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壽險公司紛紛增提外匯準備金,則壽險業2021年稅後獲利恐難如 保發中心預估,突破4千億元。
從20218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11月及12月都是壽險業一年獲利谷 底,一是前面實現資本利得及領現金股利,都已達到年度獲利目標, 最後兩個月調整「基期」,準備明年成長動能;二是近年11月及12月 ,壽險公司都會一次性增提外匯準備金,獲利即會大幅減少。
2021年11月市場波動亦不小,但台股重新站回1萬7千點以上,道瓊 指數則比10月下跌,但債券殖利率又往上揚,所以壽險公司淨值繼續 提高的可能性較大,而之前獲利已相對高,除非有避險考量,否則沒 必要再大幅實現資本利得,六大壽險11月稅後獲利極可能就在百億元 附近,甚至有可能不到百億元。
國泰人壽前十月稅後獲利已逾1,032億元,富邦人壽11月累計稅後 獲利極可能突破千億元,將是壽險史上首次有兩家公司年度獲利破千 億元,而南山人壽前十月獲利亦已近564億元,中國人壽與台灣人壽 各有272億元及近237億元,新光人壽是140億元,都已創歷史全年獲 利新高。
六家公司的外匯準備金,雖在9月及10月都是有匯兌利益性的增提 ,兩個月增提近92億元,但六家公司合計約323億元,比去年底還少 近73億元,更比2019年5月底最高時期的783.7億元少近461億元,國 外投資部位卻不減反增,因此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都已 在法說會表示,積極評估增提外匯準備金的可能性。
但壽險公司不必在現在宣布增提,可以等2021年過完,視獲利及相 關財務指標,在2022年初再向金管會申請一次性補增提在12月,屆時 12月出現單月虧損或獲利極低的可能性很高。<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