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過去只要遇到行情低迷時,沒有成交量的「殭屍股」受到市場詬病,就會有要求擬退場機制的呼聲,而此次,證交所宣布退場機制的二大要件,並未將成交量能列入,證交所強調,好公司仍應讓他們留在市場。
證交所上市一部協理羅贊興指出,退場機制上路、並正式執行後,仍會依上市公司財報公告後,逐季檢視,並對外公告以及發函給符合退場的公司,而此次退場機制條件仍傾向於以公司財務業務表現為準,而非以成交量,主因基於公司營運沒有問題,仍應留在市場。
然而,退場機制上路後,是否會造成大量公司下市,羅贊興表示,應該不會,家數並不多(依證交所網站公告為10家),而且還有長達1年緩衝期及3年改善期,之所以給予合計4年的期限,是希望上市公司遇到營運瓶頸,有充份的時間調整。
目前上市櫃公司若遇到財報未如期發布,或發生淨值呈現負數,以及獲法院裁定重整等,都將出現先暫停買賣、下市,常讓投資人常措手不及,此次退場機制上路後,將可避免公司財務爆發後才下市。
據證交所統計,目前有悠克因2018年第三季財報未公告、千興因2018年第二季及第三季財報,遭要求重編而未編,目前均在停止買賣期間,若在一定期限未改善,恐將陸續下市。<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