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未來推動ESG將質與量兼顧,要求企業的編制永續報告書時,內容須與國際接軌,此外,2023年起資本額20億元企業需強制編制永續報告書,涵蓋400多家、逾半上市公司,影響力會更大。
簡立忠分析,外資占國內股市市值約四成五,投信、保險等本國法人占近三成,機構投資人合計約超過台股70%,證交所會持續強化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並鼓勵機構投資人多參考集保IR平台上的國外評分標準。
簡立忠指出,推動綠色金融或是ESG時,主管機關願景很重要,金管會公布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計畫,明確標示永續方向,未來有很多相關執行工作事項要做,希望讓相關資訊更加透明,有利投資人檢視。
他說,機構投資人在推動永續時扮演重要角色,國內自2016年公布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至今,已有152家簽署,最重要的銀行、保險、證券等都在金管會大力推動下積極參與,其中也包括國外投資機構,以及國內政府基金。
機構投資人將大眾的錢拿來投資,很有影響力,簡立忠建議,機構投資人可以要求被投資企業注重永續經營,例如訂定減碳時程等,當然企業也可自發配合主管機關,要求供應商進行減碳,才能吸引投資人青睞。
其他作法還有鼓勵企業做好ESG,以納入相關指數,或是發行永續債券或商品,投資於綠色或ESG相關產業。簡立忠說,證交所是資本市場的平台,在藍圖及指引方向正確下,會努力配合主管機關來落實ESG發展目標。
針對綠天鵝的威脅,證交所建議上市公司可朝三大方向預為因應,第一是強化氣候治理,將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納入營運及投資決策,層級提高到董事會。
第二是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不只各營運單位或製造單位,也要涵蓋財務單位,找出可能產生的損害或尋找新的商機;第三是有效資訊揭露促進利害關係人評估氣候風險。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