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新聞標題 |
[台泥循環] | 台泥旗下能元科技超高性能電池 取得AS9100航太等級認證 |
台泥 (1101-TW) 今 (17) 日宣布,子公司能元科技 Molicel 超高性能三元鋰電池取得國際航空航天業的 AS9100:D 認證,也是台灣首個取得航空等級認證的電芯品牌。 能元科技表示,AS9100 認證旨在驗證企業在批量生產中能否始終如一地達到安全和性能標準,對應用於航空、航太和國防工業的嚴格要求至關重要,透過取得 AS9100:D 認證,能鞏固公司在空中電動飛行器 (eVTOL) 產業中的供應商地位。 目前能元科技 INR-21700-P45B 電池在全球 eVTOL 市場占有率居冠,主要合作客戶來看,Archer Aviation 已經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 批准進行 eVTOL 商業測試;Vertical Aerospace 已順利完成原型機 VX4 第一階段駕駛測試。 能元科技表示,取得 AS9100 認證代表 Molicel 對最高品質標準的承諾,能進一步強化在 eVTOL 產業中的競爭力,以及推動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突破,特別是在能量密度、容量與安全性等關鍵領域。 此外, AI 趨勢加大對電力的需求,能元科技也打進 AI 供應鏈,已正式出貨 5kW 的 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 電池給一家全球雲端服務商 (CSP),目前也正與另外三家 BBU 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摘錄鉅亨網> | |
[台泥循環] | 台灣第1家!能元科技超高性能電池 獲AS9100航太等級認證 |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台泥(1101)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Molicel今天宣佈,所生產的超高性能三元鋰電池取得國際航空航天業的AS9100:D認證,也是台灣第1個取得航空等級認證的電芯品牌。 能元科技表示,AS9100認證在驗證企業在批量生產中能否始終如一地達到安全和性能標準,這些對於應用於航空、航太和國防工業的嚴格要求至關重要,目前能元科技所生產的INR-21700-P45B電池在全球eVTOL市場占有率居首。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AS9100認證代表Molice具備提供尖端超高功率電池的能力,能夠為未來的電動航空業提供動力,更鞏固能元科技在要求嚴格的航空、航太和俗稱飛天計程車的eVTOL--空中電動飛行器產業中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地位。 已順利完成原型機VX4第一階段駕駛測試的Vertical Aerospace執行長Stuart Simpson指出,全球運輸變革需要安全、可靠且擁有卓越性能的電池系統,Molicel的AS9100認證彰顯了其對最高航太標準的承諾,與Molicel攜手合作,將打造業界最先進、最強大的動力系統。 能元科技的超高功率電池正在為新一代電動載具提供動力,包括eVTOL、無人機和其他創新應用。 此外, AI誕生加速了電力的需求,能元科技已經成功打入AI供應鏈,已正式出貨5kW的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電池給一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目前也正與另外3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摘錄自由財經> | |
[台泥循環] | 能元科技超高性能電池獲AS9100航太等級認證 |
台泥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Molicel所生產的超高性能三元鋰電池取得國際航空航天業的AS9100:D認證,也是台灣第一個取得航空等級認證的電芯品牌。 AS9100認證旨在驗證企業在批量生產中能否始終如一地達到安全和性能標準,這些對於應用於航空、航太和國防工業的嚴格要求至關重要。透過取得AS9100:D認證,代表能元科技具備提供尖端超高功率電池的能力,能夠為未來的電動航空業提供動力,更鞏固能元科技在要求嚴格的航空、航太和俗稱飛天計程車的eVTOL--空中電動飛行器產業中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地位。目前能元科技所生產的INR-21700-P45B電池在全球eVTOL市場占有率居首。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在全球安全與公共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中,AS9100認證代表Molicel對最高品質標準的承諾。這一成就進一步強化我們在eVTOL產業中的競爭力,並推動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突破,特別是在能量密度、容量與安全性等關鍵領域,為eVTOL技術的成功奠定基石。」 已經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批准進行eVTOL商業測試的Archer Aviation執行長Adam Goldstein表示:「我們選擇Molicel的超高功率電芯作為Archer Midnight空中電動飛行器的動力來源,因為其在安全性、可靠性與性能上均達到最高水準。我們期待雙方攜手創新,將電動推向市場,實現無限潛力。」 已順利完成原型機VX4第一階段駕駛測試的Vertical Aerospace執行長Stuart Simpson指出:「全球運輸變革需要安全、可靠且擁有卓越性能的電池系統。Molicel的AS9100認證彰顯了其對最高航太標準的承諾。我們很榮幸與Molicel攜手合作,打造業界最先進、最強大的動力系統。」<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瑞典電池大廠宣告破產! 大股東福斯被波及... |
瑞典電池大廠宣告破產! 大股東福斯被波及...分析師:「這台廠」電池芯供應鏈可受惠 瑞典電動車電池大廠Northvolt宣告破產,分析師指出,Northvolt雖擁有大量訂單卻仍無法改變現狀,此事件凸顯出歐洲電池技術相較亞洲的劣勢,並點名台泥(1101)旗下的能元科技有望因此受惠。 Northvolt成立於2016年,原本被視為歐洲科技新創的明日之星,致力打造歐洲本土電池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企業的依賴。然而,Northvolt近年未能達成生產目標,陷入財務危機並縮減營運規模。截至聲請破產時,公司現金僅剩3,000萬美元(約9.3億元新台幣),但負債高達58億美元(約1,074億元新台幣),難以為繼。 Northvolt在7個國家聘用約6,600名員工,預計將於2025年第一季完成重組。然而,這家曾被視為歐洲電池產業領頭羊的公司,如今卻因生產問題、資金短缺和失去主要客戶而苦苦掙扎。歐洲原希望藉由Northvolt減少對中國電池巨頭如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依賴,但現今Northvolt的危機使整體電池產業前景更加不確定,連帶影響持有21%股權的最大股東 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據《聯合報》報導,國內大型法人機構認為,此事件凸顯出歐洲電池技術相較亞洲的劣勢,也可能間接利好台泥(1101)旗下能元科技。分析師指出,長期來看,電池供應鏈的分散化趨勢可能使已切入國際供應鏈的能元科技脫穎而出,吸引更多車廠客戶合作,為台灣電池業帶來更大的商機。<摘錄FTNN新聞網> | |
[台泥循環] | 台泥電芯品牌Molicel打入AI BBU供應鏈 第4季出貨 |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台泥(1101)今天在法說會上表示,轉投資的能元科技旗下電芯品牌Molicel,已經打入AI BBU(備援電池模組)供應鏈,自第4季開始,正式出貨5kW BBU電池給1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也正與另外3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今天也證實,加拿大電芯廠建廠計畫喊停,主要是因為同時間宣布在美加建超級電芯廠的公司全部喊停。他說,一個國家供應商要靠單一公司撐起來是不可能的,能元科技已經回覆加拿大政府不會繼續進行下去。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小港廠新產線良率已接近9成,技術穩定性與效益逐步顯現。 張安平認為,以往BBU跟未來的BBU差很多,到2026年,12~15個月以後至少相差10倍,應該會跳躍性往前走。現在客戶給Molicel的價格是高的,內捲很嚴重的中國,電池只能放到中國的BBU使用,沒辦法放到歐美的使用,所以價格壓力不會太大。<摘錄自由時報> | |
[台泥循環] | 〈台泥法說〉能元科技電芯切入AI伺服器BBU |
〈台泥法說〉能元科技電芯切入AI伺服器BBU 多家客戶合作下世代新品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今 (22) 日表示,旗下能元科技電芯品牌 Molicel 已經打入 AI 供應鏈,第四季開始正式出貨 5kW BBU(備援電池模組) 電池給一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 (CSP),並與另外三家 BBU 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 張安平表示,由於 AI 誕生更加速了電力的需求,未來 BBU 使用的鋰電池,會跟現在的差很多,預計到 2026 年至少會相差 10 倍,會是跳躍性地往前,Molicel 的技術能因應現在 BBU 需求,但下一世代的產品還要持續努力。 張安平進一步說明,雖然現在電池產業競爭激烈,但目前客戶給 Molicel 的價格是高的,尤其是內捲很嚴重的中國大陸,因為當地業者的電池只能放到大陸的 BBU 使用,沒辦法放到歐美的使用,所以價格壓力不會太大。 在儲能及充電方面,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補充,NHOA 私有化進程已順利完成,不僅簡化組織架構,降低上市與監管成本,也讓台泥能更直接提供財務支持,目前 NHOA 在全球併網及在建的案場總容量已達 2433 MWh。 台泥旗下子公司 Atlante 已完成建置及在建中的充電點總數達到 5313 個,分布於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及英國六大核心市場,深植於主要高速公路和核心零售地點。 儲能方面,台泥規劃以水泥儲能櫃 EnergyArk 為核心,逐步在全球構建一個橫跨亞洲與歐洲的虛擬電網、參加區域市場電力交易,目前已選定上述歐洲六個國家裝置 67 個 EnergyArk 充、儲、放功能之站點,建立台泥歐洲虛擬電網。<摘錄鉅亨網> | |
[台泥循環] | 貿協領軍參加歐洲電池展 開發電動車商機 |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1 11:51:54)2024年最受全球電池產業關注的歐洲電池暨電動車科技展(The Battery Show Europe)於6月18至20日在德國的汽車重鎮斯圖加特(Stuttgart)舉行,集合電池及電動車供應鏈的領導業者,3天展期吸引2萬人次觀展。由經濟部貿易署舉辦、外貿協會執行,首次率4家業者參展,強化與德國及歐洲市場的連結。 本次臺灣館的參展商能元科技(Molicel)推出當家的P50B高性能動力鋰電池,並與合作的西班牙S商、義大利F商共同展出競技型電動越野機車與電動賽車電池模組,吸引大量目光;新科電力(Think-Power)則是主打大容量電池充放電及BMS測試設備。電動車方面,越創科技(Viettron)推出VT-01輕型動力系統,可彈性運用在摩托車及微型載具,獲得瑞士及東歐車輛製造商詢問;兆曜綠能(Greatenergy)展出電動車及充電設備的車規線束、連接器,以歐規快充槍詢問度最高。 展覽期間臺灣館4家業者迎接包含德國大型汽車集團、Tier 1供應商等大咖買主,還有來自電池及電動車周邊產業的專業買主前來詢問,一致認同貿協選擇此展作為開拓歐洲市場的平台,並看好後續商機。 電動車及再生能源讓電池成為產業明星,歐盟的電池產業營業額約810億歐元,佔全球電池市場17%,預計到2030年市場將成長26%。 歐洲是當前汽車產業受電動化衝擊最大的市場之一,不僅要迎合歐盟的淨零浪潮,更有中國的電動車來勢洶洶瓜分市場版圖,歐洲的傳統車廠在多重壓力下面對轉型挑戰。儘管BEV在歐洲銷售放緩,但在混和動力(PHEV、HEV)車款的助攻下,廣義電動車的市場份額已達45%並維持增長趨勢。在電動車時代,電池性能不但是評估汽車好壞的重要指標,佔車輛組成成本3成以上的電池也一躍成為汽車產業的關鍵環節。 2023年歐盟的再生能源(不含核能)發電比例達44%創下新高,1/4的電力來自易受氣候影響的風力及太陽能,儲能及不斷電系統成為穩定電網的重要關鍵。做為電池產業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市場預估儲能商機將以每年30~40%的幅度增長,以達到歐盟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 歐洲電池暨電動車科技展以電池技術及相關應用為核心,近年搭配電動車熱潮,加入電動車技術成為主軸。杜邦、西門子、BOSCH、先導智能、ZF等業界大廠分別展示電池材料、應用及電動車動力系統等產品,超過1000家各國業者參與展出。 貿協也將於今年11月17至22日,率臺灣業者參加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IAA Transportation,開發商用運輸領域商機,詳情參考活動頁面taiwan-pavilion.taitra.org.tw/IAA2024 <摘錄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 | |
[台泥循環] | 〈台泥股東會〉能元科技6月估轉盈 |
〈台泥股東會〉能元科技6月估轉盈 儲能櫃拓海外市場評估在歐、陸建廠 台泥 (1101-TW) 股東關切台泥能源事業布局,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綠能、儲能都有獲利,電池事業能元科技 (Molicel)5 月損平,6 月可望開始小幅獲利;至於儲能櫃業務,則在評估歐洲、大陸設廠。 張安平表示,電池跟半導體一樣,所有製程都要自己開發出來,包括使用 AI 改善製程,是非常辛苦的產業,像是特斯拉、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TW) 一開始很多年也沒賺錢,是許多錢包括國家投下去讓他出來。 張安平進一步指出,Molicel 的電池價格幾乎是大陸的 2.5 倍,因為客戶和 Molicel 電池特性可以選擇最好的客戶,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空中垂直起降機 eVTOL 一半以上是用台泥的 Molicel 電池,許多超跑甚至下一代產品也採用。 全世界目前能夠生產電池的只剩大陸日本韓國及台灣,日韓一半以上電池是在大陸製造的,現在 Molicel 電池 100% 非大陸生產。 對於水泥儲能櫃 EnergyArk 的未來發展,張安平透露,目前有開始開發歐洲市場和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收到來自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荷蘭要求報價的需求,也評估在當地設廠,6 月會到葡萄牙看一下位置,大陸也可能衍生出一個儲能櫃裝配工廠。 股東也關心 NHOA 發展是否如計畫,張安平強調,能源業絕對不是當年投資當年回本,全世界包括台灣所有充電站也沒有一個賺錢。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則說明,2023 年 NHOA 合併營收是 2.73 億歐元,成長 65%,相較 2021 年成長 8.26 倍,都比計畫中還更好,2024 第一季上線建置中的儲能超過 2GWh、Atlante 4711 站點,在歐盟僅次特斯拉,並獲得歐盟 730 萬元獎勵補貼,都是對經營團隊的認可。 程耀輝強調,全球能源轉型對儲能充電站需求很殷切,我們將結合水泥儲能櫃,以及台泥儲能團隊在台灣累積的電力交易經驗,跟 NHOA、Atlante 一起合作開發歐洲市場。<摘錄鉅亨網> | |
[台泥循環] | 電芯業也搶AI人才!薛人禎:能元科技用1%策略迎10年成長 |
「我跟一些年輕人聊,問他們如果能一起來定義未來電動超跑的價值,會有興趣嗎?」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Molicel鎖定服務全球1%頂尖品牌客戶,走一條全新道路,總經理薛人禎表示,高科技製造讓電池芯業量變跟質變,此時加入意味有參與改變世界、迎接下一個10年高成長機會。 能元科技在台灣電池芯產業一直是十分獨特的存在,不僅是台灣第一波投入鋰電池的先行者,也是台灣第一家投資並具GWh等級電池芯廠量產經驗者,目前專注大動力(高能量)電池研發生產,由於電池高功率及快充放電特性,獲得美國Archer、英國VA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業者合作,產品更放入頂級超跑及大型貨卡車上奔馳。 能元知名的「1%策略」,指鎖定全球1%頂級品牌客戶,而非衝規模經濟,讓能元科技走出一條全新商業模式之路。 能元主管解釋,由於電池具高功率特性,會根據客戶需求合作開發客製產品,客戶也因為把能元的電池設計進入產品後,沒辦法輕易拿掉換供應商,雙方一旦合作就會簽保證供貨合約,建立互信關係,客戶也會跟能元討論未來發展策略。 能元專注生產高能量密度21700原型電池芯,電池同業私下透露,曾拿過能元的電池模組去測,效能是頂級水準,也因產品質量保證,薛人禎透露,歐美幾乎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國家,能元都有客戶。 「有一個客戶是做十輪的大卡車,過去動力是燃油,現在放我們的電池,小小的就能拖得動20∼30噸貨物!」薛人禎表示,航空業過往也是一個完全沒機會減碳的領域,因為只有燃油可以把機體頂得上去往上飛,現在已經看到從150公里到500公里載人的電動飛機,這兩年就要飛起來,能元希望所做的每一顆電池都能夠幫助客人減碳。 透過提供高能量電池,能元跟這些跨國頂尖品牌合作開發次世代交通工具,這種能改變未來世界的機會跟舞台,也成為吸引許多年輕世代工程師與科學家加入能元的動機。 「因為他們希望努力的東西,可以成為下世代頂尖跑車的一部份,這是不同世代都會認同的品牌價值,」薛人禎說。 加拿大設廠外派機會,人才關注焦點 能元除南科廠外,最新的高雄廠第一條產線已在2023年12月全能量產,每月產出數百萬顆電芯,然而客戶還持續追更多量,因此第二條產線也已經在裝機,隨加拿大廠2024年動工,能元在加拿大也有一個百人以上的實驗室,目前能元台灣跟加拿大的團隊交流也日趨頻繁。 「這是全新的商業!台灣沒有人做這個,我們一路發展往前走,這不是簡單的事情,說實話,做水泥的來做這個事情,辛苦嗎?要不要做?我個人來講實在是有點累,可是台灣在能源轉型上缺席,好像有點不大對。」能元董事長張安平說。 「今年徵才會場在能元科技攤位上10個人中有5個會問去加拿大的機會。」能元科技主管在人才招募會上觀察到這個現象,台泥企業團2023年宣布在加拿大2.8GWh低碳電芯工廠投資計畫,不僅是電池界關注,在求職市場也成為有意投入電池芯產業新鮮人關注的發展機會。 在能元之前,台灣根本沒有GWh等級電池芯工廠的建廠人才,足以顯示能元科技不論是建南科廠還是高雄小港廠,都得靠自己一路摸索,同時延攬半導體跟TFTLCD產業資深主管加入,以高科技製造管理方式生產電池芯。 薛人禎坦言「我們工廠是0到1,是創造,而1到100是複製,當然我們在0到1過程有幾個困難,第一個是製程要把設備組合起來,第二是全球化布局下跟供應商及客戶的跨文化溝通力。」 薛人禎表示,工廠有來自日本、德國、美國的頂尖設備商,甚至日德供應商不乏是電池供應鏈頂級設備商,成立超過百年,故雖然能元是買方,但面對這類供應商要談設備的規格修改時,需要更充分的溝通跟對方文化的理解,也因此,能元花很多努力,把人跟人、公司對公司、技術對技術慢慢串起來,現在才能無礙地跟供應商討論製程技術等問題。 電池芯產業質變!從老化工轉型高科技行業 薛人禎解釋,電池芯產業在7∼8年前是化工傳產業,隨著特斯拉Model 3量產後,鋰電池產業先發動量變,市場快速翻倍成長,同時產生了質變,使得能元小港廠已是高科技全自動化工廠,由於生產數據龐大,未來也將借重台泥資訊的AI人才,協助打造AI產線,讓生產製程更自動智慧化。 「我們需要電機電子、資訊人才,也需要不同文化跟語言專長的同仁,幾乎理學院跟工學院的學生都用得到。」薛人禎表示,台灣高階科技製造業人才庫很完整,故能元大多數中高階主管都是外面聘來的,同時也招募許多碩博士新鮮人,透過內部培訓上手。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也親自到台大校招現場,解說電池產業,跟應屆畢業生互動熱烈。 ...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也親自到台大校招現場,解說電池產業,跟應屆畢業生互動熱烈。 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電池在能源生態系統中是很核心的產品,也很像半導體,但現在加入半導體很難確定能找到未來10年成長20倍的市場,但現在各類車的電力化比例不到1%,完全不需要擔心未來10年的成長性。」薛人禎說,除交通工具的電子化浪潮,全球在綠色經濟與ESG推動下,對低碳電池的需求也提升,電池芯產業也在不斷挑戰嘗試極限。 在未來加拿大廠量產後,能元總產能將達6.1GWh,仍將貫徹服務1%頂級客戶策略,「我們相信現在的1%是5年後的30~40%!」薛人禎指出,能元專注服務滿足這群最頂尖的客戶,而不是在此時衝規模量,是根據經驗,市場充斥不可預測性,因此選擇先發展質而非量的規模。 也因為能元的特殊業務定位,客戶多是B2B業務,能元著手跟牛津及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投入電池材料回收研究。 無論是量產進度還是回收技術發展,能元持續走在台灣電芯產業第一線,張安平更在2023年第4季法說會透露:2024年高雄廠將拚良率拉升,將開始賺錢,能元科技所創造的獨特商業模式正幫台灣電池芯產業點亮新方向,而同業難以複製。 <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能元科技電芯技術大突破 打入6家飛天計程車供應鏈 |
高雄智慧城市展22日舉行「智慧移動新生活·能源轉型新商機」論壇,邀請在地最大鋰三元電池芯廠能元科技與會。專注高效能動力電池開發,能元指出內部「DREAM CELL計畫」不斷追求電芯效能提升,目標是打造能充放電4000次的次世代電芯,今年將拚試產。 能元科技電池主要用於手持工具機直升機或超跑、越野賽車等需要瞬間馬力輸出的產品,這類設備需要高電力電池,能元副理陳文勤指出,能元在研發上重視安全性、高電流、高充放電等特性,低阻抗也是研發重要方向,並讓電池可以在寬溫中運作。 能元在最近5年於電池做出成績,已經取得量產技術,電池材料也已經進入第二代研發,P45B電池具備1000次充放電壽命,現在次世代P50B電池芯也計畫現在要在高雄試產,而下世代電池芯P60更計畫朝4000次充放電循環及8C快充規格邁進,預計今年先試產,而若達成8C規格,也就是意味電池充飽時間只要10分鐘。 能元科技不斷改良電池芯,內部還成立「DREAM CELL專案」,目標是開發極致高功率大於120W的電池,且充放電次數可以從1000次提升至4000次,最快充電率5C提高至8C的電池。 能元表示,電芯P50B已在能元廠產線試產,可以充放電1500次,高能量密度但不影響功率,至於第三代電池芯P60B預計今年試量產,2025年量產,目標4000次充放電,迭代速度加快,以技術去爭取最好的機會。 隨能元的電池產量與技術提升,目前資料中心使用的緊急供電系統(BBU)也有意採用,在電動直升機方面也有卓越進展,2024年至少有5家以上業者啟動空中計程車服務,能元就打入其中3家。超過12家歐美電動直升機業者中,能元客戶就高達6家。<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電動車效能商機夯 大立光、車王電、中興、能元紛搶進 |
美中對抗、烏俄戰爭推動通膨飆升,經濟復甦產生阻力,但汽車產業中新能源車輛持續成長,如何透過包括氫能、太陽能、風能新能源、各類材料電池,提高電動車效能,減少城市交通運輸碳排,已成為各大城市智慧移動與再生能源重要政策。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 今指出,為協助台灣產業切入智慧移動與新能源生態系,將邀請工研院、中興電工、能元科技、車王電子、庫得科技等產業專家,從全球新能源車輛減碳商機、全球氫能載具發展現況、超跑/航空用超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智慧電動巴士低碳新未來、電動車整合商模等不同面向發表專題演講,探討智慧城市架構下,全球運輸產業新能源轉型策略與台灣產業商機。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指出,在智慧移動低碳趨勢中,除電動轎車與電動二輪/三輪機車外,包括航空器、巴士等運輸工具也都有電動化需求;能元科技經理葉南宏就認為超高性能圓柱形鋰離子電池開發、設計與發展具有龐大商用契機。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說,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多國以電動巴士為運具電動化初期主要目標,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就看好智慧電動巴士低碳未來。 由於電動車整合設計跟傳統燃油車並不相同,庫得科技總經理楊孜仁認為,電動車整合新商模也成為探討重點,包括未來開放式電動車平台、新造車模式-垂直分工、台灣設計在地生產等面向,分析台灣廠商對應商機。 經濟部今日也宣布和全球光學鏡頭龍頭大立光合作,成立萬溢能源公司,是大立光首度跨足綠能產業,開發全球最快充電的鋰電池負極材料,5分鐘即可充飽電,壽命可高達20年,搶攻全球電動車及儲能市上千億美元商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市場調查,預估2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產值將高達4500億美元。為此,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5年投入10億元的科研經費,進行快充電池、固態電池、綠色低碳製程等三領域研發,協助台灣建立競爭優勢。<摘錄聯合新聞網> | |
[台泥循環] | 台泥超級電池廠良率提升 |
台泥(1101)企業團高雄「超級電池廠」去年底之前正式量產後,董事長張安平說, 該廠良率正持續提升,3月起出貨的高鎳電池數量正逐步由單月500萬顆提升到700萬顆以上。 此外,台泥去年正式亮相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除了可供應國內充電站防護需求外,今年第2季將過台泥歐洲子公司Atlante在義大利建造歐洲第一個結合EnergyArk 儲能櫃的充電站。 台泥企業團子公司能元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的「超級電池廠」去年底前已正式量產。 張安平指出,這座廠是由台泥企業團自行設計,需要時間逐步提高良率,但從3月起月發貨量已陸續朝500萬、600萬至700萬顆的數目持續增加。 台泥「超級電池廠」主要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 另外,台泥去年對外發表具備滅火及防火功能的儲能櫃EnergyArk,主要用於充電站及儲能設備的防護需求。依國內消防指引規定,20kWh以上的併網型儲能設備不得設在建築物30公尺以內,但是台灣地小人稠,這項規定可能造成儲能設備不易在都會區普及,連帶影響更多電動車無法方便充電的困擾。 由於台泥企業團的儲能櫃EnergyArk已通過國際安全認證測試,台泥內部規劃,這項產品將先從國際開始推廣,台泥將透過歐洲子公司Atlante於第2季在義大利使用。 據了解,由於Atlante公司去年獲得歐盟補充4,990萬歐元(約新台幣17億元)資助,要在歐洲四國建1,800個充電點,台泥不排除未來將在這些充電點均搭配旗下儲能櫃EnergyArk。<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全球鋰電池跌跌不休,台泥旗下三元、能元電池切藍海、避殺戮 |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全球鋰電池價格自去年一路崩跌,至今年1月仍不見止跌回穩跡象,生產稼動率處於低檔徘徊,中低階電池市況一片慘澹,雖同樣是生產動力/儲能電池,然而景氣榮枯卻是兩樣情,台泥(1101)旗下三元及能元科技專精於高利基型之三元高鎳電池,主要以歐美高端客戶為主,不受低價紅海殺戮影響,客戶訂單掌握度高,法人預估今、明兩年台泥電池營收規模將隨新產能布建完成,呈現跳躍式成長。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1月車用軟包三元動力電芯,月跌幅7.3%,至0.51元/Wh,預計2月均價仍將下行。儲能電芯方面,農曆新年在即,市場需求無明顯波動,儲能電芯行業生產稼動率雖不及動力電芯,但儲能電芯價格保持相對穩定,月跌幅2.2%,至0.44元/Wh。消費電芯方面,1月終端需求疲弱,同時鈷酸鋰原料價格持續走跌,正極材料價格月跌約7.4%,連帶影響1月鈷酸鋰電芯成本繼續小幅下滑,電芯均價月跌5.9%,至5.43元/Ah。 雖然中低階電池價格跌跌不休,預期第一季整體電芯價格市場均線仍持續下行,但對於以高階利基型三元高鎳電池為主的台泥影響微乎其微,先前關閉南科舊廠區超過20年以上生產低鎳以及高鈷電池老產線,原本服務的客戶為飛利浦等品牌,三元、能元轉至更高單價之三元高鎳鋰電池,以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為主體,生產高端客戶亟需的高鎳電池。 另外,去年下半年宣布於加拿大興建綠色電池廠廠房產線,投資金額高達255億元,預計2024年動土,2028年投產,產能為2.8GWh,每年生產1.35億顆的圓柱型三元鋰電池。法人指出,台泥旗下高端高鎳電池與中國市場形成市場區隔,影響層面小,預料今年電池營收規模可望出現倍數成長。 <摘錄財訊快報> | |
[台泥循環] | 台泥超級電池廠拚量產 |
台泥(1101)集團旗下能元科技「超級電池廠」正式量產倒數計時,台泥昨(15)日表示,這座廠房目前仍在試俥階段,量產日期未定。台泥日前法說會預告,這座廠本季將正式量產,法人樂觀期待,這座高雄廠很快就能成為台泥集團發展的新引擎。 能元科技高雄小港廠是在2021年投資120億元興建,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其精密性屬於半導體等級,這座廠預計第3季正式投產,其中,電動重機電池訂單,排到二年半以後。 能元科技的高雄小港廠,瞄準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區隔定位。 能元目前最期待的是高雄小港廠,這座「超級電池廠」只有一個廠區,一旦正式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這座超級電池工廠目前已在局部性試俥,且正在進行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預定第3季投產,預估到2024年時,集團電池年產能達2.16億顆。 據了解,全球每年有近30萬輛電動重機的市場,售價在新台幣70萬至200萬元之間,每輛電動重機至少要使用千顆以上高鎳電池。能元是目前少數可以供應電動重機的電池品牌,訂單已經排到二年半以後。 在國際上,西班牙知名電動越野重機廠商Stark future,就是使用能元的高鎳高動力電池;義大利知名高階重機品牌為電動摩托車賽事打造的電動重機,也使用能元高鎳高動力電池。 <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台泥強攻電池 南科廠升級 |
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昨(24)日表示,疫情趨緩,全球電芯供應鏈生產製造能力恢復,加上儲能業快速發展,帶動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預計第4季將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的南科一廠拆除重建,打造更高端的高鎳電池,預定四年內完成轉型。 能元表示,因應儲能產業發展,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但因供給量大增,供過於求,造成市場殺價效應,2023年價格較2022年下滑三至五成,反觀高鎳電池因供應不足,常出現缺貨。 能元是台灣最大電芯商,在南科與高雄小港兩地有生產基地,其中南科一廠已超過20年,主要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為主;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是2021年投資120億元興建,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預計今年第3季投產。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今年在股東會指出,能元是台泥新能源重點事業,高雄小港新廠的精密性是屬於半導體等級。 能元總經理薛人禎指出,疫情三年期間,原物料上下劇烈波動,許多國際大品牌決心轉型,走向高鎳電池。他說,南科舊廠已有逾20年,有六條老產線,主要生產低鎳及高鈷電池,服務的客戶包括飛利浦等品牌,2022年第4季起客戶開始轉型,三星LG等一線國際大廠也陸續停掉高鈷電池生產線,南科一廠自2022年12月起訂單急遽下降,至今營運情況仍不見好轉。 能元表示,為加速營運轉型與智慧生產,瞄準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區隔定位。因此針對南科一廠現有設備將拆除重新規劃,配合全面自動化設備換裝,預計四年內完成轉型,包含設備、組織與人力都將有完整的優化與配套。 能元評估,由於小港新廠高端產品售價倍數於一般能量電池,加上南科二廠持續生產高鎳電池,南科一廠產線降載,並不影響能元既定的高端發展策略。 今年5月起南科一廠開始進行同仁「提升第二職能」教育訓練課程,通過考核者可轉任至高鎳電池產線,同時也為未來電池人才而準備。針對南科一廠原有同仁,將鼓勵申請集團內部轉調機會,提供同仁「內部培訓、集團轉任及優退方案」等選擇。<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小港廠Q3投產 訂單滿手 |
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位在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歷經三年投資興建,今年第3季可望正式投產,能元昨(24)日表示,這座廠房目前雖然仍在在試車階段,但已有多家海外客戶前往高雄洽詢,生產的高鎳電池至今年底前已經滿單,客戶已在洽詢2024年的訂單。 能元在台南南科及高雄小港共有兩座生產基地,其中南科廠分一、二兩廠,能元決定第4季將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的一廠拆除重建,二廠則繼續生產較高階的高鎳電池。 不過,能元目前最期待的是高雄小港廠,這座「超級電池廠」只有一個廠區,一旦正式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這座超級電池工廠目前已在局部性試車,且正在進行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預定第3季投產,預估到2024年時,集團電池年產能達2.16億顆。 能元表示,全球每年有近30萬輛電動重機的市場,售價在新台幣70萬至200萬元之間,每輛電動重機至少要使用千顆以上高鎳電池。能元是目前少數可以供應電動重機的電池品牌,訂單已經排到二年半以後。 能元說西班牙知名電動越野重機廠商Stark future,就是使用能元的高鎳高動力電池;義大利知名高階重機品牌為MotoE電動摩托車賽事打造的電動重機,也使用能元高鎳高動力電池。<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攻高鎳電池 能元南科一廠轉型 |
台泥企業團因應動力電池市場需求轉變,宣布轉投資能元科技的南 科一廠轉型,將拆除原本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的生產線,重新規畫為 高鎳動力電池的生產基地,預計四年之內完成。 台泥指出,預計今年第四季能元南科一廠將完成全面自動化設備換 裝,瞄準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 )、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 目前台泥直接持有台泥循環能源63.3%股權,加計其他子公司及關 係企業國際中橡的綜合持股則達92%以上;台泥循環能源持有能元科 技100%股權,能元科技再持有三元能源100%股權。 疫情趨緩帶動全球電芯供應鏈生產製造能力恢復,因為儲能產業快 速發展,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但也因為供給量大增,供過於 求的局勢明顯,造成市場殺價效應,今年價格較去年大幅下滑3到5成 ,反觀高鎳電池因為供應不足常缺貨。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指出,南科舊廠區超過20年生產低鎳及高鈷 電池的六條老產線,原本服務的客戶像是飛利浦等品牌去年第四季起 紛紛轉型,三星LG等一線國際大廠也都陸續停掉高鈷電池生產線,能 元南科一廠自去年12月起訂單急遽下降,八個月以來營運情況仍不見 好轉。 疫情三年期間原物料上下劇烈波動,讓許多國際大品牌痛下決心轉 型,走向高鎳電池。薛人禎指出,以能元科技產品定位來看,已經在 試車的「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因為生產的是高端客戶亟需的高 鎳電池,因此到年底前已經滿單,客戶紛紛洽詢明年訂單。 因應市場需求大轉變,能元重建南科一廠預計可在四年之內完成轉 型,包含設備、組織與人力都將有完整的優化與配套。 薛人禎指出,從今年5月起,南科一廠已開始進行員工「提升第二 職能」教育訓練課程,通過考核者可「轉任」至更精密製造的高鎳電 池產線,同時也為未來電池人才而準備,期望擴大全球市場優勢。<摘錄工商> | |
[台泥循環] | 台泥超級電池廠拚Q3投產 |
台泥海內外新能源營運陸續起飛,董事長張安平昨(31)日表示,集團旗下高雄超級電池工廠已在試車,預計6、7月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試量產準備,目標第3季正式投產。台泥轉投資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儲能業務潛在訂單金額更上看10億歐元(逾新台幣328億元)。 台泥昨日召開股東會,通過2022年營業報告書暨盈餘分配案,每股配發0.5元現金,張安平表示,水泥、廢棄物處理及能源為三大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其中水泥本業目前產能約7,000萬噸到8,000萬噸,目標2025年水泥營收占比能低於五成。 台泥在台灣的新能源重點事業體–能元科技及台泥綠能都在去年轉虧為盈,台泥綠能受惠於不少企業急買綠電憑證,加速台泥綠能綠電銷售的獲利;台泥綠能也成立能元超商公司,要將台泥綠能生產的綠電提供部分給急需綠電的中小企業,協助解決綠電需求問題。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目前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已經在局部性試車,著重在EMT-3,預計6、7月開始準備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相關的ISO、UL以及試量產準備,第3季希望能正式投產。 能元科技除了在高雄正在建置中的超級電池工廠之外,在台南也有20年前建立的舊廠。張安平指出,去年整體大環境好,因此能元科技有一些獲利,但是否真正的轉型成功在於核心電池技術的開發,以及關鍵生產製程的創新及改進。台南電池廠需要重新設計再出發。 針對海外的能源事業,台泥財務長于明仁指出,2021年7月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後,該公司業績已翻倍成長,去年NHOA的營收達1.65億歐元,年增逾4.5倍。其中儲能為NHOA核心業務,2022年NHOA的儲能業績已達到1.54億歐元,年成長約十倍,待交貨訂單2022年達到3億歐元,成長幅度約50%,另外潛在訂單金額達10億歐元。 于明仁指出,NHOA的核心業務儲能布局,承接的案場遍及澳洲、北美、南美、歐洲及台灣,截至2022年底約有1.4GWh案場建置中,預計2023年將達到1GWh。 此外,NHOA合資公司Free2move 2022年營收為1,100萬歐元,自今年至今已收到6,000萬歐元訂單;NOHA另一家轉投資的Atlante公司,則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的建置,未來成長深具潛力,截至今年第1季於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的充電點有2,628個以上、約846個案場,另外尚有3,000個充電站案場在評估中。<摘錄經濟> | |
[台泥循環] | 台泥新能源營收占比 挑戰50% |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31日在股東會上指出,新能源事業是台泥未來發 展重心,台泥的新能源重點事業體能元科技、台泥綠能都在去年轉虧 為盈;至於海外轉投資儲能公司NHOA,2022年營收更增長4.5倍。張 安平預期,至2025年台泥企業團非水泥事業的營收占比將達50%。 此外,對台灣即將推動碳交易,張安平表示,台泥贊成碳定價,碳 交易制度的推動更能加速企業減碳動力,鼓勵減碳績效佳的企業加快 減碳腳步。但無論是碳費、碳稅、碳交易都是複雜問題,呼籲所有收 來的錢都應該用在減碳上,如果用在補助政府其他方面「我是百分之 兩百反對!」 至於水泥本業,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國際煤價雖自去年的異常 高價回降,但尚未回到過去價格,台灣電價上漲,水泥需求稍微下滑 ,整體與去年持平。此外,大陸水泥市場在疫情過後,房地產復甦緩 慢,加上碳達鋒和碳中和才是市場主旋律,整體業績的回暖尚待觀察 。 台泥指出,2021年7月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短短近兩年NHOA 業績大幅成長,2022年營收從3000萬歐元跳增至1.65億歐元,增長達 4.5倍。NHOA目前主要有三大業務,以儲能為核心,案場遍及全球, 包括澳洲、北美、南美、歐洲及台灣,截止2022年底約有1.4GWh案場 建置中,預計2023年將達到1.0GWh。 NHOA合資公司Free2move的2022年營收為1100萬歐元,今年已收到 6000萬歐元訂單。另Atlante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建置,截止2023年 第一季於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充電點達2,628個、約846個案場, 尚有3,000個充電站案場在評估,且Atlante去年已取得歐盟連接歐洲 基金(CEF)補助款2300萬歐元,預期今年會拿到更多補助。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則表示,目前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已在局 部性試車,著重在EMT-3,預計六、七月開始準備進行三元鋰電池工 廠相關的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第三季希望能進行正式投產。<摘錄工商> | |
[台泥循環] | 雙雄突圍 強攻新事業 |
水泥雙雄台泥及亞泥3月營收表現都較2月明顯成長,但各家水泥公司對於本業後市表現都不敢有太高的期望,主因2023年至今全球景氣仍然保守,因此台泥及亞泥仍積極投入更多心力在新投資項目。 台泥近年積極布局電池、儲能及再生能源等事業,旗下能元科技超級電池廠今年上半年有望完工投產,後續將帶動集團邁向新起飛階段。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多次公開說明,未來二、三年水泥市場需求不是很樂觀,但對台泥來說正是轉型的好機會。台泥企業團去年前三季非水泥業務占營收達29%,目標2025年上看50%。 亞泥也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及循環經濟,去年已完成台灣第一套水泥窯廢熱回收發電設備,使用替代原燃料降低天然資源耗用,今年結合子公司打造低碳價值產業鏈,在天然氣、風力發電等綠色產業及循環經濟也要進行多元投資。今年起亞泥更強化低碳水泥的銷售,目標今年要呈倍數成長。<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