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銀總經理邱怡仁昨(27)日建議,銀行到大陸設立據點的門檻,未來應以「財務業務健全」為指標;另外,隨著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簽署,呼籲政府放寬銀行對大陸地區放款等曝險部位總額至占淨值的2倍。
他認為,以財務業務健全性為指標,可以鼓勵銀行積極充實資本,改善財務體質,提升獲利能力,並導引銀行不再殺價競爭。
上海商銀是國內績優銀行,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49.76億元,稅後純益44.38億,每股稅後純益(EPS)1.2元,邱怡仁昨天接受專訪時表示,預期下半年稅前盈餘仍可達50億元水準,今年稅前將首度突破百億元,每股獲利目標約2.5元。為鼓舞員工士氣,7月起全面加薪。
兩岸可望將在近日簽署貨幣清算機制,未來外匯指定銀行(DBU)將開放承作人民幣業務,上海商銀國內67家分行都是外匯指定銀行,業務受惠大。
邱怡仁表示,以香港開放居民人民幣存款為例,香港整體銀行吸收的人民幣存款約占整體外幣存款17.5%,台灣與大陸商務貿易往來密切,預估開放DBU辦理人民幣業務後,人民幣存款規模將不亞於香港,甚至在3年內達到外幣存款的三成。
他進一步指出,預期未來3年上海銀吸收人民幣存款餘額可達人民幣170億元,約折合新台幣800億元,如以存放款利差1.8%、拆放同業利差約0.5%,金額各占一半來估計,1年約可挹注盈餘9~10億元,獲利貢獻度達10%以上。
同時,配合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簽訂,一旦法令開放,上海商銀將陸續開辦DBU人民幣存款、貸款、通匯和外匯業務,並上架更多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財富管理商品和保險商品,提供客戶多元化的選擇。
目前金管會以經濟合作發展組職(OECD)作為到大陸設據點的准入門檻,以致有三分之二的國銀無法登陸,邱怡仁說,此規定的階段性任務應已順利完成,政府正力推兩岸特色金融服務,這是非常正確的思維,因此建議政府考量以「財務業務健全性」作為新標準,例如參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建立「CAMEL」財務評價標準,這也是國際慣用標準。<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