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新聞標題 |
[凱勝綠能] | 新團隊入主 凱勝深耕電動載具 |
電動巴士製造商凱勝綠能(2246)在以董事長孫正強為首的新經營 團隊主導下,營運轉骨,未來除持續耕耘電動運具相關領域,並準備 進一步發展電動貨車、堆高機、高爾夫球車、電動二輪及充電樁製造 與銷售,擴大營運範圍。 凱勝彰化廠今年3月取得電動大客車的車身及底盤打造廠資格,10 月與韓國DPECO公司簽署代銷合約,引進電動商用小貨車,擴大營運 範疇。 孫正強透露,他過去在環保綠能相關領域的經驗,就是以旗下子公 司凱舜環保公司,再逐步發展環保綠能相關產業,目前從廢棄物清運 ,到綠能發電相關產業,橫跨包含生質能、廢棄物發電,及太陽能發 電等領域。 凱勝今年業務發展聚焦在電動巴士、電動堆高機及再生能源,明年 除將持續整新電動巴士的業務發展,包括電動輕型小卡車、電動高爾 夫球車、二輪電動車輛等也將開始貢獻營收,凱勝要持續發展多種類 、多款式的電動運具。 孫正強透露,公司未來三年將持續在電動車輛領域深耕,除生產組 裝銷售,亦將投入研發,已準備於明年成立研發中心,從事產品設計 及相關研發工作,進而強化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孫正強 帶領凱勝轉盈 |
凱勝綠能(2246)董事長孫正強帶領專業團隊重整企業,收回電動 巴士出售尾款、處分嘉義廠資產,成功帶領凱勝在去年順利轉盈。 去年4月凱勝因重大虧損及原經營者管理不善,導致獨董及簽證會 計師相繼辭職,讓公司面臨重大危機,凱勝股東與董事邀請曾任久陽 精密、台鋼榮福董座,現任御嵿國際(3522)董事長的孫正強,接下 凱勝董座進行整頓。 孫正強說,他在綠能相關產業有過相關經驗,也看好電動車產業, 便組織以總經理陳昭榮為首,具備財務及產業相關背景的團隊,陸續 進駐接手凱勝營運。 凱勝去年7月5日完成董事改選,由孫正強接任董事長。在新團隊進 駐之後,凱勝向工業局申請補件、說明,順利取得工業局通過21輛電 動巴士符合附加價值率計算標準的核可,陸續向客運公司收回電動巴 士銷售尾款,加上出售嘉義廠土地廠房的業外收入,讓凱勝在去年順 利轉盈。 <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凱勝引進韓系電動貨車 |
凱勝綠能(2246)昨(15)日宣布,與韓國專業電動車大廠DPECO公司簽訂「POTRO EV TRUCK P350(電動小貨車)」代理銷售合約,將引進韓系電動商用小貨車,為國內電動車市場再添生力軍,預計明年在台上市,雙方未來合作並將進一步擴大為在台進行整車組裝。 凱勝為國內第一家經認證以車廠技術授權方式,在台合格組裝及製造的電動巴士業者,在國內已累計銷售近200輛電動巴士,擁有高市場占有率。 目前凱勝在彰化擁有整車組裝廠,亦投入電動巴士、電動自小客車與電動堆高機買賣及相關零組件保固維修,電動輔助自行車組裝製造,充電樁與充電站整體規劃設置服務,在電動車相關領域已深耕多年。 <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凱勝綠能 引進EV小貨車 |
電動車與環保綠能廠商凱勝綠能(2246)與韓國專業電動車大廠D PECO,簽訂「POTRO EV TRUCK P350(電動小貨車)」代理銷售合約 ,將引進韓系電動商用小貨車,預計明年在台上市,雙方未來將進一 步擴大在台進行整車組裝業務。 凱勝為國內首家經認證以車廠技術授權方式,在台合格組裝及製造 的電動巴士業者,累計銷售近200輛,目前凱勝在彰化擁有整車組裝 廠,並投入電動巴士、電動自小客車、電動堆高機等買賣與相關零組 件保固維修,電動輔助自行車組裝製造,充電樁與充電站整體規劃設 置服務。 凱勝將引進在韓國熱銷的POTRO P350系列電動商用小貨車,P350已 接獲印度及中亞的合作訂單,POTRO系列其他電動商用小貨車款也出 口至德國、波蘭、丹麥與希臘等歐盟國家。 Portro 350以輕量化、高效能與低噪音的設計受青睞,車載配備3 0 kWh的三星SDI電池,充電後最多可行駛180公里,並可在一小時快 速充電達到8成,符合商用貨載需求,除送貨、冷鏈、宅配及行動展 示等商業用途,還可改裝成露營車與餐車等。 根據Frost & Sullivan研究報告,去年全球電動輕型商用車銷量 61.6萬輛,以大陸33.9萬輛、北美10.8萬輛、歐洲10.3萬輛為主要銷 售區域,預估明年將年增28.2%。凱勝與DPECO的合作,可望進一步 朝向組裝製造與技術授權等方式,並加速電動商用車國產化與提升電 動車零組件自製率。 <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凱勝綠能周漲65% 冠興櫃 |
雖然美國6月通膨數據創高,但國安基金給予市場極大信心,台股昨(14)日開低後震盪翻紅,本周在興櫃市場中,電動巴士概念股凱勝綠能(2246)以上漲65.7%,收在3.96元,拿下漲幅王。 值得留意的是,凱勝綠能因主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富邦證券及協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台新證券分別申請辭任輔導推薦證券商,同時依櫃買規定,將於本月19日終止興櫃買賣。 本周興櫃漲幅逾一成的有兔將周漲22.6%、聯亞藥周漲16.2%、愛比科技周漲11.1%、盛復周漲10.8%、共信-KY周漲10.6%。其中興櫃股后共信-KY創掛牌新高,逆勢衝上364.5元,表現相當亮眼。<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凱勝綠能19日興櫃下市 |
電動巴士概念股凱勝綠能昨(4)日公告,由於主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富邦證券及協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台新證券分別申請辭任輔導推薦證券商,依規定,本月19日終止興櫃買賣。 凱勝綠能是國內電動巴士組裝廠,五年前曾和研華科技合作開發「2025亞太未來巴士」先進智慧車隊管理系統。根據凱勝綠能的年報,2021年全年營收達3.05億元,稅後淨損2.56億元,每股虧損4.35元。凱勝綠能昨天在興櫃市場暴跌26%,興櫃參考價收3.67元。 凱勝綠能5月營收168萬元,年減98.4%,今年前五月營收1,835萬元,年減90.3%。 該公司股東還有國內汽車零組件廠和勤、高雄客運等。和勤表示,目前沒有持股。據了解,主要是和勤前董事長邱森玉離開和勤後,個人投資公司參與私募。高雄客運說,僅投資100萬元,只是小股東,不便置喙。<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車王電電巴 強攻海內外市場 |
車王電及凱勝綠能14日分別召開股東常會,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表 示,旗下中港新廠今年第一季裝機試產,第二季正式營運,集團將加 強拓展電動巴士整車及底盤三電,規劃年產能1,700輛的電動巴士整 車、及底盤三電7,000套,將進攻國內外市場。 蔡裕慶說,旗下華德為交通部首批取得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資格的廠 家及車輛,1月3日再通過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營運計畫 」審查,因受限政府預算,客運業者共提出363輛申請案,僅核准13 4輛。其中105輛電動巴士,均採用華德的甲類電動大客車,客戶包括 南台灣客運20輛、首都客運30輛、台中客運29輛及台北客運26輛。 車王電將持續朝智能、效能及儲能的發展策略推動。其中智能方面 ,以智能聯網技術精進公司智慧製造系統、電動車輛控制系統,及智 能聯網化產業工具;效能方面,公司持續發展高效能的汽車電子零組 件,用於電動商用車、自駕車,並加速電動車電力控制模組產品的開 發與行銷,及發展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儲能方面,車王電持續精進智慧電動大巴電能系統、各項電動載具 鋰電池儲能、大型儲能系統,及虛擬電廠相關產品及服務。 車王電今年除繼續投入汽車電子零件產品及車聯網(IoV)產品研 究發展,新增電動商用車控制模組,及關鍵零件產品研發,同時也引 進學研法人智能技術,及整合旗下華德的資源,陸續開發國內無人自 駕電動中巴,已在台中水湳花博園區場域,新竹縣高鐵站周遭一般道 路上,實證運行。 凱勝綠能董事長陳怡仁也指出,電動大巴新車款K9DA的成車與底盤 ,2019∼2020年已陸續交車給首都集團,去年接續交車給府城客運、 新營客運、雲林客運及捷順交通,未來將維持接單及交車動能。另凱 勝執行在案電動中巴系列、貨卡成車、底盤認證作業,可望依既定時 程取得認證。 陳怡仁強調,公司2020第三季嘉義廠啟用、量產以來,持續積極落 實政府的國產化產業政策,並提升國內電動車產業供應鏈技術。此外 ,凱勝除既有產品電動巴士及電動堆高機之外,陸續規劃推出電動轎 車、電動休旅車、電動貨卡車及電動遊覽車等產品線。<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能海凱勝晟颺 簽充電椿MOU |
在全球淨零排放浪潮下,台灣的科技再度受到外資青睞,第一階段將投資超過新台幣20億元,投入台灣電動車快充式充電樁。 Seraya Partners基金旗下新加坡商亞斯銳能源公司(Astrid Renewables Private Limited)在台成立的晟颺再生能源(股)公司,昨(26)日與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4586)及台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2246)簽訂電動機車充電椿(站)資產營業買賣及合作契約書(MOU),三方將於3年內在全台(含離島)建置超過7,000座電動機車快充式充電樁(站),並收購能海目前已建置完工充電樁,總金額為新台幣20億元,未來在台灣建置目標為2萬座(站)。 Seraya Partners是一家註冊於新加坡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致力於亞洲新基建的投資開發,包括綠色能源產業及數字基建產業。 基金表示,電動機車及電動巴士為下一代主要綠色運具,未來在台灣政府政策推動下,將會出現高速增長,為協助台灣政府快速實現綠色能源轉型,基金將在全台重點投資該產業,促進產業發展。 晟颺再生能源表示,此次投資除將運用台灣在科技發展方面的優勢,完整建置台灣的充電網路外,未來也將攜手能海電能、凱勝綠能及其他相關國內廠商,將此商業模式複製到東南亞各國,讓台灣綠色產業跨入國際市場。 能海電能(4586)成立於2006年,擁有快充式電動機車整車、快充式電池等產品,並具規劃建罝各式充電站的專業能力,凱勝綠能(2246)則為台灣電動巴士生產大廠。<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能海凱勝晟颺 簽充電椿MOU |
在全球淨零排放浪潮下,台灣的科技再度受到外資青睞,第一階段將投資超過新台幣20億元,投入台灣電動車快充式充電樁。 Seraya Partners基金旗下新加坡商亞斯銳能源公司(Astrid Renewables Private Limited)在台成立的晟颺再生能源(股)公司,昨(26)日與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4586)及台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2246)簽訂電動機車充電椿(站)資產營業買賣及合作契約書(MOU),三方將於3年內在全台(含離島)建置超過7,000座電動機車快充式充電樁(站),並收購能海目前已建置完工充電樁,總金額為新台幣20億元,未來在台灣建置目標為2萬座(站)。 Seraya Partners是一家註冊於新加坡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致力於亞洲新基建的投資開發,包括綠色能源產業及數字基建產業。 基金表示,電動機車及電動巴士為下一代主要綠色運具,未來在台灣政府政策推動下,將會出現高速增長,為協助台灣政府快速實現綠色能源轉型,基金將在全台重點投資該產業,促進產業發展。 晟颺再生能源表示,此次投資除將運用台灣在科技發展方面的優勢,完整建置台灣的充電網路外,未來也將攜手能海電能、凱勝綠能及其他相關國內廠商,將此商業模式複製到東南亞各國,讓台灣綠色產業跨入國際市場。 能海電能(4586)成立於2006年,擁有快充式電動機車整車、快充式電池等產品,並具規劃建罝各式充電站的專業能力,凱勝綠能(2246)則為台灣電動巴士生產大廠。<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傑智環境周漲29% 冠興櫃 |
美股焦點轉向美股超級財報周,台股在電子權值股止穩下,短線氛圍好轉,不過上檔解套賣壓仍重,導致昨(21)日下半場加權指數由紅翻黑。不過,本周以來興櫃市場前12強交出雙位數漲幅,表現亮眼,其中,傑智環境(6723)以29.4%的漲幅居冠。 受惠於電子股短線跌深,吸引搶短買盤關注,加上市場逐步反應對於聯準會加速緊縮的貨幣政策、以及糾結的俄烏戰事,在沒有更大的利空下,有望打出短底,連帶中小型股跟著表現,根據CMoney統計,截至4月21日,本周以來興櫃個股呈現漲多於跌。 本周以來興櫃市場中漲幅超過一成的個股較上周明顯增加,從八檔提升至12檔,領漲股也出現族群上的變化,前一周明顯集中在受惠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的生技族群,本周以來資金出現轉向,部分流向跌深的電子族群點火。 本周勢最亮眼的是傑智環境,周漲幅達到29.4%,主要受惠於長線、政策加持的ESG大商機;緊接著是金萬林,周漲為18.5%,主要受惠PCR檢測服務需求強勁;漲幅第三名為芯測,周漲17.9%,公司主要提供各種記憶體測試與修復的EDA工具與IP服務。 本周漲幅第四至第12名依序為凱勝綠能漲16.8%、巨有科技漲16.4%、創益漲15.4%、華德動能漲15.2%、為昇科漲12.8%、富利康科技漲12.2%、唯數漲11.4%、愛爾達漲11.4%、振躍精密漲10.9%。<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凱勝綠能鋰鐵電池堆高機 一小時快充CP值高 |
拜電池技術精進,電動車已成為當代顯學,國內電動巴士生產大廠,長期深耕綠能領域的凱勝綠能(2246),為配合產業發展趨勢,提升工作效率,引進國內少見的鋰鐵電池堆高機,以一小時快充即充即用、舉升功率為一般電動堆高機的1.7倍為訴求,搶攻電動堆高機市場。 凱勝綠能表示,雖然堆高機外表看似都一樣,但差異可能很大,在台灣電動堆高機多為鉛酸電池,充電時間需8至10小時,需耗時等待或需多準備一組備用電池更換;而凱勝綠能鋰鐵電池堆高機270AH╱80V可達到6.7小時的連續使用效率,且充電時間只要一小時,若為補電時間更只需30至40分鐘,比傳統鉛酸電池快上10倍以上。 此外,一般電動堆高機多為400AH╱48V卻只能達到最高5小時的連續使用效率,而磷酸鐵鋰電池使用長達10年以上,比一般的鉛酸電池僅3至4年充電效率及使用壽命高出很多。 磷酸鐵鋰電池舉升功率更是一般電動堆高機的1.7倍,幾乎更與傳統柴油內燃機式媲美,使用效率及功能性毫不遜色,且零污染、完全無排放,重要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完全免保養免維護,比鉛酸電池省下更多的維護心力。因此,能為精打細算的企業老闆節省更多的後續費用,如電池更換或保養費用至少數十萬至百萬元,而非取決於購買時省下3、5萬的表象。 鋰鐵電池堆高機能同時取代一般柴油堆高機與電動堆高機,充電速度快和舉升力與柴油堆高機效率相同,且兩班制、3班制使用的效能更佳。<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凱勝電動大巴 獲府城客運選用 |
繼110年12月溪北地區第一條全面電動化的「棕幹線」啟航之後, 市區的電動公車也隨即跟進,1月18日在台南市黃偉哲市長主持下, 市區公車5路電動公車正式啟航,共有15輛府城客運採用的凱勝綠能 電動大巴將陸續上線營運,並配備有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提升公 車安全駕駛功能,全市電動公車比率提升到12%,後續將逐年研提計 畫推廣到市區各路線。 凱勝綠能(2246)表示,目前全台總計銷售180輛電動大巴,台南 地區共採用22輛,此次府城客運5路公車率先上線運行15輛。感謝台 南市府與客運業者的肯定,凱勝綠能的電動車輛是台灣目前唯一使用 8年還在路上營運的車種,單一車輛最高已行駛49萬公里,總車隊已 達3,619萬公里。 市長黃偉哲表示,為達成城市永續發展與低碳運輸的政策目標,台 南市政府全力配合國家「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不但早 在101年就率全國之先通過「低碳城市自治條例」,除了爭取交通部 公路總局補助之外,市府亦額外加碼補助業者購買電動公車,每輛車 補助150萬元,自109年起,客運業者車輛汰換時,不再補助購置新的 柴油客車,均要求汰換為電動公車,在本次市區公車5路的電動公車 全數上線後,全市電動公車總數將達到50輛,電動公車的比率也堤升 到12%。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市府以每年汰換30輛以上電動低地板公車為 目標,其中15輛電動公車配置於棕幹線及鄰近支線,已經在上個月( 12月)上線營駛。<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凱勝綠能 帶動電巴產業規模 |
為扶植國內電巴產業,交通部去年11月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分成先導期2020至2022年、推廣期2023年至2026年,普及期2027至2030年。 電動大巴龍頭凱勝綠能(2246)旗下嘉義馬稠後工業園區新廠,將持續擴增電巴產能,短期年產能350輛以上,長期高峰期年產能650輛,預計將帶動國內電巴產業營運規模。<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搶電動巴士商機 大廠忙擴產 |
電動巴士(簡稱電巴)市場夯,包括華德動能、唐榮車輛、凱勝綠 能、創奕能源及成運汽車等多家電巴大廠,今、明年以後都忙擴產或 擴大營運,試圖搶攻國內外市場商機。其中,車王電斥資25億元興建 中港廠,旗下華德規畫電巴整車年產能1,700輛,最快於明年第一季 量產;此外,成運汽車擬投資20億元,將進駐中科二林園區籌設電巴 廠,規畫電巴整車年產能2,000輛以上。 至於凱勝旗下嘉義馬稠後工業園區新廠,將持續擴增電巴產能,短 期年產能350輛以上,長期高峰期年產能650輛;另唐榮車輛、創奕能 源也跟進擴大營運規模,可望帶動國內電巴產業營運規模。 尤其,鴻華先進科技介入「電動大客車」,未來將是台灣電巴業界 的旗艦大廠,業者已提前嗅出電巴卡位戰的煙硝味。 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斥資25億元興建中港廠,旗下華德規畫 電巴整車年產能1,700輛,及集團底盤三電年產能7,000套,10月開始 安裝設備,今年底可安裝完成,預定明年1月試產,明年第一季量產 電巴等產品。 成運透露,旗下屏東廠電巴年產能750輛,計畫新增的中科二林廠 ,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未來完工後,電巴整車年產能2,000輛以 上,及底盤三電外銷出口的年產能1萬套,目前新廠設廠計畫正在規 畫中。 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指出,該廠電巴整車最大年產能600輛,目 前先以年產60輛為目標。 據官方統計資料,截至今年8月底止,已掛牌行駛中的電巴共有74 3輛,其中,凱勝163輛、總盈146輛及華德133輛,分居前三名。華德 今年底前還會交給大都會客運20輛,及三重客運10輛電動巴士;同樣 地,凱勝交給新營客運7輛,及府城客運15輛的電巴,也還未納入上 述統計數字。 為扶植國內電巴產業,交通部去年11月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 分成先導期2020至2022年、推廣期2023年至2026年,普及期2027至2 030年。 其中,業者今年5月31日及7月31日共申請示範型計畫的電巴數量3 78輛,其中,成運計畫與彰化客運合作、共有29輛,其餘數量都是華 德,但實際通過數,還需由政府審核通過。 華德提出與首都、欣欣集團、台中客運、南台灣客運,及「台灣愛 巴士交通聯盟(IBUS)的中鹿客運、漢程客運」、巨業、大南客運、 台北客運,及三重客運等多家電巴示範型計畫申請案,一旦政府通過 後,雙方才能簽約執行。 <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凱勝綠能電動堆高機 1小時快充CP值高 |
汽機車產業朝向電動化已是全球趨勢,不僅全球各大廠紛紛斥資投入電動車,拜電池技術精進,傳統柴油堆高機也逐步邁向電動化,且使用效率及功能性毫不遜色,加上環保零污染、完全無排放,成為當前最夯的選擇。 深耕綠能領域多年的凱勝綠能(2246),為配合產業發展趨勢,並提升工作效率,引進國內少見的鋰鐵電池堆高機,具備1小時快速充電的即充即用效率,且舉升功率更是一般電動堆高機的1.7倍,與傳統柴油堆高機相比,使用效率及功能性毫不遜色且零污染,加上磷酸鐵鋰電池完全免保養免維護,比鉛酸電池更能為企業節省更多的後續費用及維護心力。 凱勝綠能表示,雖然堆高機外表看似都一樣,但差異可能很大,在台灣電動堆高機多為鉛酸電池,充電時間需8~10小時,需耗時等待或需多準備一組備用電池更換;而凱勝綠能鋰鐵電池堆高機270AH╱80V可達到6.7小時的連續使用效率,且充電時間只要1小時,若為補電其時間更只需30~40分鐘,比傳統鉛酸電池快上10倍以上。 此外,一般電動堆高機多為400AH╱48V卻只能達到最高5小時的連續使用效率,而磷酸鐵鋰電池可使用長達10年以上,比一般的鉛酸電池僅3~4年充電效率及使用壽命高出甚多。 鋰鐵電池堆高機能同時取代一般柴油堆高機與電動堆高機,充電速度快和舉升力與柴油堆高機效率相同,且兩班制、三班制使用的效能更佳。 <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電巴大廠凱勝綠能 成長動能看俏 |
台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2246),近年來廣受各界關注,繼今年4月參與臺南市政府「自動駕駛公車營運計畫」後,日前更獲全球知名的金融投資機構麥格理集團青睞,投入多方面合作,不僅成長動能看俏,更將帶領台灣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跨出一大步。 凱勝綠能(2246)成立於2012年,於2017年登錄台灣興櫃,其主要營業項目涵蓋開發、組裝、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主要產品包括電動大客車、電動汽車和電動堆高機,其中K9系列純電動大客車(電動公車)截至今年6月為止,已在台灣達到銷售173輛的佳績,在台總行駛里程高達3,300萬公里,市場占有率達33%。 凱勝綠能不僅通過ISO 9001認證,於去年在嘉義馬稠後工業區設立電動車萬坪製造基地並開始量產,以支持政府電動公車國產化政策,確實執行國產化研發目標。 日前麥格理綠投資集團與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以專案方式參與各項可行的營運模式,並規劃建置各式電動車充電站及複合式儲能充電休息站等,加速台灣電動車產業相關基礎建設,共創台灣完整綠能生活型態與產業鏈,進而推升台灣成為全球低碳環境標竿,未來有機會將此營運模式及電動車產品推廣至其他國家或地區。 <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麥格理集團攜凱勝綠能 插旗電動車 |
灣電動車產業,將有驚人的重大發展,不僅開啟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新頁,更將讓台灣綠色能源政策引領全球。 台灣綠能政策讓全球知名的金融投資機構麥格理集團看到商機,繼投入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後,與台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股票代號2246)、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簽訂合作備忘錄(MOU)。昨(17)日凱勝綠能(2246)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此合作案並發布此重大訊息。 澳洲上市金融投資機構麥格理集團,多年來積極投入各國(尤其是亞洲地區)的綠色能源產業及基礎建設,旗下主要事業體-麥格理資本(MacCap)其主要業務在開發和建設基礎設施和能源專案,並為企業客戶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2017年8月完成收購英國綠投資銀行,創立全球最大的專業綠色投資團隊-麥格理綠投資集團(Macquarie’s Green Investment Group–GIG)。 專案模式參與 開啟產業發展新局 自2004年起麥格理資本已深耕台灣逾17年,除積極參與台灣再生能源各項業務外,並長期支持台灣在地產業與政府政策。該集團在台灣除繼續進行離岸風電及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專案計畫外,此次麥格理資本下的麥格里綠投資集團將運用其團隊多年的工程技術及投資經驗,與台灣國內優質電動運具製造商-凱勝綠能、能海電能攜手合作,包括電動公車、電動汽車、電動貨車、電動機車、儲能系統及其延伸的各種營運模式等。 由麥格理綠投資集團以專案模式參與各項可行的營運模式,並規劃建置各式電動車充電站及複合式儲能充電休息站等,再由電動運具製造商提供優質產品及長年的保固與維修服務,以確保電動運具能符合營運商及消費者對續航力與妥善率之需求,共創台灣完整綠能生活型態與產業鏈,進而推升台灣成為全球低碳環境標竿,未來有機會將此營運模式及電動車產品推廣至其他國家或地區。 基於此MOU合作框架,麥格理資本與凱勝綠能將在未來簽訂各項合作協議與合約,此重大合作案除產品與資金的傳統結合外,更提供營運商與消費者使用電動運具的品質保證。此合作案將開啟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之新頁,並讓台灣綠色能源政策引領全球。 加速政策達標 落實國產化研發 凱勝綠能(2246)營業項目涵蓋開發、組裝、生產及銷售台灣政府所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的電動汽車,致力於開發更多節能環保的綠色運具與相關產品。 主要產品包括電動大客車、電動汽車和電動堆高機,其中K9系列純電動大客車截至今年6月為止,已在台灣達到銷售173輛之佳績,在台總行駛里程高達3,300萬公里,市場占有率達33%。去年於嘉義馬稠後工業區設立電動車萬坪製造基地並開始量產,以支持政府電動公車國產化政策,確實執行國產化研發目標。 此合作案預期將大幅提高國內客運公司採購電動公車的意願,進而促使交通部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及低碳運輸環保政策得加速達標。為因應與麥格理集團此重大合作案,凱勝將啟動現金增資規劃、擴增產能及加速開發新車款計畫。 能海電能成立於2006年,擁有快充式電動機車整車、快充式電池等產品,並具規劃建罝各式充電站的專業能力。營業項目以快充式電動機車銷售、各式電動車充電站之規劃與設置(含電動公車、汽車及機車)及開發儲能系統為主。目前EV-50車款委外組裝生產,今年7月已取得工廠登記證,預計於今年Q4取得生產快充式電動機車相關的生產廠證及產品合格證,以達到自行生產組裝之營運目標。 發展海外市場 提供多元購車選擇 能海電能透過此次麥格理資本之綠投資集團與凱勝綠能的合作案,能海電能將規劃快速完成國內機車快充充電椿的建置及新產品的開發;不僅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購車選擇,同時更解決消費者的充電焦慮感。 為因應未來各式車款的開發與生產,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公開發行,同時將儘速完成工廠產線之建置與組織擴編,以期未來能順利登錄興櫃並發展海外市場。 麥格理資本為發展綠色運具及低碳新生活,選擇從台灣開始規劃電動車專案,未來可望將台灣的成功模式推廣到其他國家。台灣得天獨厚的完整產業供應鍵、友善的綠能政策、優質且具市場性的綠色運具及開放的投資環境等因素,讓麥格理資本在深耕亞洲綠能產業多年後,決定與台灣在地的電動車企業-凱勝綠能及能海電能合作,結合資本市場與綠能產業,以創新的合作模式搶攻台灣電動車市場。<摘錄經濟> | |
[凱勝綠能] | 凱勝攜麥格理 加速進軍電動車 |
麥格理(Macquarie)集團旗下Macquarie Formosa Solar公司與凱 勝綠能(2246)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凱勝1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 通過此合作案,雙方合作項目包括電動公車、電動汽車、電動貨車、 電動機車、儲能系統及其延伸各種營運模式等,未來有機會將此營運 模式及電動車產品,再推廣至其他國家或地區,藉以提高公司產品市 場競爭力,進而擴大整體營運規模。 雙方簽署MOU,預計聯合開發整套台灣電動運具服務,凱勝主要產 品包括電動大客車、電動汽車和電動堆高機,其中,K9系列純電動大 客車,截至今年6月為止,在台銷售量達173輛,在台總行駛里程高達 3,300萬公里,市占率達33%。 此合作案預期將大幅提高國內客運公司採購電動公車的意願,為因 應與麥格理集團的重大合作案,凱勝將啟動現金增資規劃、擴增產能 ,並加速開發新車款計畫。 另也被列入合作公司的能海電能,擁有快充式電動機車整車、快充 式電池等產品,並具規劃建置各式充電站的專業能力,目前EV-50車 款委外組裝生產,7月已取得工廠登記證,預計今年第四季取得生產 快充式電動機車相關的生產廠證及產品合格證,在此合作案下,能海 將規劃快速完成國內機車快充充電椿的建置及新產品的開發。 同樣地,Macquarie Formosa Solar公司主要負責合作案的財務相 關顧問與規劃事宜,未來亦考量有其他項目合作的可能性,進而擴大 營運規模。 澳洲上市金融投資機構麥格理集團,多年來積極進軍各國投資,尤 其亞洲綠色能源產業及基礎建設,旗下麥格理資本(MacCap)主要業 務,負責開發和建設基礎設施和能源專案,為企業客戶提供綠色能源 解決方案。2017年8月又完成收購英國綠色投資銀行,創立全球最大 專業綠色投資團隊-麥格理綠色投資集團。 凱勝將與麥格理綠色投資集團共同合作開發台灣電動車充電基礎設 施、各式純電商用汽機車市場,及其創新營運模式,包括電動汽車、 公車、卡車、機車及儲能系統項目,雙方未來將簽訂各項合作協議與 合約。此重大合作案,除產品與資金的傳統結合外,更提供營運商與 消費者使用電動運具的品質保證。 <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台灣綠能政策讓麥格理資本看見商機 |
澳洲上市金融投資機構麥格理集團,多年來積極投入各國(尤其是亞洲地區)的綠色能源產業及基礎建設,旗下主要事業體-麥格理資本(MacCap)其主要業務在開發和建設基礎設施和能源專案,並為企業客戶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2017年8月完成收購英國綠投資銀行,創立全球最大的專業綠色投資團隊–麥格理綠色投資集團(Macquarie’s Green Investment Group–GIG)。 自2004年起麥格理資本已深耕台灣逾17年,除積極參與台灣再生能源各項業務之外,並長期支持台灣在地產業與政府政策。該集團在台灣除繼續進行離岸風電及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專案計劃之外,此次麥格理資本下的麥格里綠投資集團將運用其團隊多年之工程技術及投資經驗,與台灣國內電動運具製造商合作,合作項目包括:電動公車、電動汽車、電動貨車、電動機車、儲能系統及其延伸之各種營運模式等。由麥格理綠投資集團以專案模式參與各項可行之營運模式,並規劃建置各式電動車充電站及複合式儲能充電休息站等,再由電動運具製造商提供優質產品及長年的保固與維修服務,以確保電動運具能符合營運商及消費者對續航力與妥善率之需求,共創台灣完整之綠能生活型態與產業鏈,進而推昇台灣成為全球低碳環境之標竿,未來有機會將此營運模式及電動車產品推廣至其他國家或地區。 麥格理資本與凱勝綠能(股票代號:2246)簽訂MOU(凱勝綠能已於8/17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此合作案並於當日發佈此重大訊息),MOU同時載明與能海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電動機車項目。凱勝綠能將與麥格理綠投資集團共同合作開發台灣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各式純電商用汽機車市場及其創新之營運模式,包括但不限於電動汽車、公車、卡車、機車及儲能系統項目。基於此MOU之合作框架,麥格理資本與凱勝綠能將在未來簽訂各項合作協議與合約,此重大合作案除了產品與資金的傳統結合之外,更提供營運商與消費者使用電動運具的品質保證。此合作案將開啟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之新頁,並讓台灣綠色能源政策引領全球。 凱勝綠能(股票代號:2246)之營業項目涵蓋開發、組裝、生產及銷售台灣政府所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的電動汽車,致力於開發更多節能環保的綠色運具與相關產品。主要產品包括電動大客車、電動汽車和電動堆高機,其中K9系列純電動大客車截至2021年6月為止,已在台灣達到銷售173輛之佳績,在台總行駛里程高達3,300萬公里,市場佔有率達33%。2020年於嘉義馬稠後工業區設立電動車萬坪製造基地並開始量產,以支持政府電動公車國產化政策,確實執行國產化研發目標。此合作案預期將大幅提高國內客運公司採購電動公車的意願,進而促使交通部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及低碳運輸環保政策得加速達標。為因應與麥格理集團此重大合作案,凱勝將啟動現金增資規劃、擴增產能及加速開發新車款計劃。 能海電能成立於2006年,擁有快充式電動機車整車、快充式電池等產品,並具規劃建罝各式充電站的專業能力。營業項目以快充式電動機車銷售、各式電動車充電站之規劃與設置(含電動公車、汽車及機車)及開發儲能系統為主。目前EV-50車款委外組裝生產,2021年7月已取得工廠登記證,預計於2021年Q4取得生產快充式電動機車相關的生產廠證及產品合格證,以達到自行生產組裝之營運目標。透過此次麥格理資本之綠投資集團與凱勝綠能的合作案,能海電能將規劃快速完成國內機車快充充電椿的建置及新產品的開發;不僅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購車選擇,同時更解決消費者的充電焦慮感。為因應未來各式車款之開發與生產,預計於2021年底前完成公開發行,同時將儘速完成工廠產線之建置與組織擴編,以期未來能順利登錄興櫃並發展海外市場。 麥格理資本為發展綠色運具及低碳新生活,選擇從台灣開始規劃電動車專案,未來可望將台灣的成功模式推廣到其他國家。台灣得天獨厚的完整產業供應鍵、友善的綠能政策、優質且具市場性的綠色運具以及開放的投資環境等因素,讓麥格理資本在深耕亞洲綠能產業多年之後,決定與台灣在地的電動車企業-凱勝綠能與能海電能合作,結合資本市場與綠能產業,以創新的合作模式搶占台灣電動車市場。 <摘錄工商> | |
[凱勝綠能] | 凱勝、豐原客運 簽2.4億元電巴交易 |
台中電動公車採購案再添一樁!總公司位於台中的凱勝綠能,17日 公布與豐原客運公司簽訂新型「電動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合約 總金額約2.4億元。這是凱勝與台南府城客運簽訂7輛「電動低地板大 客車」買賣合約,總金額約8,500萬元之後,又簽下一筆新型「電動 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 為減少台中市空氣污染,台中市政府今年將以新闢路線或汰舊換新 方式,希望今年底台中市電動公車累計目標達240輛,將可減少1.72 公噸的細懸浮微粒(PM2.5),相當於減少約1.3萬輛機車的PM2.5排 放量。 而市府上述激勵政策,豐原客運17日率先響應,並與凱勝共同簽訂 新型「電動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 凱勝表示,公司與豐原客運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 總金額約2.4億元(含營業稅及貨物稅),這是豐原客運繼2018年4月 19日簽署凱勝4輛電動低地板大客車的採購合約、總金額5,160萬元之 後,再次續訂凱勝的新型「電動低地板大客車」。 不過,此次合約訂定銷售台數,因牽涉政府電動巴士的車輛補助款 案,將以主管機關最終核定,並經買賣方同意的車輛數為準,至於未 來實際銷售台數若有異動,雙方將另簽訂增補協議書。 凱勝指出,一旦合約獲得核准後,凱勝綠能預定明年全數完成交車 。凱勝說,若以過去合約總金額推估,預計約20輛電動低地板大客車 ,可增加公司營收及獲利。 至去年底止,六都電動公車累計總數464輛,其中,台中市197輛, 高於高雄市的111輛、台北市與桃園市各48輛、新北市40輛,及台南 市20輛,成為全台最多電動公車的直轄市。 台中市電動公車業者累計車輛數,以四方電巴54輛為最多,其次依 序為中鹿客運53輛、捷順交通46輛、中台灣客運16輛,及豐原客運4 輛,其餘業者電動公車數量較少。 豐原客運17日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以過去合約總 金額推估,預計約20輛電動低地板大客車,等交車後,未來有機會超 越中台灣客運的電巴數量。 <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