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家共襄盛舉,離岸風力發電也促成台灣新產業,像台船元月營收跳升至25億,龍德造船也與風力發電施工船有關,中鋼公司的興達海基也全力增加產能。下一個,從太陽能,離岸風力發電,一定會走向儲能,儲電的產業,大家仔細看台泥張安平和台達電的布局,慢慢可以看出這會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在台灣說話的人多,指指點點的人不少,但只有眼光精準的投資家,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勇敢跳下去,並全力以赴的人,才是最大的贏家!
沒收到開會通知書嗎???若真沒收到,記得打電話去股務修改通訊地址~
而台泥內部也估算,2020年電池一顆2美元,如今上升到4美元,預估2024年會突破5美元,甚至更高,而未來售價每增加1美元,即可對台泥合併營收貢獻2.16億美元。
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871efcb-577a-483e-a4a4-22cf30c6a600
新電池芯,國外玩家非常稱讚!!~~~
Moli 加油
www.e-cigarette-forum.com/threads/bench-test-results-molicel-p45b-50a-4500mah-21700%E2%80%A6an-incredible-cell.974244/?fbclid=IwAR29A0hzcVsf_rDOQxLksnjuMouCu-CEB0tYriOxsXGSn2VHU4foyRmaUsc
月月增,
股價只要漲到大股東的成本就滿意了
董事長對於IPO不是這麼急迫
而且之前也說過即使IPO市場也不見得在台灣
而且目前股本最大是三元能源
要哪一家公司上市還是未知數
先求賺錢再來考慮後續
電池事業開始賺錢,很好
但其實我比較在乎幾時可以啟動IPO?!
對小股東比較有實質幫助
近幾年積極布局的綠能、儲能及電池事業,台泥表示,國際電池市場供不應求,電池事業由虧轉盈,預計獲利會在下半年後陸續顯現;而去年甫併購的NHOA子公司Atlante也正積極布建南歐最大且使用再生能源及儲能的快速充電網路,營業額可望倍數成長,但對台泥獲利的挹注,要待新案場陸續完工後,預估會在2024年產生效益。
NHOA子公司Atlante營業額可望倍數成長, 相對的台泥循環營業額也同步增長。
台泥循環卻意外的好。
個人覺得今年可能又要增資了,
大家認為呢?
上禮拜特斯拉公佈財報
財報中另一個重點
磷酸鐵鋰電池佔比快過半
很多人第一念頭應該是
三元電池完了嗎
我的想法恰恰相反
如果磷酸鐵鋰那麼好
怎麼沒全取代三元呢?
再想一步
會用磷酸鐵鋰的車型會是高階的還是低階的
這就是同業的業配文嘛!
作股票投資沒自己的中心思想只看媒體會賠死
這個月初有機會去高雄玩.就順著路去看新廠蓋的進度.真的大開眼界.雖然沒有進去工地看.只是廠外遠看就覺得很厲害了.
從工程車的出入來分析.張董應該是委託潤泰集團建造.所以建造品質應該在水準之上.且應該是不惜成本打造.各位大大如果有空去高雄玩看能不能順路過去看看.再跟股友同學分享一下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30ind002/
【鋰鐵電池黑翻紅1】4款主流電池深入評估 台積電看中鋰鐵電池7大優點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30ind003/
【鋰鐵電池黑翻紅2】助平價電動車更普及 台塑、鴻海押注鋰鐵電池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30ind004/
【鋰鐵電池黑翻紅3】苦守鋰鐵電池十餘年 立凱泓辰掌握契機蓄勢突圍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30ind005/
04:102022-04-04
工商時報 顏瑞田、高雄
高雄電動車產業鏈逐步起飛,在中鋼、建準等電動車產業供應鏈體系之後,三元能源、穩懋、鴻海也陸續進駐,據悉,除了中碳將擴廠生產電池負極材料,鴻海也將投入電芯的生產,未來高市府將與交通部合作,在橋科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結合智慧共桿產業聯盟,提供車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試鍊場域,吸引更多關連產業進駐。
鴻海集團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MODEL T已交車給高雄客運,3月中上路營運,並將在高雄投資生產電動車用的電芯廠,基於生產進度,鴻海電芯廠有可能落腳在已購入的和發1.2萬坪工業用地。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攜手三地集團旗下北基、高雄客運,進駐橋頭科學園區之後,三地集團將向鴻海集團採購200輛智能電動大巴Model T。
此外,中碳與鴻海、碩禾、榮炭簽署四方電池負極材料合作備忘錄,中碳生產的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除了供給鴻海,也提供台泥集團的三元能源公司,生產電動車用電池。
www.ctwant.com/article/174853
台泥攻綠能1/張安平布局能源事業 創能輸能儲能三頭並進
www.ctwant.com/article/174854
台泥攻綠能2/能源三事業徵才逾千人 張安平:工作考慮的不光只是錢
www.ctwant.com/article/174855
台泥攻綠能3/水泥藝術化 張安平親手寫自創詩文「妥」善循環
MoneyDJ新聞 2022-03-21 15:39:00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20日與台灣福斯集團暨台灣奧迪總裁安薩瑞(Rahil Ansari)共同宣布,台灣奧迪成為國內首家車廠加入台泥「EARTH HELPER」永續串聯計畫,雙方將共同推動:透過電動車主的充電減碳以及鼓勵車主參加EARTH HELPER低碳與節能行動,形成有力量的減碳社群。
台灣奧迪並邀請純電車系車主前往花蓮秀林鄉的台泥DAKA園區,參與永續微旅及體驗NHΩA.TCC充電服務,車主們也響應DAKA的公益精神,將部分旅費投入當地原住民部落小學的教育基金。台泥與台灣奧迪從友善環境、關懷在地、具體行動落實ESG與地球共好。
張安平表示,Audi在拉丁語中是「聽」的意思,台泥與Audi一樣都在傾聽大眾、社會與環境的聲音,透過EARTH HELPER的串聯合作,希望更多人一起聆聽地球、落實永續行動。而安薩瑞也提到,Audi正致力於將永續發展概念融入日常生活,所以非常高興加入台泥NHΩA.TCC EARTH HELPER的永續串聯計劃,透過與企業共好和環境共好的理念,一起為台灣創造永續的環境。
台泥企業團旗下子公司台泥儲能於3月3日啟動NHΩA.TCC電動車充電服務,第一站即位於花東指標觀光景點台泥DAKA,台泥除了宣布DAKA充電站固定提撥充電費投入當地偏鄉部落急難救助基金,也同時發起了「EARTH HELPER」行動,號召全台灣電動車主將日常充電轉換為減碳行動,讓每一次充電都能換算為減碳量,以及等同每年為地球植樹的吸碳量。
台灣奧迪除了正式成為NHΩA.TCC的首家車廠永續夥伴,也將邀請全台400位Audi e-tron車主加入EARTH HELPER行動,並於3月份與台泥DAKA共同辦理兩梯次「AUDI X DAKA和平村永續微旅」,總計約15組Audi e-tron車主家庭參與探索循環經濟永續微旅。
台泥表示,電動車主透過參與水泥手作課程、登上礦山觀景台、深入豎井坑道、造訪 和平生態工業港一窺珊瑚礁保育成果,了解位於和平的世界唯一一座循環經濟園區的永續運作模式。Audi e-tron車主家庭也將旅程費用部分投入台泥DAKA所在地的和平國小教育基金,搭乘漢本海洋驛站IRIS鞦韆的費用,也用於優先聘僱當地青年。EARTH HELPER,是每一個人共享一個地球,基本的生活態度;希望透過共享共好共同行動,迎接新能源新生態的生活。
台灣奧迪正式加入EARTH HELPER行動後,4月起各廠牌電動車主到台泥DAKA以及Audi極速充電站使用充電服務,都可以累積EARTH HELPER減碳積分。台灣Audi目前共8個極速充電站加入EARTH HELPER永續積分,後續4月及6月中預計將再有2新站點加入。
台泥的儲能系統,零時差,即刻支援台電
technews.tw/2022/03/14/sma-solar-technology/
每次停電的解方
都有儲能
只要趨勢方向對
通膨戰爭都不怕
原來長期持有能元至台泥的人都有相同的看法
我也是一個長期持有能元的人...
只能說持有愈久,帳上的獲利就愈高
但我絲毫不會想賣
畢竟現在還在投資階段(雖說光是現階段滾了好幾趟的增資至今就有很不錯的獲利)
等它成為護國神山再考慮吧!
會員:後壁王10151084 發表時間:2022/3/8 上午 10:17:28第 56 篇回應
我覺得股價會在這裡先停頓,其實我持有能元已經快十年了,曾經經歷過下市,但是我對他的信心人沒有減損,因為趨勢就是在能源,而且張董事長的人格特質才是我堅持最主要的信念。我到去年還看不懂張董的藍圖,也曾經賣掉部分持股去認增資新股,但事實證明堅持認識最好的方法。張董事長的願景就是做一個電力公司,尤其是東部的區域電網,還有世界頂級的儲能電廠。這些都是未來10年的目標,當然現在的投資必定會攤提成本,是不太可能會有獲利的。若是現在獲利就是代表他的投資不夠多,其實不用擔心現在的虧損,只要有先進的技術以及整合產業的能力,相信在未來3年之後必定會看到成果。若是將能元當成自己的公司經營,我現在當然不願意低價的讓外部股東進來,我一定會等到獲利時而且投資看到願景時做高獲利,股價才會飆升,到時候再引進外部股東,就能夠獲得較大融資資本的外部資源,這樣子才不是賤賣自己的股份。其實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盡量不要去聽取外部的聲音,只要相信張董的願景和人格特質,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一定能夠獲得極大的收益。我這輩子只做對這件投資,我早就財富自由了。現在的工作只是社會責任,相信大家能夠在能元這家公司獲得極大的收益,祝福大家早日財富自由。
繼去年五一三、五一七兩度大停電,今年三零三全台又大停電了,各地紛紛傳出停電災情,影響戶數高達549萬戶。在廠商方面,中油林園石化廠、大林廠緊急停爐,光電和石化產業鏈都跳腳,據工業局統計全台六十二座工業區有四十八座受波及,科技產業園區以南部受到牽連較大,有五二一家廠商停電,損失恐怕超過上百億元,一年之中,有三次大規模停電事件,凸顯了台灣能源系統的脆弱和缺電的危機。
缺電離我們不遠了
由於台商回流,半導體晶圓廠和電子廠商大規模擴產,使得電力需求急速增加,加上伴隨5G、AI、電動車等新科技發展應用,用電量勢必只增不減,經濟部報告指出,從2021年至2027年,預估每年用電平均成長2.5%,而政府因為加速能源轉型,積極推動離岸風電和太陽能,而綠能又跟不上電力需求增加的速度,在一年之中,發生了三次大規模停電事件,難免企業界會擔憂未來會缺電,未來全台大停電的情況恐怕還會不斷上演,民眾自己要有心理準備了。
綠能產業是趨勢
近年因氣候變遷現象造成環境逐漸惡化,全球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低碳循環經濟逐漸成為各國在經濟與環境政策上的主流趨勢。有鑑於此,「綠能產業」已經成為各國必要發展的產業之一,所謂綠能產業是指發展可再生能源會牽動的產業,從硬體設施研發、設置甚至是綠電的儲存與販售,都可以算是綠能產業鏈的一環。常見的再生能源則有以下6種:1.太陽能 2.水力能 3.風力能 4.生質能 5.地熱能 6.海洋能,而目前全球綠能產業趨勢中以太陽能與風力能為發展重點。
再生能源不穩定,儲能產業為關鍵
在全球因應碳中和的發展下,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由於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發電,不穩定性較高,例如:天氣是陰天或下雨,太陽照射不足,或者忽然飄來一片雲遮住太陽光,太陽能發電量就會大打折扣,或者風力不足,無法轉動風葉發電,都會造成發電功率不穩,影響供電品質,為解決根本問題,儲能系統就成為不可或缺的「中繼站」角色,例如先將白日創造的綠電儲存,移轉至夜晚再使用,或是在缺電時候釋放出來,所以未來能源趨勢是講求智慧配電模式,而儲能產業就成為關鍵。
台泥朝能源集團發展
國內水泥龍頭大廠台泥(1101) 轉投資台泥儲能,積極布局新能源事業,投入綠能、儲能、電池等領域,目前已在彰濱工業區設立光電廠、風電廠和AFC智慧儲能系統,發展再生能源。為進軍儲能市場,2021年以1.32億歐元,收購並入主歐洲儲能公司NHOA,一躍成為全球儲能系統建置容量第四大的公司,也計畫在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兩廠區建置大型儲能系統,待完工後將成為國內最大儲能案廠,台泥近來往創能、輸能與儲能三方向衝刺,投入龐大資本朝著能源一條龍的產業鏈發展,是這波能源轉型與碳中和潮流的急行軍。
儲能產業潛力大
台灣未來電能不足,在無法立即創造大量能源之下,最快就是節能,而節能之外還必須懂得儲存電能,台灣現在狀況,是必須走上儲能之路,在未來綠能比重逐漸升高下,儲能設備必會增加需求,商機逐步上升,根據台電估算,到2025年之前,台灣還需要590MW(百萬瓦)的儲能系統以及四GW(十億瓦)容量的輔助服務,未來商機之大,不可小覷,目前台灣儲能事業可說是剛起步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大,投資人可持續關注
所以論經驗論技術,現今台灣誰能與之爭鋒,就台泥集團投進去的百億元而言,光本金滾利息就難算了,而現在趨勢站在台泥這邊,這不是其他人說要蓋電池廠就能做出來的,像戴森就放棄過,所以這手好牌就看張董怎麼打了。
油價恐飆至每桶300美元!俄警告石油禁運將釀「災難性後果」
2022/03/08 10:11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羅斯揮軍烏克蘭進入第13天,俄羅斯週一警告,西方國家若禁運俄羅斯石油,將對全球市場造成「災難性後果」,油價恐翻倍至每桶300美元(約新台幣8566元),並促使其關閉通往德國的主要天然氣管道。
綜合外媒報導,為了加大施壓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美國與歐洲盟友正在考慮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油價也飆升到2008年以來最高。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直言,「拒絕俄羅斯石油將對全球市場造成災難性後果」,並預言油價可能翻倍來到每桶300美元以上。
不過,報導指出,歐盟國家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與石油,如果供應中斷,諾瓦克說,不可能很快在歐洲市場上找到替代品,「這需要數年時間且貴得多,最終歐洲消費者將受害」。此外,德國上月停止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認證,諾瓦克指出,「我們有權做出相應決定,並禁止透過北溪1號(Nord Stream 1)輸送天然氣,他也補充,石油禁運恐引發報復行動。
閒錢投入、風險控管、耐心等待、數倍獲利
若想持有應立即下手
愈等只會愈高價
一波還有一波高,波波相連到天邊
若那天又來個利多...
瞬間急漲只會讓自己搶在高點
這裡面不乏之前做短線被洗掉現在想回補的人
接下來就是電池概念股的天下了!
連賠錢都把他說的好棒棒,讓人覺得是不是有人在倒貨。
就看你是買趨勢還是買保險 是否願意相信台泥轉型的決心
簡單說台泥循環(含能元)近三次的增資中 ,只要你在一度股價只有10元下收到股票,甚至在20元時候收購,到現在是已經是賺了很多了
在5年前,你說目標多遠大
在辜猝逝後,一度還真是搖搖欲墜,
不知道下一年公司是否還在,
未上市迷人的地方是 ,無漲跌限制,過了這個村,是否還有這店,難說啊
獲利賣在創高
強股時機不對也得低頭
更何況台泥循環虧損中
三思而後行
建議啦
加上俄烏戰正火熱
不是買進時機
儲能股要走多會在明年
貿然搶進風險高
所獲得的研發成果
也拉大了競爭對手的距離
所建立的高門檻也是未來高股價的保証
Q1 -67,884千元
Q2 -97,504千元
Q3 +19,136千元
Q4 -175,224千元
整年度為 -321,476千元
第三季小賺曇花一現,真正要大獲利可能要等小港廠正式放量出貨。
要投資這檔要有耐心一點,才會有長期獲利產生
若去年第3季已開始賺錢,股價站上50應不是問題
這種資本密集的大型股,在資本市場上募資是必要的
個人看法
既然公司已開始賺錢
接下來就是準備公發朝資本市場邁進了
有機會成為第二座的護國神山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一年間就發生三次影響百萬戶以上的大規模停電事故,國內電力專家認為,想要縮短能源轉型的陣痛期,勢必要讓相關電力儲能建置再加快,跟上種綠電的速度。
新聞一波波
好的產品也要在對的時間
股價要飆也要有題材
起風了!
舒服
除了跨域搶進全球充電商機,更深層的目的是,強化全球儲能產業生態圈布局。
張安平語重心長說:「工業革命以來,很多能源浪費在快速與效率,想要快速完成卻產生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當你不需要效率的時候,效率其實是浪費的。」「要想不浪費,就得儲能。」
目前的台泥循環股價卻不到40元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03ind001/
【台泥能源大戰略2】經營綠能生意 張安平少了點鈔票味多了點禪味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03ind002/
【台泥能源大戰略3】張安平談台泥「新歡」 飛宏科技的誘人之處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03ind003/
【台泥能源大戰略4】充電站之後 花蓮縣長洩漏張安平能源事業的下一步
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03ind004/
也是目前最夯的個股
news.cnyes.com/news/id/4823090
概念股會很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