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上市二部協理杜惠娟指出,未來將配合「新南向政策」,加強推動東協台商回台上市,並穩固目前台商投資比重最高的中國大陸,以及持續開發美國潛力市場,以「三管齊下」的方式推動台新回台上市,活絡台股市場。
政府近來推動新南向政策,已引起各方關注,證交所為擴大資本市場發行,也將配合政府將目光向南移至近年全球經濟的亮點-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則可發現新加坡市場雖居東協金融樞紐地位。
但證交所也觀察到,東協主要以金融、航運及能源等產業為主,受全球景氣趨緩及油價下跌等影響,企業整體IPO不盡理想,同時也有些自新加坡下市來台上市的案例。因此,杜惠娟強調,台灣更應利用自身優勢,爭取外國企業來台上市。
證交所統計,目前已申報IPO輔導的外國企業共有32家,主要營運據點位在東協地區的有8家,分別來自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地,占IPO在案源比重達25%,相較於過去10%以下的水準,已顯著提升。
另在美國地區方面,目前已申報輔導的美國公司有6家,占IPO潛在案源比重為18.75%,數量僅於大陸及東協,顯見目前外國企業的主要營運地已由初期以大陸為核心,逐漸向外拓展至東協及美國地區,上市家族組成越來愈多元。
杜惠娟表示,未來配合新南向政策,將加強東協台商回台上市。隨著AEC去年底正式成立,區域內有高達6億人口的龐大紅利,以及逐漸彌平的關稅障礙,吸引許多人前往投資,未來將積極赴東協招商,預期未來從東協來台上市的台商家數將顯著增加。
不過,杜惠娟也說,目前大陸仍是台商海外投資比重最高的國家,約占台商全體海外投資的6成,雖有下滑的趨勢,但仍是海外台商主要集中地區,短期內大陸台商仍會是證交所推動的重要市場。
從目前申報IPO輔導的資料分析,短期內營運在大陸的台商仍是未來1∼2年的重要案源,所從事的產業也是電子科技及傳統產業多元分布為主,而主要營運地仍以江蘇及福建等地為主流。
此外,杜惠娟指出,繼大陸及東協之後,美國已成為未來重要的潛力市場,以目前申報IPO的產業別來看,近年熱門的生技醫療產業將有機會成為下一波美國來台上市的重要案源。
同時,也有部分輔導中的企業,也表達要來台設生技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的計劃,未來有機會帶動美國與我國生技產業的相互連結,美國地區公司可望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上市的生力軍。<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