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指出,面對全球資本市場的競爭,將透過多元的產品、接軌國際的市場機制,吸引資金持續投入台灣資本市場。
簡立忠表示,資本市場除了要引進優質企業來掛牌外,更需要有好的公司治理,投資人才能有信心。在2000年,外資持有台股的比重是16%,今年已來到40%,呈現出國際投資人對台股的投資信心;另根據研究,公司治理評鑑前5%的公司,其股價、PE值都比較高,顯示公司治理評鑑不僅能發揮企業互相學習的效果,也能有市場機制的認可。
整體而言,除了法規制度,還有編制公司治理指數、發行公司治理ETF等,已提升台灣企業的公司治理水準。
第二階段的公司治理藍圖,希望透過機構投資人簽署盡職守則,督促上市櫃公司建立公司治理文化。
在交易面上,證交所持續發展多元商品,以及更新交易機制。簡立忠指出,目前上市ETF有119檔,標的涵蓋股票、海外債、石油、黃金、匯率、REITs等,地區則包括了台灣、美、歐、日、陸、香港、印度等,近來則推出了ETN,以滿足國內投資人的需求;因商品種類多樣,交易所除了教育投資人對風險的認知外,也會做好監管機制,並透過競賽等活動來增加產品流動性。
針對逐筆交易部分,簡立忠說,現行期貨、選擇權、權證等交易均為逐筆交易,明年在現貨市場實施逐筆交易後將更有助投資人於現貨與衍生性商品間交易策略運用。
證券市場將會增加市價委託、立即成交或取消(IOC)及全部成交或取消(FOK)等委託種類,投資人在使用上需注意這些委託方式跟未實施逐筆交易前之限價委託差異處。
逐筆交易的交易搓合效率更好,資訊提供更完整,例如交易前的委託單資訊的揭露,將使投資人可有更好判斷。
為配合新制,對營業員的訓練、相關資訊的宣傳、券商對客戶教育宣導將持續進行,最要緊的是,投資人宜在逐筆交易正式實施時,使用擬真平台來熟悉逐筆交易樣態,適應新的交易方式。<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