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 興櫃股票公司名稱 | 新聞標題 |
| 2025/10/28 | 東擎科技 | 和碩孵金雞 東擎登興櫃 |
| 和碩(4938)集團旗下華擎(3515)子公司東擎科技(7710)28日 登錄興櫃,認購價格每股180元。公司表示,將針對邊緣AI運算、工 業資安及開放式自動化等核心領域持續布局,並取得多項國際認證, 受惠明年ODM訂單放量,產業景氣復甦帶動需求向上,明年營收及獲 利將較今年同期有顯著提升。 東擎科技實收資本額6.4億元,主要產品涵蓋高效能運算主機板、 工業級/嵌入式主機板、邊緣AI運算電腦、工業電腦系統、強固邊緣 AIoT系統,以及工業物聯網控制器等。去年營收14.66億元,稅後純 益2.0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32元。 東擎指出,2022年受惠於疫情帶動智慧工廠及零售應用需求爆發, 營收達到高峰,2023至2024年則因庫存去化壓力、高通膨及地緣政治 等因素,營收受到影響。然而,隨客戶端庫存去化進入尾聲,市場需 求回溫,今年截至6月營收達8.99億元,年增12.55%,營運狀況已逐 漸回穩。 東擎補充,整體而言,公司營收狀況隨產業市況波動,惟透過產品 組合與成本控管,近幾年皆維持35%以上之毛利率水準,展現營運體 質穩健及獲利能力。 展望後市營運,東擎說明,在邊緣運算、AI、物聯網及工業4.0發 展帶動下,全球工業電腦市場產值逐年攀升,將持續深耕全球IPC市 場,未來也會繼續深耕垂直領域市場,投入更多研發資源將觸角延伸 至CARES五大終端市場應用,分別為C(Commerce)、A(Automation )、R(Robot)、E(Entertainment)、 S(Security)。 針對東擎的營運後市,華擎總經理暨永擎董事長許隆倫先前在法說 會也釋出樂觀看法,透露東擎今年在爭取新客戶方面亦有所斬獲,預 計明年上半年將有來自歐美的Cloud Gaming客戶大單出貨,將為東擎 挹注進一步突破性成長的利多。 <摘錄工商> | ||
| 2025/10/28 | 鴻勁精密 | 封測需求夯 鴻勁AI設備吃香 |
| AI與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測試設備大廠鴻勁精密(7769)看好高階測試需求將持續延燒,公司指出,目前AI HPC與ASIC應用已占營收比重約7成,為主要成長動能,目前訂單能見度約達六個月,隨AI晶片進入高瓦數、高熱密度時代,主動式溫控(ATC)與系統級測試(SLT)設備將成為下一波擴產重點。 鴻勁表示,AI GPU與ASIC晶片堆疊封裝後,積熱問題顯著,尤其伺服器級應用需進行大電流測試,熱處理成為核心挑戰。鴻勁主力產品包括分類機、ATC主動式溫控系統,以及Cold Plate(水冷板散熱鰭片)三大系列,其中ATC可針對高功耗IC進行即時溫控,是AI與先進封裝測試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 目前AI HPC與ASIC應用約占鴻勁7成營收,車用晶片占13%,手機晶片約15%。鴻勁指出,旗下設備廣泛應用於全球主要手機晶片供應鏈,除韓系品牌外,幾乎所有高階手機晶片均經其設備測試。隨著美系與台系高階晶片導入新封裝形式與更高功率設計,ATC與分類機需求有望再度攀升。 展望未來,鴻勁鎖定四大成長動能。首先,大型封裝設備需求湧現:未來高階封裝IC尺寸已超過120mm×150mm,傳統載盤無法承載,公司將推出新規格載盤及大型封裝機台。其次,ATC升級為4K至10K瓦等級,以對應2奈米、1奈米級晶片的極端熱密度,仍為研發重中之重。 第三是SLT(System Level Test)平台擴充:目前GPU測試架構已成熟,未來鴻勁將聚焦ASIC晶片的系統級測試開發,與美系客戶共同導入新平台。 最後,CPU測試整合方案亦同步推進,電測部分搭配ATC控制,光測將導入Fiber Connector新結構,預計2026年底實現整合量產。 法人分析,AI晶片封裝朝高功耗與高密度發展,溫控與SLT系統成封測投資焦點。鴻勁在Final Test(FT)與System Level Test(SLT)兩領域皆具領先優勢,機台安裝量居業界前段班。 HPC晶片需求續升,預期鴻勁將成為台灣封測設備鏈中最直接受惠的核心廠商之一,2026年起營運維持成長動能。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台寶生醫 | 台寶新藥臨床二期報捷 |
| 台寶生醫(6892)昨(26)日公告「調節型T細胞」新藥TRK-001重大進展,日前於美國西北大學紀念醫院完成二期臨床首位病患收案(First Patient In),研發進度已成為全球「調節型T細胞」臨床開發領先者。 台寶生醫表示,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甫頒給三位免疫學科學家,肯定其「調節型T細胞」研究發現,將推動自體免疫疾病、癌症治療、器官移植成功等領域重大突破,已躍成為全球焦點。 台寶生醫在「調節型T細胞」研發佈局,是與西北大學、哈佛大學等國際知名學研機構合作推動多項疾病治療研究。TRK-001是公司第一個進入臨床的調節型T細胞新藥,其二期臨床經美國FDA與台灣TFDA核准,且取得美國FDA孤兒藥之資格,於台、美兩地執行多國、多中心試驗,以驗證「調節型T細胞」可取代現行須長期使用且副作用較高的「免疫抑制劑」。 <摘錄經濟> | ||
| 2025/10/27 | 三鼎生物科技 | 三鼎生技擬蓋美國新廠 |
| 臺北醫學大學衍生公司三鼎生技(6808)昨(26)日宣布,董事會日前通過將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將投資700萬美元(約新台幣2.15億元)建置符合美國FDA標準的細胞GMP製造廠,新廠目標明年第3季完工,明年底前申請認證上路,啟動全球再生醫療新布局。 三鼎生技董事長歐耿良表示,美國是全球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最重要的市場與法規創新中心。 公司選擇落腳加州,看中當地聚集世界頂尖的再生醫學研發與臨床試驗資源,更希望結合臺北醫學大學的臨床能量與科研基礎,打造橫跨太平洋的雙核心運營模式。 歐耿良表示,三鼎董事會日前通過將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設立全資子公司,今年11月就可開始籌設,至於建廠計畫將分為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將投資300萬美元,預計完成基礎設施建置與品質驗證,導入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平台、外泌體萃取與純化製程、細胞冷凍儲存與運輸鏈管理系統,以及GMP級培養基與凍存液生產線。 <摘錄經濟> | ||
| 2025/10/27 | 資拓宏宇國際 | 中華電金雞 資拓宏宇將上市 |
| 中華電再迎小金雞轉上市,轉投資興櫃資服廠資拓宏宇(6614)將於明(28)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展望後市,資拓宏宇對本季營運展望樂觀,預期在民間案件與政府標案挹注下,今年智慧城市領域業績占比有望達兩成。 資拓宏宇股東結構堅強,中華電持股49.64%,為最大股東之外,工業電腦龍頭研華也是大股東之一。資拓宏宇23日興櫃參考價收66.3元、漲0.29元。 資拓宏宇實收資本額為7.29億元,主要產品包括提供應用系統開發顧問及建置專案服務、雲端SaaS及ISV服務、軟硬體設備買賣及維運服務和專業人力委外服務等。 資拓宏宇去年每股純益1.7元;今年9月營收6.49億元,為九個月來高點,月增93.9%,年增122.5%;第3季營收13.93億元,季增29.7%,年增58.66%;前三季營收32.48億元,年增16%,為同期新高。展望後市,資拓宏宇持續看好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業務成長,以目前在手訂單來看,對第4季營運樂觀。 智慧城市方面,2029智慧運輸世界大會將在台北市舉辦,預期交通機關應會規劃屆時能展現國家ITS建設成果,因此,可望未來幾年將會有提升更新其既有系統預算商機,有助為資拓宏宇智慧城市業務帶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資拓宏宇董事長吳麗秀表示,今年持續導入並推廣自行開發的iTMS智慧運輸中心解決方案至各縣市,且已取得新北市新一代智慧運輸中心建置案,公司會持續積極爭取各交通相關單位的業務機會。 此外,資拓宏宇在智慧城市業務拓展上,也與母公司中華電信合作,結合其行動通訊、IDC機房等服務,預估資拓宏宇在民間的案件與政府的標案挹注下,今年智慧城市領域業績比重有望達到整體營收兩成。 <摘錄經濟> | ||
| 2025/10/27 | 山太士 | 山太士攻先進封裝材料 |
| 半導體先進材料供應商山太士(3595)受惠先進封裝、測試等相關材料新品通過驗證,並逐步邁入收成,法人看好本季營收有望優於第3季,今年全年跳躍式成長可期,明年營運續強。 山太士成立於1995年,主要提供各式光學及工業用途膜材的裁切加工服務,擁有多年保護膜生產、光學膜裁切、膠體配方研發、行銷經驗及各項專利。該公司早期聚焦LCD光學材料,現轉型搶攻半導體材料,並有客製化產品開發實績,主要客戶涵蓋一線晶圓製造、封測(OSAT)及面板大廠。 山太士總經理張師誠先前指出,該公司一直以材料研發為經營主軸,從電子元件、LED、LCD、觸控面板、OLED到半導體產業,同時推進在面板級封裝的翹曲解決方案。 隨著先進封裝成為顯學,其中,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製程最大難題之一在於如何克服翹曲(Warpage)問題,山太士甫發表新一代應用於晶圓級抗翹曲材料,該產品針對玻璃基板多層線路與封裝翹曲抑制有很大改善效果,可協助客戶提升製程良率。 據了解,山太士今年以半導體先進材料為主要開發方向,應用於扇出型面板級封裝、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及AI封測等相關材料,當前已有部分材料取得客戶驗證並出貨。 法人看好,在先進測試新品項目增加、扇出型面板級封裝布局逐步發酵下,山太士今年營運強勁成長可期,2026年更有望更上一層樓。 <摘錄經濟> | ||
| 2025/10/27 | 台鎔科技材料 | 台鎔Q4大成長 |
| 台鎔(6947)登錄興櫃逾兩年,公司規劃送件申請轉上市。隨著持股百分之百的子公司翰陽綠能斥資逾60億元建廠的資本支出及前置成本高峰已過,公司預期第4季營運可望迎來顯著成長。 台鎔指出,翰陽綠能歷經籌建與測試,已於今年6月底取得固定汙染源操作許可、9月取得使用執照,並預期第4季有望取得再生能源登記證,正式進行商業運轉,增添營運柴火。台鎔預期,屆時可望認列較高的售電收入。 <摘錄經濟> | ||
| 2025/10/27 | 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 | 防疫軍火庫 瞄準國際 |
| 近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快速擴張,據調查國際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219.6億美元成長至2025年的1,365.5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達12.0%,台灣相關業者也積極搶市,形成防疫產業的最前線。 台灣近年來包括基龍米克斯、金萬林、瑞基海洋、瑞磁生技、寶齡富錦、泰博等公司也在海內外各自布局,隨時因應不確定的疫情爆發,成為守衛國人健康的防疫軍火庫量能的一環。 根據一份國外出版2025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報告指出,體外診斷市場快速擴張,成長主要受自動化分析儀和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人口老化、疾病爆發、醫療法規以及個人化醫療等因素的推動。預計未來幾年體外診斷市場到2029年將達到2,148.8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為12.0%。 國內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許多專業的生物檢測公司能見度大幅提高,包括基米、金萬林、瑞基海洋、瑞磁生技等公司不僅自行開發不同領域及技術的檢測產品,也自國際大廠引進高級檢測設備,例如基米原本是基因定序公司,但因該公司獨家代理賽默飛世爾的非洲豬瘟檢測試劑套組,近期因為非洲豬瘟的爆發也讓該公司在第一時間成為政府防疫的最佳夥伴。 法人分析,台灣的防疫檢測業者相當多元,且實力堅強,今年5月新冠疫情急速升溫,寶齡富錦、泰博、台塑生醫等公司立即啟動生產快篩試劑,協助政府進行防疫工程,如今隨著「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建置完成,未來應有機會成為業者開發創新檢測產品的最佳後盾。 <摘錄經濟> | ||
| 2025/10/27 | 東方風能科技 | ESG加持 環保節能類股訂單俏 |
| ESG成企業追求永續發展指標,循環經濟與綠能的布局,加大相關 處理回收系統與工程的投資,節能環保概念股商機擴大,兆聯實業( 6944)、東方風能(7786)、崑鼎(6803)、衛司特(6894)等企業 ,手中訂單量持續衝高,在「訂單為王」下,已被市場視為盤面上同 族群的領頭羊。 兆聯以高科技廠房純水、廢水回收系統工程及維運為主要業務,在 上市綠能環保類股中,23日以收盤548元躍為股王。受惠大客戶在美 新廠開始發包,兆聯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手訂單餘額首度衝破200億元 大關、達222億元新高。 兆聯今年前九月合併營收115.57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60.19% 。 兆聯指出,營收創高係因新加坡專案建廠進入密集施工期,及推進 美國專案工程。由於手中有多專案工程在進行,法人估,兆聯全年營 收可望跨越150億元創新高。 崑鼎原以焚化爐操作與管理為核心業務,近年來受惠循環經濟與E SG趨勢,積極參與國內各類綠色工程標案,其中低碳、環保與循環經 濟領域的承攬工程規模近年都以二位數成長。 崑鼎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73.24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15.52%。 衛司特主要業務是為PCB/面板/半導體產業廠,進行高性能銅廢 液電解回收設備與銅金屬回收服務之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及操作, 今年前九月營收101.75億元、年增50.25%。衛司特23日股價收219. 5元,是上櫃綠能環保類股的股王。 專攻海事工程的東方風能指出,公司專注於離岸風電工程建設及營 運維護,擁有完善船隊安全管理系統與豐富的營運實績,在手主要四 大長期合約分布於歐洲與台灣,合約最長能見度達2042年,在手訂單 金額160億至200億元。 東方風能指出,目前公司主要四大長期合約,包括台灣多間離岸風 場運維以及與歐洲挪威海洋服務承包商DeepOcean AS簽署的租船協議 ,合約保租期從2026年初至2027年底,並有最多4年的延長選項。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台寶生醫 | 加速布局 5悍將帶頭衝 |
|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法規制度成形與臨床數據累積,台灣再 生醫療廠商正加速從臨床驗證、製造服務到國際授權的布局將全面啟 動,並掀起生技投資熱潮,2026年可望成為「再生醫療元年」。 長聖以免疫細胞、幹細胞、奈米粒子與外泌體為四大平台,旗下C AR001為全球首例異體移植mRNA多靶向CAR.BiTE-γδT細胞療法,已 獲台美核准進入Phase I/IIa臨床,進展順利。另一項異體臍帶間質 幹細胞正進行心肌梗塞與中風等二期試驗。公司並與美國Minerva與 Axeon成立合資企業,技術入股取得48.78%股權,後市備受關注。 向榮已建立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完整價值鏈,擁有通過PIC/S GMP 規範的先導工廠,可支援後期臨床與商業化生產。向榮亦是台灣唯一 獲FDA核准登錄的異體細胞庫主檔案持有者,強化國際合作與產品品 質認證。 在美國擁有生產基地的永笙,已拿下一張美國FDA核發的臍帶血造 血幹細胞藥證,治療長新冠症候群新藥不僅獲得FDA授予再生醫療先 進療法 認定,三期樞紐試驗設計也獲FDA同意執行,急性缺血性中風 治療也進入二期臨床。 樂迦則與澳洲Cambium Bio簽署合作備忘錄,竹北新廠待通過FDA查 廠後,將承接乾眼症新藥Elate Ocular訂單,為台灣首度取得國際第 三期臨床製造案。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研究「調節型T細胞」學者得獎的光環 ,台寶旗下以Treg調節型T細胞療法TRK-001領先全球,進行腎臟移植 抗排斥台美二期臨床,並與哈佛大學合作開發自體免疫疾病新藥。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樂迦再生 | 加速布局 5悍將帶頭衝 |
|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法規制度成形與臨床數據累積,台灣再 生醫療廠商正加速從臨床驗證、製造服務到國際授權的布局將全面啟 動,並掀起生技投資熱潮,2026年可望成為「再生醫療元年」。 長聖以免疫細胞、幹細胞、奈米粒子與外泌體為四大平台,旗下C AR001為全球首例異體移植mRNA多靶向CAR.BiTE-γδT細胞療法,已 獲台美核准進入Phase I/IIa臨床,進展順利。另一項異體臍帶間質 幹細胞正進行心肌梗塞與中風等二期試驗。公司並與美國Minerva與 Axeon成立合資企業,技術入股取得48.78%股權,後市備受關注。 向榮已建立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完整價值鏈,擁有通過PIC/S GMP 規範的先導工廠,可支援後期臨床與商業化生產。向榮亦是台灣唯一 獲FDA核准登錄的異體細胞庫主檔案持有者,強化國際合作與產品品 質認證。 在美國擁有生產基地的永笙,已拿下一張美國FDA核發的臍帶血造 血幹細胞藥證,治療長新冠症候群新藥不僅獲得FDA授予再生醫療先 進療法 認定,三期樞紐試驗設計也獲FDA同意執行,急性缺血性中風 治療也進入二期臨床。 樂迦則與澳洲Cambium Bio簽署合作備忘錄,竹北新廠待通過FDA查 廠後,將承接乾眼症新藥Elate Ocular訂單,為台灣首度取得國際第 三期臨床製造案。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研究「調節型T細胞」學者得獎的光環 ,台寶旗下以Treg調節型T細胞療法TRK-001領先全球,進行腎臟移植 抗排斥台美二期臨床,並與哈佛大學合作開發自體免疫疾病新藥。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永笙-KY | 加速布局 5悍將帶頭衝 |
|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法規制度成形與臨床數據累積,台灣再 生醫療廠商正加速從臨床驗證、製造服務到國際授權的布局將全面啟 動,並掀起生技投資熱潮,2026年可望成為「再生醫療元年」。 長聖以免疫細胞、幹細胞、奈米粒子與外泌體為四大平台,旗下C AR001為全球首例異體移植mRNA多靶向CAR.BiTE-γδT細胞療法,已 獲台美核准進入Phase I/IIa臨床,進展順利。另一項異體臍帶間質 幹細胞正進行心肌梗塞與中風等二期試驗。公司並與美國Minerva與 Axeon成立合資企業,技術入股取得48.78%股權,後市備受關注。 向榮已建立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完整價值鏈,擁有通過PIC/S GMP 規範的先導工廠,可支援後期臨床與商業化生產。向榮亦是台灣唯一 獲FDA核准登錄的異體細胞庫主檔案持有者,強化國際合作與產品品 質認證。 在美國擁有生產基地的永笙,已拿下一張美國FDA核發的臍帶血造 血幹細胞藥證,治療長新冠症候群新藥不僅獲得FDA授予再生醫療先 進療法 認定,三期樞紐試驗設計也獲FDA同意執行,急性缺血性中風 治療也進入二期臨床。 樂迦則與澳洲Cambium Bio簽署合作備忘錄,竹北新廠待通過FDA查 廠後,將承接乾眼症新藥Elate Ocular訂單,為台灣首度取得國際第 三期臨床製造案。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研究「調節型T細胞」學者得獎的光環 ,台寶旗下以Treg調節型T細胞療法TRK-001領先全球,進行腎臟移植 抗排斥台美二期臨床,並與哈佛大學合作開發自體免疫疾病新藥。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路迦生醫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宣捷幹細胞生技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台寶生醫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樂迦再生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永笙-KY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仲恩生醫科技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7 | 永立榮-新 | 再生醫療雙法 助產業鏈升級 |
|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 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 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 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法人認為,法制完備後,市場需求與資金動能同步湧現,預料未來 三年將形成以「再生醫療+CDMO」為核心的台灣特色生醫產業鏈。除 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向榮生技、長聖、仲恩、訊聯、三顧等,可望 成為首波藥證受惠公司外,永笙、樂迦、台寶積極擴充GMP廠房和國 際合作案,也將呈現政策落地帶動實質成果。 據統計,去年全球自體細胞藥品核准件數達38件、異體細胞24件, 均創近年新高,尤其兼具治療速度與成本的異體細胞成長趨勢更為明 顯。隨法規落地在即,再生醫療公司臨床進度全面加快。據統計,目 前國內至少有十家指標廠商正進行第二或第三期臨床試驗,涵蓋免疫 細胞、幹細胞與外泌體等主力技術,研發題材從退化性關節炎、肺纖 維化到癌症輔助治療不等,顯示台灣再生醫療臨床能量逐步與國際接 軌。 向榮旗下ELIXCYTE膝關節炎細胞治療藥進入三期收案中,並規劃針 對慢性腎臟病展開三期試驗;長聖以CAR001、UMSC01等多項免疫細胞 產品推進多國臨床;長春藤則完成肺癌免疫細胞療法的二期試驗;仲 恩開發小腦萎縮症細胞新藥,日本已遞件暫時性藥證,台灣同步申請 中。 此外,訊聯在肺纖維化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均進入二期臨床,宣捷則 以外泌體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沛爾的免疫基因工程(T細胞),治 療淋巴癌新藥也在二期臨床中,路迦的肝癌預防復發新藥進行台、美 二期臨床試驗,永立榮開發羊水幹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全崴生技 則以胎兒纖維母細胞株進行手術傷口治療,顯示應用範疇正快速擴張 。 法人觀察,台灣業者臨床進度已逐步追近日韓,未來若能搭配臨床 資料跨境互認、製劑出口與國際合作授權,將有機會在亞太再生醫療 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 ||
| 2025/10/23 | 華豫寧 | 華豫寧業績拚增雙位數 |
| 半導體零件代理與電子鎖廠商華豫寧(6474)將於今(23)日舉行上櫃前業績發表會,估計最快11月下旬掛牌,暫定發行價格為35元。該公司力求代理業務與電子鎖╱智慧建築整合等雙引擎驅動業績增長,法人估計,明年業績有機會成長雙位數百分比,且毛利率提升,後續獲利成長表現可期。 華豫寧從微控制器(MCU)與類比元件等代理業務起家,自1995年至今都是Microchip的代理商,是其大中華區前五大代理商,主攻技術加值銷售服務,耕耘兩岸市場,後來也陸續切入電子鎖、智慧建築整合等市場,打造自有品牌「WAFERLOCK 維夫拉克」產品。 目前華豫寧MCU代理的業績比重近四成,類比與其他元器件代理的業績比重超過三成,至於包含電子鎖與智慧建築整合等的物聯網智慧產品業務,占比約25%。 華豫寧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9.16億元,年減5.5%;上半年每股純益2.01元。法人估計,該公司今年每股純益應有4元以上,後續隨著較高毛利率的電子鎖業績比重增長,帶動整體毛利率提升,有機會挑戰回到年度賺逾半個股本的水準。 華豫寧董事長連智民指出,目前電子鎖╱智慧建築整合的年度業績約10億元,台灣市場約貢獻當中六成,德國市場約貢獻二成。該公司產品在台灣新建案電子鎖的市占率約達五成,由於目前其電子鎖產線已滿載,未來視訂單增加情形,會考慮擴充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華豫寧今年開始切入伺服器機櫃鎖市場,連智民表示,以前機櫃鎖可能都是傳統鑰匙形式,採用其新式機櫃電子鎖,可以進行權限管控與記錄等。目前相關營收基期仍低,預期未來兩年會逐步增加貢獻度。 <摘錄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