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新聞標題 |
[台灣電力] | 機電四雄 上半年業績齊高歌 ![]() ![]() |
機電四雄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訂單,士電(1503)、華城(151 9)6月及上半年營收均改寫同期新高。尤其士電6月營收34.77億元, 飆歷史單月新高;中興電(1513)、亞力(1514)上半年營收均創同 期新高,機電四雄上半年營收、全年營收及獲利可望挑戰歷史新高。 士電6月合併營收34.77億元,月增23.54%、年增25.36%;第二季 合併營收88.6億元,季減13.94%、年增8.43%;上半年的合併營收 則是191.55億元,年增5.89%。 士電表示,今年每季營運有機會優於去年同期。支撐士電的營運成 長動能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風電及太陽能等綠能產業及資料中心 ,每月新接訂單。重電事業訂單能見度則看到2027年。 華城6月的合併營收23.3億元,月增43.07%、年增20.98%;第二 季的合併營收60.73億元,季增達37.37%、年增則達30.73%;上半 年合併營收104.95億元、年增幅36.59%。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台電釋單加持 線纜業營收報捷 |
線纜族群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上半年業績亮麗,華電 (1603)、宏泰(1612)、大山(1615)、合機(1618)、大東電( 1623)6月及上半年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大亞(1609)6月營收改寫同 期次高、上半年合併營收創同期新高。 業者指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標案除榮星(1617)無法參與,各線 纜廠目前在手訂單少則20億∼30億元,多則上百億。目前華電、大亞 、宏泰、大山、合機在手訂單均超過50億元,華榮超過80億元,大東 電突破百億。 線纜業者指出,6月營收依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5月銅均價 9,529.78美元計價,加總統賴清德下達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得在2028年 底完成,台電部分工程進度加快,線纜廠出貨增,帶旺6月及上半年 營收表現。 華電6月合併營收4.64億元,上半年合併營收28.51億元、年增31. 32%。大山6月合併營收4.93億元,上半年合併營收28.64億元、年增 5.27%。合機6月合併營收5.2億元,上半年26.52億元、年增34.25% 。大東電6月合併營收5.3億元,上半年合併營收32.39億元、年增30 .86%。 大亞6月合併營收27.47億元、年增8.92%;上半年合併營收151.4 4億元,年增5.56%,改寫同期新高。宏泰6月合併營收8.08億元,年 增19.8%;上半年合併營收40.27億元,年成長22.57%,均創同期新 高。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華城 選價內外10% |
華城(1519)目前累積在手訂單超過300億元,訂單能見度看至2027、2028年,且在可望增加三成產能下,年度業績成長動能無虞。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邁入實質階段,再加上再生能源發展帶動分散式電網設備需求上升,以及資料中心(IDC)、人工智慧資料中心(AIDC)等建設快速增溫,電力設備需求持續走高。目前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變壓器外銷美國、綠能,是華城近年營收及獲利成長的主要動能,且日前取得美國德州星際之門計畫第一期電力變壓器20億元訂單。權證券商建議,看好華城後市的投資人,可利用價內外10%以內、可操作天期200天以上的商品介入。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中興電業績 雙喜臨門 |
中興電(1513)昨(9)日公告,6月營收26.16億元,年增20.9%;累計今年前六月營收135.52億元,年增10.43%,單月營收創下歷史次高、同期新高紀錄,累計營收也締造同期新猷。 中興電6月營收繳出佳績,僅次於2020年12月營收31.96億元,當年是因為出售都更房地銷售,因此有大筆認列,今年在台電訂單穩定出貨下,6月營收年增兩成,且挹注第2季營收衝上71億元,年增15%,單季營收首度突破70億元,創下單季新高紀錄。 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維持滿檔狀態,中興電指出,今年重電業除了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還有台電能源開發計畫,2025年到2035年預計有7,889億元,將帶來的龐大的商機。 產能上,中興電4月新增桃園4,500 坪倉庫,5月投產嘉義11,000 坪新進廠房,林口廠也完成1,880坪倉庫擴建,產線順暢度有所提升,預估今年產能可提升20%。中興電指出,明年則不再投資興建廠房,但會透過自動化焊接與AI報價系統提升生產效率,產能可再提升15%至20%。 法人表示,為因應AI電力需求,看好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後下一階段為能源開發計畫,預計釋出水力電廠、儲能標案,將大量釋出161kV 以及 345kV 的高壓 GIS 設備需求,加上中興電產能拉高,預估可應對台電龐大拉貨需求,預期第4季起可明顯受惠。 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廠持續擴廠,使高壓GIS等電力設備需求強勁,法人指出,過去主要由國際大廠西門子提供設備,然而因全球電力需求持續攀升,包括西門子在內的各大供應鏈業者目前產能吃緊,訂單外溢至台灣重電廠,中興電可望吃補。 中興電最快在今起即可望打入指標半導體晶圓大廠161kV GIS 供應鏈,成為少數的供應商之一。據悉,中興電的161kV GIS產品目前已進入晶圓大廠的驗證階段,概估旗下GIS產品有機會隨晶圓大廠擴廠計畫,銷售至海外市場,潛在訂單量對台廠挹注的規模上看五年。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東元衝上21個月高點 |
機電大廠東元(1504)昨(9)日公布6月合併營收52.69億元,為近21個月高點,月增2.46%,年增8.7%,主要受惠智慧能源工程與智慧生活事業群強勁成長,以及機電系統業務逐步復甦。考量關稅與匯率變數大,公司對下半年持審慎態度。 東元第2季合併營收153.67億元,季增12.16%;上半年合併營收290.68億元。東元昨天股價漲0.2元、收46.65元。 東元指出,6月營收表現符合先前於法說會上釋出的展望。其中,智慧能源工程事業群貢獻良多,特別是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相關工程加速推進,為第2季營收帶來顯著增長動能。 此外,智慧生活事業群的空調業務表現出色,除了家用空調因知名代言人銷售效益顯現外,商用空調也因市場對節能潛力的重視而需求增加,顯示其營收有明顯提升。 針對各事業群表現,東元指出,過去一年受大環境影響較大的機電系統業務,第2季開始呈現復甦跡象。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國營事業招考 起薪4.5萬 |
捧鐵飯碗的機會來了,經濟部人事處昨(9)日宣布所屬事業機構2025年招考616名新進職員,據公告甄試簡章,包含台糖、台電、台灣中油及台水等四家公司,各公司起薪每月上看4.5萬元,預估進用後第五年,月薪最高上看6.2萬元。 經濟部表示,為加速所屬國營事業人力新陳代謝、改善人力結構並傳承核心技術及經驗,將於今年度統籌辦理所屬事業專科以上層級新進職員甄試,以招募新秀加入國營事業行列,招考總名額暫定616名。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政府恐須舉債支應 |
國民黨擬放行撥補台電1,000億元預算,但追加2,300億元普發現金支出,政院人士昨(9)日表示,立院已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2,076億元,新版財劃法更要求明年度中央須釋出3,753億元給地方,若加入普發現金2,300億元支出,恐將舉債才有辦法支應。 政院人士擔憂,此舉不僅加深國家財政負擔,大量舉債更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呼籲立法院審慎評估。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昨表示,整體預算規模擴大至6,400億元,擔憂恐須舉債,國民黨應解釋財源,且總支出規模龐大,立院應先與行政院兩院會談。 吳思瑤表示,依《預算法》、《財政紀律法》的規定,立法院不能增加預算支出,若要做出相關提案,須先跟行政院磋商。另因普發現金追加2,300億元預算,國民黨須解釋清楚「財源」是否需要「舉債」?否則行政院版4,100億元預算,幾乎已將歲計賸餘用盡,沒有多餘財源能用在普發現金。 吳思瑤提到,國民黨版普發現金1萬元,但民眾黨版普發現金是6,000元,無從得知國民黨是否也已經跟民眾黨完成整合,這部分請國民黨也要解釋清楚。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撥補台電千億 藍營擬放行 |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提出特別條例,編列4,100億元預算,包含撥補台電1,000億元。國民黨中央昨(9)日與立院黨團討論後決定,明日力拚特別條例三讀,不再阻擋台電撥補,但要求追加普發現金預算2,300億元,合計規模達6,400億元。 行政院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共匡列4,100億元預算,在野黨先前對於其中的1,500億元國土安全韌性預算、1,000億元撥補台電,皆抱持疑慮,在野黨另主張普發現金。 原本特別條例上周就要三讀,在野黨擬透過表決通過普發現金,但後來因為美國對台對等關稅稅率尚未明朗,意外暫緩闖關。後續國民黨中央與黨團密集討論草案內容,達成初步共識。 據了解,國民黨初步共識是,支持行政院原編列的4,100億元,也就是不再阻擋國土韌性1,500億元、台電1,000億元撥補,但另外編列2,300億元普發現金(即每人普發1萬元),合計編列6,400億元預算。國民黨團也預計將於立院三讀時附帶決議,要求台電三年內不得再漲電價。 藍營人士昨日受訪表示,這是本周黨中央跟黨團緊密協商後,大家妥協出來的版本。多位國民黨立委認同,確實難以解釋為何不給台電1,000億元撥補,因此決定放行;國土韌性預算1,500億元也放行,是因為不想被扣上親共的紅帽子。 藍營人士提到,國民黨方面最終決議完整通過院版4,100億元特別條例,普發現金再追加2,300億元來執行,已有所妥協。因此等特別條例三讀通過後,多了普發現金2,300億元預算部分,希望政府考量多數民意期盼普發現金,「每人1萬元,有些家庭人口數較多,真的不無小補,也是及時雨」,希望這部分也能被執行。 民眾黨昨日則表示,尊重國民黨決策模式,但民眾黨團立場沒有改變,會支持自己的版本。 此次特別條例是因應美國關稅衝擊,在野黨都主張普發現金,只是藍、白主張發放金額不同,因立法院朝小野大,普發現金可望三讀;然而執政黨基於財政紀律等因素強烈反對,若三讀通過,政院是否會再提覆議,也將是關注焦點。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訂單暢旺 三機電廠營收報喜 |
機電族群持續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訂單,中興電(1513)、亞 力(1514)上半年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其中中興電第二季營收首度突 破71.04億元,改寫創單季營收新高紀錄。中興電、亞力都預期第三 季營運有望優於去年同期,今年營收及獲利均追求成長,挑戰續創史 上新高。 大同(2371)自結6月合併營收45.38億元,登今年來單月新高,主 要受惠電力事業交貨大增,月增率達8.54%,然因去年高基期影響, 年減4.77%;上半年合併營收235.52億元,受惠核心電力事業需求強 勁帶領下,年微增0.26%。 大同表示,海內外接單持續暢旺,在手訂單維持逾200億元,尤其 海外市場包含日本、美國德州、東南亞,受惠台商外移效應,接單量 優於去年。 中興電自結6月合併營收26.16億元,月增13.32%、年增20.98%, 不單創同期新高,也改寫單月營收次高;第二季合併營收71.04億元 ,季增10.19%、年增15.82%,締造單季新高;上半年合併營收135 .52億元、年增10.43%,創同期新高。中興電執行長兼總經理郭慧娟 指出,中興電第二季工程案較多,預算進度執行順利,推升近期營收 創高。目前在手訂單還有365億元,今年目標新增訂單200億元。中興 電重申,今年營收及獲利追求成長,挑戰續創歷史新高。 亞力6月合併營收8.43億元,月減27.09%、年減5.58%;第二季合 併營收26.12億元,季增29.36%、年減17.85%;上半年合併營收46 .32億元,年增8.25%,改寫同期新高。亞力主管指出,亞力6月營收 比5月減少主因是亞力拿下台電竹圍靜態同步補償器20億元訂單,5月 出貨4億元而墊高基期所致。較去年同期營收減少,主因是去年同期 出貨給台電較多。亞力透露,目前在手訂單105億∼110億元,第三季 營收有望優於去年同期,全年營收及獲利有機會優於去年,挑戰歷史 新高。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起薪逾44K!四大國營事業招考 |
經濟部9日公告,將於2025年度統籌辦理所屬事業專科以上層級新 進職員甄試,包括台糖、台電、台灣中油及台水等四家公司,招考總 名額暫定616名,共計招考22個類別,以電機164人、企管102人兩類 最多,起薪約每月44,000元至45,000元間。 經濟部表示,為加速所屬國營事業人力新陳代謝、改善人力結構並 傳承核心技術及經驗,2025年度將統籌辦理所屬事業專科以上層級新 進職員甄試,以招募新秀加入國營事業行列,招考總名額暫定616名 。 經濟部指出,今年度將招聘用人的事業包括台糖、台電、台灣中油 及台水等四家公司,共計招考22個類別,具體包括企管102人、人資 12人、財會18人、大眾傳播5人、資訊26人、文化資產3人、政風7人 、地政11人、土木87人、建築6人、機械69人、電機164人、儀電25人 、環工31人、職業安全衛生8人、畜牧獸醫4人、農業4人、化學3人、 化工製程18人、石油開採3人、地球物理4人、生態6人,合計616人。 薪資方面,經濟部指出,目前各公司起薪約每月新台幣44,000元至 45.000元間;如工作表現優異考核成績優良者,預估進用後第五年, 每月支薪最高上看62,000元,依各所分發公司規定辦理;如有調整, 依調整後薪給標準辦理。 經濟部表示,甄試報名日期自今年7月16日至7月29日,一律採網路 報名;初筆試日期為今年11月9日,於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四地 舉行。另外,該甄試於初筆試放榜前,如有臨時出缺,亦將增列錄取 名額。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安瑟樂威:投資儲能系統 經濟永續兼顧 |
為強化電網系統的韌性,台電多管齊下,以燈號呈現備轉容量的適足能力,強化系統頻率變動的因應能力,也努力規劃電壓調節控制能力,並增強與監測虛擬慣量,來避免發生前陣子西班牙大停電的電力事故。 AFC調頻服務始於民國109年,是國內儲能產業的濫觴,最初由5家廠商得標,帶動後進者踴躍投入,如今d-Reg調頻儲能的建置量已達820MW,E-dReg二合一儲能也有645MW,合計超過1.5GW。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表示,電業法修正後,審查方式改變有利電力市場健全發展。他強調電網韌性要仰賴科技儲能,儲能初期的角色是「救急」,隨著更多應用展開,現已進入深水區。 鄭智文指出,電力是經濟發展的血液,電力系統的「發輸配用儲」5階段運作,資訊即時揭露至為重要,要達到低延遲、高聚合性及高可靠度,才能創造電能、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的最大價值。儲能多元發展,更要由數據驅動;電力交易平台讓合格交易和市場參與者,藉由掌握供需端的數據,發揮多元能源資源及儲能的最高價值。「思考透過良好的機制,達到電力供需的自然均衡,比補貼及增加投資更加重要。」 今年是表後儲能市場元年,許多企業尤其上市櫃公司,一致看好產業未來性,紛紛成立儲能部門,如同幾年前大舉跨足綠能產業的翻版。具前瞻眼光的業者,參考日本的經驗,把目標對準家用儲能市場。日本的電價是台灣3倍高,成為驅動儲能起飛的重要催化劑,當地太陽能系統普及率高,加上FlT落日,更多企業及民眾願意投資儲能,自發自用。 談到綠電市場,目前國內只有CPPA零售市場而無批發市場,鄭智文對此表示,容易造成供給和需求不均衡,也更容易發生國外的批發市場負電價現象,國內電力市場交易型態應更多元開放,以兼顧可靠、經濟和永續性。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台電漲價的話,我在想1萬塊能用多久? |
賴清德進行團結十講的第四講時,提到普發現金,他問:「2,300 億,是要每個人花1萬塊,還是要拿1,500億來做國防韌性?另外,再 加1,000億補助台電,讓台電不要漲價?」台電漲價的話,我在想1萬 塊能用多久?」賴清德認為,2,300億不如拿1500億來強化國防,剩 下800億額外再加200億補助台電不要漲價。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永續債發行 突破900億 |
櫃買中心推動永續發展債券成果豐碩,發行金額在國際交易所中名列前茅,今年來申請發行案件持續熱絡,截至27日,已經有30檔永續發展債券發行,發行金額達913億元,已經突破900億元。 2024年我國永續發展債券發行1,492億元,發行檔數及發行金額皆創歷史新高,且連四年發行量突破千億元。 櫃買中心表示,不少發行人今年也持續發行新債,而櫃買中心也持續推動中小企業發行可轉債;預估下半年發行金額將突破600億元,今年整體發行規模應該可以超過去年的1,49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且連續五年發行量突破千億元。 綠色債券今年來已發行22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798億元,包括高雄市政府發行三檔共25億元、台北富邦銀行發行25億元、法國電力公司發行163.8億元、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發行16.5億元、彰化銀行發行10億元、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發行10億元、第一銀行發行15億元、台積電發行192億元、元大銀行發行10億元、台灣電力發行二檔共72億元、遠東新世紀發行新台幣25億元、兆豐銀行發行新台幣15億元、合作金庫銀行發行11億元,以及聯華電子發行20億元。 社會責任債券方面,今年來已發行二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62億元,為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發行一檔25億元、台灣大哥大發行一檔37億元。 至於可持續發展債券,今年來已發行六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53億元,包括渣打銀行發行7億元、桃園市政府發行12億元、玉山商業銀行發行三檔共13億元、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發行21億元。 <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減輕台電利息 經部:多發永續債 |
新版《財劃法》上路,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明年將遽減3,700多億元 ,中央財源受限,未來軌道建設、社宅及婚育宅、再生水廠、天然氣 電廠等重大公共建設投資,行政院將強化利用兆元投資方案政策工具 ,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尤其台電計息借款高達1.6兆元,一年利息支 付高達300多億元,經長郭智輝希望台電多加利用發行永續債,減輕 台電利息財務壓力。 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目標引進3兆至4兆元國內外資金投資公共 建設,院級跨部會投資建設平台已成立,定期召開跨部會議,盼擴增 中央和地方公共建設案源,也鼓勵公建型投資基金(PE)設置,增加 公建相關證券化金融商品,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受疫情、俄烏戰爭、原物料飆漲、半導體先進製程密集搶建等影響 ,過去四年公建流標規模可觀,工期延誤且成本上漲,需追加預算, 重新啟標有的預算已三級跳,政院高層考慮改走促參方式或各單位發 行永續債籌資,證交所有資本服務團隊協助,正緊鑼密鼓檢討中,需 追加預算標的包括交通建設及天然氣電廠等。 據悉,行政院擬加強國營事業點火力道,負債比逾9成的台電,今 年利息支出高達320億,計息借款高達1.6兆元,長短債平均借款利率 逼近2%。 天然氣電廠在俄烏大戰及淨零趨勢催化下,轉為賣方市場,設備大 幅飆漲,台電規劃燃氣電廠占比達5成,已有標案流標或須追加投資 預算,政府人士認為台電有很大空間可發行永續債。惟據台電初步探 詢,利率雖較銀行低,但差距多少取決市場決定。 此外據透露,未來新興公建都需先經評估優先採取促參方式,若不 適合才能提至國發會公建平台審查,目前鎖定具自償性、壽險業有興 趣,且公務預算無法支持項目推動,主軸包括社宅及婚育宅、再生水 廠,學校校舍,還有長照住宿型機構等。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夏季電價助攻 台汽電、大汽電進補 |
時序邁入夏季電價時點,加上新廠挹注,台汽電(8926)、大汽電 (8931)等油電燃氣族群收益進補提振。台汽電旗下森霸二期機組去 年第三季開始試運轉,今年第二季正式取得電業執照,5月20日開始 商轉,能量費率與容量費率均可按PPA完整收取,有助於提升售電收 入。 大汽電指出,台電公布的夏季電價與基本容量單價均較去年提高, 以目前公告價格估算,電價單位價格約年增14%。隨著夏季電價進入 計價期間,若市場需求未出現大幅變動,預期第二季、第三季售電營 收成長可望增長約10%∼15%,全年售電營收也將優於去年,營運蓄 勢更上層樓。 台汽電除持續提升SRF(固體再生燃料)與膠片等替代燃料使用比 例,並成立碳費因應小組,針對碳費推動自主減量計畫,將每噸碳費 從原本300元有效降至50元。中長期亦將評估設備改善與機組改建, 從燃煤轉為燃氣機組。 此外,台汽電轉投資的國光電力擬新建複循環機組,台汽電董事會 通過參與國光電力的增資案,認購金額上限74.23億元,在增資完成 後,對國光電力持股比由35%提升至47.75%。國光電力已取得燃氣 機組電力採購標案,並完成與承攬商簽署二期複循環機組統包工程合 約。 大汽電預定第二季完成燃氣渦輪機汽電共生系統商轉,有效增加蒸 汽產量、銷售,燃煤汽電共生系統將順勢退役;明年首季推動燃氣引 擎發電機結合廢熱鍋爐的系統改造進入商轉。 第三階段預計燃氣複循環蒸汽渦輪機汽電共生系統整機組商轉明年 第四季上線,強化低負載時運轉效率,增加對台電與工業用戶售電規 模。整體效益評估約可提升5%∼8%獲利能力,強化中期營運基礎。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3檔能源指標股 內外資簇擁 |
市場對能源概念股認同度飆高,三檔指標股獲得內外資高度青睞。 里昂證券指出,華城(1519)受惠全球AI熱潮推動變壓器需求的有利 位置;金控旗下投顧則點出,AI使電力設備需求不停歇,中興電(1 513)明顯受惠;群益投顧則看好雲豹能源(6869)營運高速成長, 全數給予正向投資評等。 法人指出,雲豹能源2025年營運已恢復正常,海外事業將陸續於第 四季貢獻營運,加上海外綠能案場毛利率大幅優於國內綠能案場,2 025年將成營運高速成長元年,也將是雲豹能源毛利率、營業利益率 雙雙攀升的元年。評價面,雲豹能源當前仍受第一季轉投資虧損影響 ,本益比位處12∼40倍區間中下緣,法人給予「買進」投資評等,目 標價229元。 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機構指出,中興電經營管理階層看好台電第四季 拉貨有望明顯提升,今年營收與毛利將逐季走升。展望未來,為因應 AI電力需求,看好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後下一階段為能源開發計畫,將 大量釋出161kV與345kV高壓GIS設備需求,中興電明顯受惠。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3-3選商草案倒數 今報卓揆 |
為加速達成2030年綠電達3成目標,經濟部加速規劃3-3期風電選商 規則草案,23日將向卓揆簡報,倘若高層同意,將加速展開。惟風電 開發商對3-3選商意見相當分歧,已得標3-1、3-2期風場業者多反對 太早開放,否則對CPPA售電談判不利;加上3-3固定式風場海域有限 ,不少業者建議政府開放兩岸直航航道,倘若開放一半就有4GW可供 開發。 經濟部初步規劃,離岸風電3-3期選商機制有重大變革,除不再強 制要求國產化項目,最大改變是訂定保底底價(下限費率),不再零 元競標,但底價並非台電迴避成本,會避免購電企業有錯誤期待而觀 望。一旦廠商提早併網,可額外獲獎勵有更高底價,助攻開發商取得 專案融資,預計6月底如期公布選商草案。 據初版草案,經濟部為遵守去年和歐盟WTO協商承諾,除3-3不再強 制國產化,「加分」項目也未列入,認為有限制競爭之虞。對此,水 下基礎等供應鏈廠商,提供近期韓日英等國離岸風場投標資訊,強調 能源安全及供應鏈自主,皆變相鼓勵在地化,盼經濟部正視,以免國 產化廠商鉅額投資變成一場空。 據了解,開發商對3-3選商競標,意見十分分歧,TOWIA風電協會預 計24日拜會經部次長賴建信,針對3-3選商規則提出建言。上周五( 20日)賴建信也召集風電業相關業者座談,會中有業者率先發難,認 此時推3-3會對3-1、3-2售電談判很困難,給綠電大戶錯誤期待,加 上全球正處風電逆風期,像菲律賓及越南都放緩腳步,以伊戰爭也會 影響油價及航道,選商時機宜審慎考慮。 此外,渢妙風場附近海域有空間,加上3-1、3-2清理戰場釋出900 MW,業者保守估計3-3可供開發僅1.5GW,固定式風場空間有限,建議 政府開放台中外海兩岸直航I航道,以利離岸風電產業發展。據航港 局委託海洋大學調查,台中港外海I航道進出使用率僅約4%,一旦開 放業者估可釋出4∼6GW開發容量。據悉,經濟部3-3選商不設3GW容量 上限,採開放海域方式,業者投入愈多,取得環評初評者,愈會入選 。 <摘錄工商> | |
[台灣電力] | 廖禎松掌舵 系統公會發展綠能翻新頁 |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PVGSA)是國內太陽光電產業最大的社團組織,理監事團隊陣容強大,每屆任期3年不連任。全面性系統整合科技董事長廖禎松為第五屆理事長,7月1日召開114年會員大會後將交棒。3年來,與首席副理事長林新實及胡惠森、黃正泓、施維政3位副理事長與多個委員會,聯手發揮公會影響力,驅動太陽光電產業發展。 系統公會成立將屆15年,會員人數成長至約550人。廖禎松肯定創會理事長林山城到鄭博文、郭軒甫及蔡宗融等打下良好基礎;過去10多年更是產業黃金期,發展出健全的太陽光電產業鏈,上下游齊心努力,累積併網容量邁向15GW,為創造綠電最多的再生能源,支持企業邁向RE100。 能源產業向來由國家政策主導發展,各國皆然。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太陽光電穩健發展,近一年市況反轉直下。回顧3年來的市場變化,廖禎松形容為「前高後低」,前兩年已在強弩之末,去年則明顯走下坡,業界都有政策不給力,使不上力的感慨。大環境不佳,部分業者經營困難或退出市場,壓抑公會成長,但目前有效會員仍比3年前增加近230人。 公會搭橋 突破法源困境 廖禎松表示,由公會架橋,反映產業現況及會員意見,扮演與中央、地方政府及台電溝通的重要角色。在理監事努力下,3年來推動多項光電法規開放或鬆綁,切中時弊,令會員相當有感。再生能源併網規範一直是阻礙前進的絆腳石,經調整檢討與放寬,終於移除;升壓站建置與用地檢討也有進展。最重要的是,第三型電廠過去只能賣電台電,前年開放轉供企業綠電,電業自由化邁出一大步,政府及企業也如釋重負,暫時解決綠電不足的棘手難題。過程中召開過無數次會議,從既有法源著手尋求突破,終於克服萬難。 廖禎松及幹部們個性溫文儒雅,與政府在良性溝通中建立默契,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不再,互動更加友善良性,並在許多面向著力,為太陽光電永續發展舖路。例如,在台電支持下,公會去年1月成立社區關懷委員會,關注地方長者的生活並提供協助。11月在台南七股舉辦千人健走,促進敦親睦隣及地方互動,廣受好評。今年春酒活動結合公益,捐贈家扶中心,下半年研議舉辦以太陽光電為題的中小學生繪圖寫生或作文比賽,向下扎根,不排除設立獎學金,鼓勵研究生以光電與環境結合產生的效益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題目。 國際交流 組團日本取經 公會重視國際交流,112年與日本太陽光檢查技術協會締結為姊妹會及簽定MOU,取經日本如何定期檢查維護光電系統,以及風災或系統失效後的有效作為,希訂出可遵循的維運標準SOP,業者不再各行其是,提升整體電廠發電效能。今年4月,廖禎松率多位理監事至日本千葉縣匝瑳市參訪,聽取當地代表介紹日本的光電政策,並參觀MIN-ENE 推動的太陽光電營農型地方創生案例,觀摩農作物產銷與售電收益回饋社區的機制等成功營運模式,做為台灣發展農電的借鏡。 隨著第五屆理監事會任期即將屆滿,系統公會已描繪出下一階段願景-以2026年累積20GW太陽光電設置量為首要目標,同時深化與政府及台電的協調機制、加速綠電交易自由化,並在產業技術升級、維運標準化與人才培育上加碼投入。公會亦計畫透過專欄與宣導等多元方式,促進社會大眾對再生能源的理解與支持,為產業建立更友善的發展環境。廖禎松表示,產業正處關鍵轉折期,只要上下游攜手並進、社會大眾同聲支持,台灣一定能在綠能轉型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未來將持續與500多位會員一同把握契機,為台灣能源轉型與產業永續發展貢獻力量。<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格斯搶軍用無人機大餅 |
面對軍用無人機對續航力、安全性與多環境適應性的極高要求,台電芯製造商格斯科技*(6940)昨(16)日宣布,推出具備國際軍規級性能的次世代軟包電芯解決方案,率先打入高門檻軍工市場。 格斯科技表示,隨著北美與歐洲國家日益強調國防產業鏈自主化,目前已與多家國際戰術無人機系統商啟動合作對接,涵蓋歐洲、新加坡與美國等地市場。 地緣政治風險攀升,全球軍事技術快速轉型,無人機已成為重要戰略資產。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資料顯示,無人機電池市場於2023年達68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間將維持逾1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為新世代軍工技術創造龐大市場空間。 格斯科技表示,相較於商規無人機,軍用應用需在高低溫、濕熱、震動與惡劣氣候下長時運作,並同時滿足高速反應與高載重飛行的任務特性。 該公司針對此特性推出兩大關鍵產品線。其中,NCM搭配矽碳負極系列高能量密度電芯突破300Wh╱kg,目前最高可達340Wh╱kg,適合長程任務與續航需求;XNO系列主打高功率輸出與超過8,000次循環壽命,在不爆炸結構設計下維持高溫高效運行,滿足戰場無人載具與人型機器人高風險任務的實際所需。<摘錄經濟> | |
[台灣電力] | 大同攻電力 加速轉型 |
電力設備大廠大同(2371)昨(16)日宣布,為強化並專注核心電力事業,經濟部投資審議會拍板通過,將斥資新台幣1.95億元,分別成立大同動力電機、大同電纜,以及大同智慧電表等三家全資子公司。業界認為,此舉凸顯大同加速轉型,聚焦高成長電力相關領域的策略方向。 大同發言人、策略長丁爾昆說明,新設立的三家子公司中,大同動力電機與大同電纜預計各投資8,000萬元;大同智慧電表預計投資3,500萬元。總計投入1.95億元,所有股權均由大同百分之百持有,並將採分次注資方式進行。 大同指出,此次新設子公司旨在專攻各項電力業務,尤其在當前全球綠能轉型與智慧電網建置浪潮下,市場對重電設備、電纜及智慧電表的需求日益增長。 此前,大同的電力事業群表現亮眼,今年前五月營收年增約一成,並且有效推升毛利率。其中,智慧電表事業部表現突出,持續向台電及日本電力公司出貨,未來配合日本標案進程,有望帶動次世代智慧電表營收成長。 重電事業方面,變壓器需求穩定,除國內市場,也積極拓展柬埔寨、印尼等東協市場;電纜事業則受惠於民間工廠新建與集合住宅需求,產能持續滿載。 儘管先前曾因政府採購法相關爭議,導致部分公共工程標案受限,但大同強調,將透過加強拓展民間業務與海外市場,並尋求策略聯盟與併購機會來降低影響。 法人指出,此次大同大規模設立子公司,可視為大同在調整經營策略後,積極布局多角化電力市場,以確保未來營運持續成長的重要舉措。 大同5月營收41.8億元,受惠電子代工事業群在川普關稅政策下ODM客戶拉貨暢旺,同時,電力事業群各項電力設備產品亦穩定供貨國內外客戶,單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4.34%。大同表示,隨著海外接單挹注,在手訂單金額持續墊高,顯示出明、後年的營運表現將無後顧之憂。<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