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山人壽股權交易案,最後是由博智金融與國產實業,或潤泰集團與寶成工業兩組買家中擇一出線,對台灣金融產業會是什麼局面?
對於第一回合被駁回、8000多萬美元訂金也遭AIG沒收的買家—博智金融,這次重新回頭再來搶南山,據說,買賣雙方還是「相看兩不厭」,彼此互動仍然熱切。
其實早在第一次標售時,在金管會宣示五大原則後,AIG在各家投資人中,依舊選擇了博智與中策這組,部分官員就己感受到,博智跟AIG很「麻吉」。
這次南山再度標售,如果最後AIG仍選擇最喜歡的博智這組,繼續挑戰台灣金融監理機關的審查,對於AIG的堅持,就只能說兩邊的文化實在相差太大。
這次博智捲土重來,雖然換了合作夥伴,但是不管博智如何「變裝整型」,國內多數金融界人士都認為,要通過金管會核准的難度相對高。
至於勇於追價的潤泰集團這組人馬,也是頗被市場討論的買家。從財力是否夠雄厚、資金來源有無顧慮等,也被視為未來在金管會五大審查原則上,必須通過的重要考驗。
南山人壽的大股東AIG,最中意的這兩組買家,竟然是金管會在審核難度上最高的兩組買家,要如何審核,將再度挑戰金管會。
一旦再度上演「歹戲拖棚」的戲碼,AIG想要趕在今年底前把南山順利賣掉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