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桃園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恐直接衝擊大潭藻礁生態、引發環團激烈抗議。經濟部昨指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若以縮小開發範圍的迴避替代方案進行,5月通過環評,運轉期程將延後3個月。若因第三接收站影響導致無法發電,預估2022年及2025將無法滿足備用容量率15%的目標,增加尖峰供電風險。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2)進行「觀塘工業區開發對大潭藻礁生態系統可能影響與因應」專題報告,經濟部表示,原本開發案中,觀塘工業區開發面積為232公頃,其中含77公頃的接收站、17.7公頃台電溫排水渠道改道、另在觀塘工業港規劃10席碼頭,中油原規劃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2022年7月初期供應50萬噸、2023年12月才全量營運供氣300萬噸。
為配合環保署專案小組提出迴避替代方案,開發規模從232公頃縮減為37公頃,廠區配置完全避開裸露藻礁和已發現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範圍,且工業區與港採鏤空開放設計,將對藻礁生態的影響降到最低。經濟部認為,如5月通過環評大會推估,將延至2022年10月初期供氣50萬噸、2024年4月全量供氣300萬噸。但若因第三接收站影響導致無法發電,2022年及2025將無法滿足備用容量率15%的目標。<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