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股當沖降稅自4月28日上路一周以來,證交所評估,已有效提振量能,更有多家外資券商為服務計量型客戶,開始建置當沖服務,讓證交所大為振奮。
據證交所統計,4月28日當沖占成交金額占比最高,達17%,其後交易日的占比雖下降,但降幅也很有限,比起當沖未降稅前約一成占比,仍見提高。證交所認為,由於當沖證交稅從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5,成本減半,當沖客可以增加交易次數,可有效提振量能。
影響所及,外資券商也有意增加當沖交易的服務。外資券商近年多是提供現貨交易的服務,並沒有提供當沖交易,但因修法後交易成本下降,外資法人客戶開始表達興趣。不過,若以國際水準來看,台灣當沖交易的成本還是偏貴。
美系外資交易室主管說,應客戶要求,外資券商將開辦當沖交易服務。
當沖交易事涉股票庫存管理,特別是先賣後買的當沖交易,與風控有關,目前多在軟體建置、前中後台系統整合階段,需要再測試才能提供交易服務。
由於外資持有台股市值達四成、占台股成交比重超過三成,一旦外資法人也加入當沖交易,證交所預期,將可有效增加台股流動性。
至於台股可望因此增加多少成交量,大型外資券商交易室主管的看法較保守,認為整體成交量初期只會增加2%,客戶多僅在表達興趣階段。
多家外資券商開始加入當沖交易服務,主要是因券商間的競爭所致,一旦有券商開始提供服務,其他競爭者就必須加入,不希望因為沒有提供服務而流失客戶,並非看到龐大的交易商機。
不過,由於當沖降稅僅試辦一年,外資券商對於應為當沖交易投入多少資源,內部也有很多討論。外資券商為當沖而投入的新資源,需要逐年回收。<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