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為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論上其價格將隨標的證券價格變動,兩 者具有一定的連動關係,惟近期偶有投資人反應特定股票價格波動劇 烈,但相關的權證價格卻未隨之變化,例如標的證券價格當日漲停, 但是認購權證卻不漲反跌。
證交所說明,其實這時候,權證的市價可能已經偏離了合理的價位 ,到底什麼是權證的合理價格,投資人該如何知道呢?
證交所表示,權證流動量提供者負有造市的義務,依標的證券價格 、履約價、波動率及到期日等條件,利用評價模型計算出之合理價格 進行報價。
然而因權證價格,除了受前述標的證券價格等因素影響外,也會受 到市場供需影響,例如當買方力道較強時,可能會將權證市價推升而 超過造市者的報價,若權證市價已偏離其合理價格,而後續沒有想追 價接手的買方進場,則可能發生即使標的證券價格上漲,而認購權證 價格卻下跌之情形。
證交所呼籲,因此,投資人在進場前,應先了解權證依據目前標的 證券價格、波動率及距到期天數所推算該有的合理價格是多少,才不 會吃虧。
至於要如何知道權證的合理價格是多少?證交所提醒,投資人可查 詢證基會網站的「權證資訊揭露平台」(http://warrants.sfi.org .tw)了解相關資訊。其中,「委買(賣)隱波」為流動量提供者前 一日最佳委買(賣)報價隱含波動率平均值,可作為計算權證理論價 格參考。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