那一塊(現在已開始轉弱)
要小心一起帶賽修正
最保命的一塊肌!每日10分鐘呼吸肌運動 防老後嗆咳與吸入性肺炎
2020-10-11 09:5350+(Fifty Plus) 編譯/陳莞欣
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3/4926374
老話重提, 2016 風光上興櫃至今, 很明顯CEO並沒有足夠的能耐把心悅推到它該有的市值, 過去幾年說是逆風困難吧~大家就摸摸鼻子認了! 但是近半年來也沒有搭上生技股的順風車
全台灣唯一家擁有兩張BTD的公司, 如此景況不是可笑也可悲嗎??
有研發的熱情很好, 但現實就是現實,懇請各位不要再把一個科學家神格化了!回歸股東的初心.....
回想起今年股東會數次的請各位不要相信我, CEO的力有未逮不是很明白嗎?
不過平心而論, 這次SNB01倒是適時發布進程公告周知, 相較於其他生技公司的方式, 心悅反而將MOA 完整呈現, 這點倒是相對比較負責任的作法!
或許吧~疫情對心悅也是一個轉機, 如果接下來能如期在明年一月開始SNB01收案, 2020上半年SND-13進行期中分析(純屬臆測, 因為DSMB要再看30人再期中分析), 或許能漸漸扭轉投資人對這家公司老是漫天科學美夢, 但做起事來總是誤點的壞印象! 至於危機能不能變轉機, 就....看公司了~
也謝謝小喬大的指教
看了看競爭對手 , 在mild SARA-CoV-2 的領域 , 幾乎不出公司簡報的分析範圍
國鼎的Antroquinonol 是做輕症肺炎的適應症
蔡教授是重視科學的學者 , SNB01假如沒有競爭能力 , 應該不會端出檯面
依據公司的說法 [目前藥物已送達美國臨床用藥配發中心]
可見藥物是現成的 , 應不會超出公司幾檔在臨床或即將臨床的藥物
再以第一階段只收案90人 , 以加州的疫情 , 或許在LA收案便行
又若以期中分析療效極佳 , 將提前終止臨床試驗來看
想必公司對SNB01的療效有期待出現這種提前的情況?
當然 , 勢必得等臨床結果才能底定
對不起 , 樂觀的心態又躍起心頭 , 當然這是小的在兄弟版第1016篇給自己的想望
僅供參考
謝謝大家!
謝謝您
小弟也想當親衛隊
但自知跨不過那個檻
只能一旁吆喝
最近感覺持股者信心鬆動得厲害
尤其對比大盤及其他個股的發展
心理反應本該如此
其實感覺得到公司對小股東意見很重視
期中分析及SNB011的進度說明
可以窺見端倪
已經不是什麼都不講的公司了
有科學證據或是確定的進度
逐步重訊公告
這樣不才是落實公司治理?
難道看別人盤中重訊治癒一個病患
隨即拉了兩支停板
這樣才爽?
現在大家冀望在SNB01這顆藥
1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首先,有人研究過全球有多少競爭對手及各自的進度嗎?
與其吹捧設計多精妙,不如多看看對手的進度算算自己有多少勝算
不要又是一陣吹捧後,最後delay 再delay,對手都超車了還在原地打轉
2資金:公司 截至109年6月半年報餘現金及約當現金約3.5E, SNB01第一階段90人一年內抓花9千至1E台幣,
加上公司過去二年平均一年燒2E,所以到明年9月至年底時,帳上大約僅餘五千萬,
如果效果沒出來,最好保佑還有人願意增資,膨脹股本
3.公司以往trial紀錄:這不用我多講了,勇往直前大之前都有統計過delay幾次,時間多久
公司的問題在於經營管理, 公司在極有限資源下無限發散題目,把自己當實驗室在經營,滿足科研的想望,
親衛隊也把自己當專家,算呀算加五星吹捧 ,指數都上13000點,投資人全都變菜雞被屠殺,CEO只聞其聲不見其人(CEO都叫你不要相信他了你還信!?)
來源:藥明康德 2020-08-30
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9_2_88183.html
治療中度COVID-19患者瑞德西韋獲FDA緊急使用授權
來源:藥明康德 2020-08-30
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0_2_88184.html
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今天宣布,美國FDA擴展了其研究性抗病毒藥物Veklury(remdesivir,瑞德西韋)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允許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所有住院的COVID-19患者。此前,它曾獲得EUA,用於治療住院的嚴重COVID-19患者。
2020-08-29 14:54 世界日報 / 編譯樊蕙/綜合28日電
udn.com/news/story/120944/4819709?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內州公共衛生實驗室主任潘多利(Mark Pandori)說:「如果患者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度感染,未來研發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效力,以及群體免疫,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香港與歐洲日前也傳出有個案再度感染新冠病毒,但這些病患第二度感染後僅出現輕微症狀。
潘多利敦促大家保持謹慎,因為目前關於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反應,還有相當多資訊尚待釐清。
他在聲明中表示:「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我們還不知道他會產生多少免疫力,能持續多久,或者抗體預防再度感染的效力為何。」
但是版上幾位大大應該不至於短視到僅因為疫情就對公司不滿, 而是長久以來執行力不足, 收案延宕, 造成今天這種進退維谷的局面, 才心生怨懟的吧!
我們捫心自問好了~ 身為股東的我可以接受SNB1 哪時候才取得IND? 公司需要花多少金錢多少時間來完成實驗?
上一篇我用的開頭是時序已經進入8月底了!
我相信身為投資人不至於單就疫情而檢討公司的經營, 別的不提, 就提期中分析好了! 如果期中分析可以依去年股東會上提的約莫在去年第三季完成, 或許....我們有點成果, 就有資金挹注, 或許....今天公司要投注資源在SNB1而暫緩其他產品, 我相信絕大多數股東不會有意見, 甚至樂見其成
那時間再往回推到2016風光上興櫃, 之後連續兩年的股東會(包含臨時股東會), 面對產品的延宕, 蔡董事長一律著眼資金短缺導致, 既然如此, 今天已經2020/8月底, 這中間除了引進些許私人資金度時機, 請問有沒有像樣的合作夥伴來支撐公司龐大的研發量能? 有沒有把SND-13當作戰鬥產品來爭取資金? 這所有的延宕和拖延難道不是執行力不足嗎?
前幾次股東會都還可以以台灣生技產業募資不易來推辭, 今年的股東會索性閒聊!? 聊聊風流人物?
然後數次說請各位不要相信我!那....!?
如果一個經營者沒有眼光隨著局勢帶公司前進, 全體股東不是就像搭上鐵達尼號嗎?
簡單來說, 2016風光上興櫃至今, 難道還不足以看出問題出在哪裡嗎?
首先先看一下今年2月到現在台灣以外的國家醫療體系的狀況是怎樣
基本上多數的醫護人員乾應付肺炎的病人就分身乏術了 部分國家甚至連還在念書的醫科生都被強迫上陣了
您覺得還有多少醫護人員有時間跟精力甚至是診療空間 可以幫新藥進行臨床實驗? 更不用提跟生命沒有立即直接相關的精神科用藥了
具體數據各位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統計 收集322家公司統計有超過1200項臨床是終止或暫緩的
www.genetinfo.com/international-news/item/39934.html
台灣數據也不少 各位可以去查一下 浩鼎 亞師康 逸達 臨床實驗也都或多或少有暫緩或終止
在這樣的情況時空背景下 公司有必要凡其道而行 強行在今年花錢跟力氣去開新系列的臨床來進行可能短時間收不太到病人的實驗嗎?
不要忘了各位前面所提的 公司資金不多.....
那這段時間與其讓相關人員放鬆沒事做 如剛好手頭有一兩個藥物剛好可能對肺炎有功效 要不要試試看呢?
小弟是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 基本上在考慮公司所處的狀況後 小弟是認同公司開發肺炎用藥的作法
另外小弟在期中分析之後有跟公司稍微聊過 基本上公司5月份已經跟FDA開完會了 目前就是在準備資料中 公司本來肺炎臨床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在年底前開始招收病人 且參考其他公司的臨床資料因現在各地肺炎狀況嚴重應幾個月就能夠完成臨床實驗 公司會在取得臨床實驗的人體數據後向相關的機構尋求相關補助的可能性 針對臨床實驗人數及細節部分公司沒有透漏 但參考生華科今天公告他們打算收5~10個病人 之後再由其他機構接手後續大規模的研究 小弟覺得以目期現在世界的狀況來說 與其在那邊空轉到不如向現在現在這樣的做法花個幾十個病人的臨床的錢 跟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 去拚搏一下 於取得初步成果後(如果藥物證明是有效的話)將藥物授權給大廠接續後續的研究 取得授權金甚至銷售分潤 既可以解決公司長久以來欠缺的資金問題及知名度問題 也有利市場派去說故事拉抬股價以利公司募資 小弟認為是滿划算且不得不的作法阿 怎麼在這裡好像大家都不認同公司呢??
版上的各位在此交會的緣分初衷, 想必是股東的身分, 而不是在學術殿堂裡仰望未知宇宙的莘莘學子
基於此, 如今在下還在此版上流連正是因為認同心悅的科學性, 以及蔡董事長在學界畢生心血的結晶
但是, 中性一點來思考這件事, 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 科學家的思考模式, 和專業經營者的作風就是南轅北轍! 屏除組織職位的執念, 或許蔡教授在學界有非凡的成就, 但這段時間以來作為心悅的經營者, 我不認為蔡董事長在企業管理的能力是可以與學界的表現相提並論
在下以股東的身分非常務實的在思考心悅未來的走向與可能面臨的考驗,心裡只覺得惶恐 當然我依舊非常認同蔡教授源源不絕的研發能力與想像力, 但是!! 人生中最現實的就是這個but
資源配置!!
SNB1很好~當然很好! SND-14也非常優秀~要不要數一數我們有多少優秀的pipeline? Still leave them on the shelves.....
但是請問我們可以走到哪裡? 用多少資源走到哪裡? 而股東權益在哪裡? 還是心悅要的股東不是我們這種奈米戶?
或許有些大大提的選項, 也不見得不是個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有朝一日心悅資源效益最大化的走向成功, 相對的也絕對是蔡教授在學術領域上強大的奧援, 而同時蔡教授在學界上的發現, 也絕對可將帶領心悅更上一層樓
若是走向這樣的正循環, 不是皆大歡喜嗎?
上篇貼文的SND1 應為 SNB1
謝謝大家!
他的選題選材都本乎科學
SND1若沒有三兩三 , 以蔡教授的原則 , 應不會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的
大家若忘記了 , 可以再去友版第951篇回味一下
現在疫苗保護期的長短還不明朗 , 但只要新冠病毒流感化 , 治療藥物必有其需求
抗體藥太貴 , 或許只會用在重症患者 , 小分子藥才會是治療的主流
這是小的初步的猜測看法
僅供參考
謝謝大家!
news.cnyes.com/news/id/4519017
心悅的IND在哪?一如既往的pending?
心悅真的有本錢、有本事玩嗎?
認同勇往直前大的看法,但股東的話有人會聽嗎?
相信我,不會有人聽的,看看就過去了
黑暗之後,還是一片黑.看不清方向
從股東會聽到就很不以為然,公司最大問題就是臨床試驗進度一延再延,
現有臨床試驗無一如期,還分散資源新開試驗去與全球競爭,
光是招募病人,大家想想,如果是各位或您的家人需要治療,即使是確診之輕症,
是否會接受一家名不見經傳又只有研發精神類藥物的新藥公司?
另從猜想大近期分享廖大的SNG-12貼文,才突然想到,
SNG-12是從III期開始,但包括今年股東會,都無提到SNG-12收案進度,
捨近求遠不知到底為什麼?反倒非常像追一時的熱潮,以向股東交代好像有在做事?
也都標榜自家開發中的新藥有療效,這種跟風炒短線的做法實在傻眼,
好像喊一喊股票就會漲的樣子,唉∼心悅也是在跟風嗎?
對生技產業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