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股價太高,一張400多萬元,連本土法人也玩不起,僅剩外資法人獨撐大局,台灣證交所因而拋出股票分割構想,農曆年後將與大立光溝通。
大立光昨(23)日下跌35元,收4,355元,總成交值23.64億元,居台股第二大個股成交值,但能進場交易的投資人有限。今年1月以來,除了兩個交易日曾有1,000張以上交易量,每日多僅數百張交易量。
證交所為了大立光等高價股股價過高問題,最新拋出的構想是鼓勵大立光股票分割。金管會在2013年、2014年間,為配合國際潮流,已陸續修改規定,不論來台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或本國企業,上市上櫃都不受10元面額限制,目前已有上櫃生技股太景*-KY、興櫃股票好玩家*有彈性面額,以及已下櫃的日商Auto Server。
若採彈性面額,每股面額不再以10元計算,可以5元、乃至於1元計算,但發行股數將增加一倍、10倍;若以面額5元計算,大立光昨天的收盤價立即降為2,177.5元、若以面額1元計算,大立光股價可降為435.5元。
證交所曾初步探詢大立光分割的意願,大立光回應沒有意願,但證交所認為,現在股票已無實體發行,且相關法規已經完備,有意在農曆春節過後繼續與大立光溝通。
證券界人士指出,若大立光進行股票分割,由於面額下降,股價不會再高不可攀,加上流通股數變多,可以有效增加流動性,大立光甚至可以享有較高評價,對大立光也有利。
證交所針對大立光股價過高,曾提出三種解決方式,第一案是分級制,即股價在一定金額以上分級交易,在較小的股票加上「小」,給予不同股票代號交易,即俗稱的大立光、小立光。
第二案是將股票分割為百股交易;第三案是將交易單位改為0.1張。<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