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與臺灣期貨交易所合辦「打造新國力-發展資本市場」論壇昨(16)日舉行,來自主管機關與證券期貨業界四大巨頭,共同為台灣資本市場把脈時指出,若能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在法規與業務上積極發展,台灣資本市場仍有風華再起的可能。
本次論壇主題「打造新國力-發展資本市場」的與談貴賓,有證交所總經理李?賢、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券商公會副理事長賀鳴珩與期貨業公會理事長糜以雍。
李?賢指出,證交所持續鼓勵優質企業上市,更重要的是,台灣的上市制度在時程上具有效率優勢,且法律規範透明,讓企業籌資成本合理便捷,且台灣比起香港、新加坡等市場,更具多元產業特質。
對於台灣要如何重振資本市場?李?賢說,活絡交易量是首要任務,一旦交易順利進行,讓想買的人可以買、想賣的人可以賣,進而增加投資人進場意願,企業價值也可以合理反映,如此一來,企業籌資成本就會比較低,增加掛牌動機。
糜以雍表示,證券業應在台灣經濟轉型時扮演重要角色。銀行業是資金擁有者,從事間接金融,但因風險控制緣故只能賺得利差,當現有利差僅1%多,不容易大力支持經濟發展。
但若由證券業支持有價證券發行,投資人可以直接分享經營成果,可以享有獲利成長的可能性。當經濟成長轉型 資本市場可以發揮很多功能。
賀鳴珩則力促證券業的法規能進一步開放,建議比照韓國模式,在政府募資、產業結合上更有彈性,全民就能共享經濟成果。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證券期貨界目前推行眾多改革,包括推行逐筆交易、股利稅改等,都是牽動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以推動盤後交易經驗指出,要會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用對人、抓對發展趨勢,才能有效進行國際化與發展商品多樣化的期貨商品。
劉連煜說,台灣期貨市場最近三年成交量不錯,是推動改革的好時機,業者也不會反對,期交所更有與歐洲交易所合作經驗,在國際延長交易趨勢下,讓期交所順利推動期貨商品國際化與商品多樣化。
證交所正全力推行逐筆交易,但尚沒有定案,參與座談的賀鳴珩、糜以雍,同時也是元大與凱基兩大證券期貨龍頭,已公開表態全力支持。
台灣證券業的改革勢在必行,賀鳴珩說,最近台股交易量雖稍有起色,但證券商還是很辛苦,這是因為當年證券期貨是分業的概念,已到了要通盤檢討地步;要談資本市場再造,必須從增加上市櫃家數、刺激交易量,或是從募資方式、資產管理能力等不同面向一一釐清。
糜以雍則指出,金融業也是現代社會基礎建設的一部分,當社會大眾體認到健全的資本市場可以有效活絡經濟,不會誤以為改革僅是為讓股票投資人發大財、讓證券從業人員收入倍增,相關的改革才能成功,也才能理性討論證券業的稅費議題。<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