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美股風向球」的13F持倉最新報告出爐,主要大型投資機構第1季普遍減碼科技股,加碼消費類股。投信法人認為,隨著疫後經濟重啟,低基期的零售、觀光等族群,短期投資價值浮現;科技股待通膨恐慌解除,企業支出提升下,將有另一波上漲空間,投資人不妨提前布局科技基金。
美國證管會規定,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機構須於每季結束後45天內揭露持股明細,即「13F持倉報告」。由於內容來自多家知名機構法人,如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女股神的方舟投資,以及橋水、老虎、索羅斯等對沖基金,因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據最新公布第1季持倉顯示,機構法人普遍減碼科技股,加碼消費股。其中,索羅斯大砍科技股,比重從13.6%減至4.3%;橋水基金增加循環、非循環消費股,比重各提高4個百分點;方舟投資也增持循環消費股約1個百分點;波克夏則增持金融股逾4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科技股仍是法人持股大宗。以波克夏為例,科技股持倉比重41.8%,為第一大類別;方舟投資甚至增持特斯拉、Teladoc、Square、zoom等科技相關公司股票;就連索羅斯基金也大幅加碼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股票。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油價、原物料等大宗商品價格齊步走揚,引發通膨疑慮,造成今年來股市震盪加劇。目前美國核心PCE雖有上揚,但要達到聯準會啟動升息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葉菀婷認為,在短期通膨壓力凌駕經濟解封利多下,有利相關消費股、原物料族群,特別是低基期並且受惠經濟重啟的零售、觀光旅遊等行業,投資人可短打操作。但是如果未來若通膨恐慌掃除,市場回歸基本面看待,科技股將有另一波行情可期。
元大投信也認為,從最新的美銀調查,投資人已相對大幅降低科技股配置,轉進傳產股,但傳產股目前評價已非絕對便宜,站在獲利成長方可戰通膨與美債殖利率上升角度來看,科技股還是相對較有成長性。
配置上,葉菀婷認為,科技基金加碼布局時機顯現,積極型投資人可單筆加碼,穩健型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進場,為下半年的旺季行情鋪路。<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