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網購商機崛起,加上國際平價品牌陸續登台,衝擊百貨服裝買氣。百貨業者指出,服裝是百貨銷售主力,抽成平均可達30%,服裝買氣急降,拉低獲利能力,未來百貨要以全客層,走向「分眾行銷」因應衝擊。
國內指標服裝代理商滿心董事長李俊良表示,台灣市場慢慢走向日本,以前在日本的銀座、新宿、澀谷的指標店面都是少女裝;但五年前,平價服飾陸續赴日,壓縮少女裝生存空間,一線店面都變成平價服飾,少女裝只好往購物中心、流行商場移動;預期隨著更多平價服飾品牌登台,百貨公司會走向特色化發展。
太平洋SOGO百貨總經理李光榮指出,未來針對不同據點客層要有區隔化,例如SOGO忠孝、復興、敦化等指標大店,要以引進高級品牌為營運重點,只有提升客單價,才有助業績拉升。
因此今年SOGO針對復興館改裝,二樓引進多家精品大店,業績表現不俗。
百貨業者指出,今年服裝業種,以牛仔休閒服飾、中高價位的國產女裝,業績受傷最重,已有國產女裝品牌吹起熄燈號,國產女裝「孟詩格」今年秋冬就不再推新款,結束26年專櫃生涯。<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