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權證市場規模跟隨台股水漲船高。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去年國內權證總成交額5,844億元,排全球第五,較前年第八名,晉升三名。
WFE統計,台灣權證市場排名最好是全球第五,2016年度因台股交易低迷,權證成交額由前一年度的6,201億元,大減至4,364億元,排名滑落至第八。去年台股價量提升,特別是下半年「最久」萬點吸引內資,權證交易明顯轉熱,帶動年度排名返回第五。
亞洲區來看,近年台灣市場排名都保持第二,去年仍維持僅次於香港的「二哥」地位。惟權證占大盤成交比約3%,相對香港二成以上,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證交所將新金融商品發展,列為今年業務重點,不論權證、ETF都有相當拓市成效,將持續加大開發。其中權證方面,5月開放券商得發行連結台指期的期貨型權證,目前有元大、凱基、元富證券等掛牌首批商品,相對傳統指數型權證,提供更貼近指數報酬操作工具。
近期個股交易活絡,證交所統計,台股指數仍是每月十大交易權證標的,期貨型權證開放具有催化動能。
另一方面,市場投資人呼籲開放權證當沖,目前證交所規劃,明年上半年逐筆交易實施後,將研議權證當沖降稅可行性,回應市場需求。
外資麥格理證券加入發行,也為國內權證市場帶來新契機。統計顯示,5月權證成交865億元,年增1.3倍,麥格理位居受託買賣額第五大券商;累計前五月券商申請發行10,312檔認購(售)權證,麥格理發行數排第五,自年初進軍,表現快速躋身前茅,推動競爭白熱化。
證交所已為麥格理另立「外資自營商」欄位,每天公布該券商權證買賣資料。值得注意是,證交所「三大法人買賣超」重複計入外資與外資自營商買賣超,須扣除外資自營商買賣超,才是法人交易金額,櫃買中心則另外公布正確數據,對此證交所回應,官網公布各欄位計算公式,並無解讀不便問題。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