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Orsted)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昨(2)日表示,包括中鋼、台朔重工、台船、星能等供應商,自即日起必須全力加班趕工,才能準時交貨。
此外,沃旭國產化產業關聯計畫及時獲經濟部同意,沃旭承諾,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的風機機艙組裝廠提前於2021年設在台灣。沃旭並將出資6,000萬元,成立產業輔導基金,擬委託金屬中心執行,輔導次級供應商、協助供應商培訓電焊人才,加快台灣的供應鏈茁壯。
沃旭於4月30日宣布對台做出「最終投資決定」,陸域工程並將於5月動工,沃旭產業鏈立即成軍。
沃旭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位於彰化縣外海距岸35至50公里處,總裝置容量達900MW(百萬瓦),預訂2021年併聯。沃旭將投資1,650億元,並配合經濟部國產化政策,從風機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船舶製造、海事工程到機艙組裝等,形成沃旭產業鏈,包括中鋼旗下興達海洋、台朔重工、台船、世紀鋼、星能、華城、穩晉等。
沃旭日前因為未拿到2018年躉購費率,先暫緩在台投資活動;之後,又因水下基礎及基椿採購不足,產業關聯計畫遲遲未獲通過,最後沃旭承諾提前至2021年設立機艙組裝廠,並成立6,000萬元的產業輔導基金後,經濟部終於點頭。沃旭隨即與台電簽訂購售電合約,丹麥總公司並於4月30日做出最終投資決定。柏森文表示,這代表台灣供應商可以趕快進行生產,而原本暫緩的多項合作計畫將重啟。
2019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為每度5.5160元,較前一年僅下跌5.71%,並設有滿發時數限制。柏森文表示,沃旭風場離岸遠,風能強,滿發時數限制對綠電是不利,他更以「不公平」來批評滿發時數限制,希望經濟部能夠解除。柏森文表示,因為躉購費率下降,加上滿發時數限制,初估對沃旭營收約有9%影響。
柏森文並表示,台灣風電產業是從零開始,經濟部國產化政策不能過於嚴苛,必須透過市機機制來建立本土產業鏈,而不是政策保護;而且國產化的要求,亦與自由貿易原則抵觸,若經濟部一昧要求在地化,長期沒有幫助。<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