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背後有「富爸爸」撐腰的南亞科120億元聯貸案,以2.5%的利率成交,在台塑集團旗下的各相關企業可說少見,固然銀行業者對D RAM產業的看法是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美國量化寬鬆(QE)確定今年起將逐步退場,以及金管會緊盯殺價競爭及利率水準,更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在這些因素交互影響之下,今年聯貸利率走揚機會可說相當大,特別是倘若QE退場,那麼未來與美國連動性高的台灣,幾乎可以說利率「只會升,不會減」,而聯貸案期間短則三年,多則五年甚至七年,倘若此時利率水準訂太低,對銀行而言,等於未來該賺的錢都沒賺到。甚至若未來資金成本上來,但銀行放出去的利息錢仍在原地踏步,就等於銀行會「賠本」。此外,銀行業者還要面臨巴塞爾新制對提存的要求,倘若未來連正常放款的提存率都必須在1%以上,那麼聯貸利率的合理資金成本也不再是1%,而是2%。
換言之,聯貸利率倘若沒作到2%以上,形同虧本承作,這些都將是銀行未來面對聯貸競爭,儘管比價的壓力很大,但夾處在提存費用及資金調撥的壓力也非同小可,因此聯貸利率往上,已是必然之勢。
此現象從台銀、兆豐銀、一銀等聯貸大行在聯貸案的市占率普遍少於以往也可看出,某種程度上可看出公股行庫已有體認,聯貸並非量愈多愈好,利差也很重要;未來隨著升息新時代的來臨,這樣的趨勢可預期將更為明顯。 <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