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討論區 興櫃討論區 上市櫃討論區

相關公司:光輝生命醫學 標題:免疫療法夯 藥廠股價飆

發表新話題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4 下午 01:01:16

免疫療法夯 藥廠股價飆
2015/02/24

華爾街日報報導,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當前癌症治療的熱門技術,如今也成為投資人追逐的方向,推升研究此領域的新興藥廠股價一路飆漲。索羅斯、米爾肯、邦德曼等投資大戶,皆因早期押注於這些熱門藥物研發公司而受惠。

 隨著藥廠巨擘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開發的Yervoy 和Opdivo大獲成功,使得投資人對於仍在發展中的免疫療法興趣大增。據瑞士信貸預估,2020年此藥物將為必治妥施貴寶帶來85億美元年收入,此金額為該公司2014年營收159億美元一半以上。

 投資人期待研究免疫療法的新興藥廠日後一舉成功,帶動Juno Therapeutics、Kite Pharma、bluebird bio公司股價扶搖直上,而這些業者的藥品甚至尚未上市。

 標普本月稍早發布2015年十大最具前景的藥品名單,其中癌症免疫療法藥劑即占5席,凸顯市場對此抗癌技術的熱情持續升溫。在2009年時,此類名單仍不見免疫療法藥品蹤影。

 研發對抗白血病和淋巴癌藥物的Juno,目前股價勁升至46美元左右,遠高於去年12月IPO價格24美元。Kite Pharma股價由去年10月初的28美元,現今大漲至62美元。bluebird bio股價從去年12月初的39美元,如今飆升至93美元。

 根據FactSet資料,德州太平洋集團(TPG)創辦人邦德曼為Kite第四大股東和董事,Kite草創時期就以個人名義進行投資。目前邦德曼持股價值已升抵約1.45億美元。

 管理索羅斯財富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為Kite第11大股東,在去年夏季以每股不到30美元買進,持股1.7%。

 據基投公司Arch Venture Partners表示,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則亦為Juno投資人。Arch Venture手中持有十幾家研究免疫療法和其他癌症治療的公司,持股價值約10億美元。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6/6 下午 07:26:18                                                                                   第 48 篇回應

治癌藥研發熱絡 帶旺生醫業
2015/06/06

美國醫療保健行業火紅,今年第1季獲利年增率達19%,打敗S&P500其他產業表現,強勁的獲利動能,帶領NBI指數邁向第八年多頭,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柯登元表示,下半年Fed即將升息,全球股市震盪,醫療保健產業受惠新藥及併購利多持續發酵,未來基金漲升空間可期,是升息防震投資首選。

新藥研發首推癌症治療領域,其中,癌症免疫療法興起,帶動全球癌症藥品開支再創新高紀錄,突破1,000億美元,相較2014年,全球癌症藥品支出成長10%,以美國來看,人均癌症藥品開支最高,達到每人平均99美元,高於2010年的71美元,成長幅度最大則是英國,同期間內增加逾67%,略高於每人平均40美元水準。

根據美國IMS研究機構統計,全球癌症藥物支出增加,主要受藥品價格攀升及癌症發病率增加所致,醫界及投資機構皆看好免疫療法前景,該市場市值高達350億美元,全球製藥大廠默克、施貴寶、羅氏及阿斯利康已投入相關領域,市場高度期待癌症免疫療法技術,市場商機龐大。

柯登元表示,過去5年,全球癌症藥物開支複合年成長率達6.5%,隨著免疫療法問市,從現在到2018年,新治療方法將提升年成長率到8%,成為全球製藥產業成長動能。

另外,6月是全球醫療生技重要展覽及醫學會議的重要月分,產業重要訊息將陸續出爐,醫療生技展覽也提供參展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捷徑,增加企業及產品能見度,有利全球醫療生技業者,並帶動股市表現,激勵生技醫療基金淨值再攀升。

柯登元強調,醫療生技產業前景不容置疑,產業若再細分,投資組合除生技類股外,宜納入治療技術具重大突破,且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和相關「醫療器材業」,透過基金經理人對生技、製藥、醫材三大產業進行靈活動態配置,投資人才能掌握進可攻 (生技)、退可守 (製藥、醫材)的雙重優勢。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6/3 下午 06:56:36                                                                                   第 47 篇回應

醫學會議催化 生技股風光可期
2015年06月03日

美國腫瘤醫學年會甫落幕,六、七月又有多場重量級醫學會議將登場,緊接著又將迎來七月份的財報旺季,生技類股利多題材接連不斷,都可望支撐生技股走勢持續領先美股大盤。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市場看好第二季生技大廠的新藥銷售,預估超越市場預期的機率相當高,將有效帶動生技股後市表現。對於近期生技股呈現區間震盪,張繼文認為,這正好提供投資人逢低進行分批布局的時機,以迎接下半年生技類股的行情。

張繼文指出,美國的腫瘤學會議之所以具有極大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全球重量級的藥廠都會在這場最具公信力的醫學年會中,揭露新藥臨床實驗的最新進度,並發表最新臨床實驗數據;分析師則是根據這些內容與數據,適時調整其投資評等及目標股價,因此傳統上,美國腫瘤學會議都被視為是極有效的股價催化劑。

根據IMS報告指出,由於癌症病患年齡層逐漸下降,罹患癌症普及率逐漸攀升,抗癌藥物價格逐年上漲,帶動癌症藥物支出成長性居所有疾病領域之冠,年複合成長率達10%,且2014年底也首度觸及1千億美元,預期未來癌症新藥銷售的成長率將進一步拉高。

張繼文表示,在五月底的腫瘤學會議結束後,六、七月還有高達十一場重量級醫學會議也將陸續召開;而醫學年會向來都是市場矚目的焦點,因為分析師多會根據會議期間藥廠所發表的實驗數據,給予評等及目標股價的調整,這對於個股股價是相當好的催化劑,也能一定程度激勵整體生技投資信心。

而在醫學會議之後,七月份的財報旺季也將跟著揭開序幕。張繼文指出,許多生技大廠在第一季的財報中,多給予第二季樂觀的展望,加上IMF發布的2014年美國用藥支出年增率大增13%等信心支撐下,投資人目前多樂觀看待第二季生技大廠的新藥銷售量;許多券商都預估,第二季新藥銷售數據超越預期的機率相當高,這將持續激勵生技類股後市表現。

張繼文進一步表示,生技類股的長期的成長趨勢並未改變,在人口老化趨勢和專利用藥銷售比重持續增加的帶動下,生技股是相當好的長期投資標的。瑞銀投信則認為,在美國腫瘤學會議結束後,將為加碼生技產業提供相當好的進場點,建議投資人搭配定期定額之餘,也可在題材發酵前搭配單筆加碼進場。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6/2 下午 06:42:53                                                                                   第 46 篇回應

美將啟動“開創性”精準醫學臨床試驗
2015年06月02日

美國政府衛生機構1日宣佈,一項“開創性”的精準醫學臨床試驗將於今年7月啟動,它將給那些有特定基因異常的癌症患者帶來利用靶向療法治療的新希望。

     這項名為NCI-MATCH的試驗將包括20多種藥物或藥物組合,每一種都針對一種特定基因突變,其中一些藥物已獲准上市,另一些仍在試驗階段。試驗啟動階段分為兩步,首先是對3000名癌症患者進行基因組測序,以弄清楚驅動腫瘤生長的基因突變;其次,從這些患者中挑選出1000名試驗對象,他們的基因突變都可用上述藥物或藥物組合治療,然後把他們分配到不同的研究小組中,每個小組最多35人。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代理所長洛伊在一份聲明中說,NCI-MATCH是一項“獨特的、開創性的試驗”,“有著變革癌症治療的潛力”。
 
   據該研究所介紹,符合試驗條件的必須是18歲以上對至少一次標準治療無反應的實體瘤或淋巴瘤患者。按照設計要求,這些人中還要有至少四分之一是罕見癌症患者,比如患有眼睛、輸尿管、腦下垂體等部位的癌症。
  
   試驗有兩個目標,一是觀察對藥物是否有反應,即腫瘤是否會有厚度、寬度或長度中的某一指標縮小至少30%。如果研究小組中有16%至25%的患者對藥物有反應,則藥物被視為有希望;如果只有不到5%的患者有反應,藥物將被視為失敗。二是觀察藥物是否會使病情保持穩定至少6個月時間,如果不到15%的患者達到這一要求,藥物將被視為失敗;如果35%以上的患者達到這一要求,藥物將被視為值得進一步評估。

     目前,大多數藥物都是為“一般病人”設計的,用藥都是“一刀切”,其結果是,對有些患者有效而對另一些人無效。為改變這一局面,美國政府於今年1月推出“精準醫學計劃”,目標是按照患者的基因匹配特定的療法。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精準醫學將能“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6/2 上午 10:19:13                                                                                   第 45 篇回應

生物細胞免疫療法將引領醫療新革命
2015-06-02

  第51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5月30日至6月2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本次會議「火熱」聚焦腫瘤免疫療法。專家們在現場一致表示,細胞免疫療法在治療腫瘤方面優勢明確,體現了醫學科學發展趨勢,也代表了臨床實踐發展的方向,將帶來一場新的醫療革命並將深刻影響未來醫療模式。

  據與會人士向上證報資訊介紹,PD-1、PD-L1、CAR-T等細胞療法受到了熱烈關注,成為本次會議的重點內容。特別是通過激活患者體內殘存腫瘤特異性T細胞的治療方式,已被證實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目前全球主要腫瘤免疫治療品種集中在 5家至6 家大型葯企( BMS、羅氏、默克、阿斯利康、輝瑞等),但目前國內A股醫藥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後,積極進軍腫瘤免疫療法的布局,如雙鷺葯業、上海凱寶等具備研發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公司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據悉,雙鷺葯業早在5年前就已布局細胞免疫治療業務。未來有望成為公司寄予厚望的業務板塊。2009年初,雙鷺葯業出資1020萬元合資設立遼寧邁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51%股權。在今年的業績說明會上,公司介紹,邁迪有包括PD-1等幾個腫瘤免疫治療產品在研。遼寧邁迪開發的免疫細胞生物治療技術已經獲得專利,累計治療各類腫瘤病人達2.4萬餘人次,疾病控制率達64%。

  細胞治療也成為上市公司併購轉型新興產業的新抓手。上海凱寶則一直致力於突破品種過於單一的玻璃天花板,今年以來有意向收購細胞治療領域的企業,目前已與數家細胞治療的研髮型公司進行了洽談。今年5月在接受調研時,上海凱寶高管表示,新型產業方面關注大健康和免疫幹細胞治療方面,這是醫藥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最新的一份券商研究報告指出,公司今年4月出資1億成立產業併購基金,布局生物醫藥領域項目,未來公司有希望拓展細胞治療等精準醫療領域。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5/27 下午 07:03:16                                                                                   第 44 篇回應

黑色素癌第四期 免疫製劑延命
2015年05月27日

被診斷罹患黑色素癌第四期的偉志(化名),經過手術、化學治療皆無法控制疾病,化學治療後三個月,腫瘤甚至開始轉移至其他器官,醫師為搶救患者生命,2013年透過專案申請,自費使用美國最新核准的「癌症免疫製劑」藥物,每隔三周注射一次,四針後,偉志幸運地存活一年至今,雖患者尚未痊癒,但能延長存活期超過一年已是目前癌症醫療的重大突破。

大家對於癌症的印象都是束手無策,像上述患者罹患黑色素癌,是所有皮膚癌中最惡毒的一種,較少見但死亡率最高,通常會轉移、擴散到其他組織或器官而致命。「癌症免疫製劑」目前已被多國認可,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科主任劉俊煌說明,癌症免疫製劑在2014年也已獲得台灣衛福部核准,用於治療惡性重大的黑色素癌,臨床試驗顯示三年存活率高達20%,至於針對其他癌症尚在臨床試驗中,試驗結果有可能改寫抗癌史,可用於多種癌症治療上。

癌症的標準治療進程,早期診斷可開刀切除,若癌細胞轉移時,則常進行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等,劉俊煌主任進一步說明,以往針對已經轉移的黑色素癌,治療效果十分不佳,平均存活時間不到一年,所以像上述患者,癌細胞轉移後還能超過一年存活期,對患者及家屬而言,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到底什麼是「癌症免疫製劑」?劉俊煌主任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中,T細胞負責攻擊外來入侵者,包括病毒與腫瘤。而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若被腫瘤干擾,T細胞則無法有效攻擊腫瘤,稱為「免疫監控的逃脫或抑制」。「癌症免疫製劑」可以阻斷免疫抑制的關鍵分子(例如CTLA-4),解除T細胞本身的免疫抑制,強化T細胞攻擊腫瘤的能力,以達到利用自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目的。

癌症免疫製劑的發明,代表癌症治療的新時代,目前除了黑色素癌應用,其他適應症醫界也在期待中。劉俊煌主任提醒,患者在接受免疫療法期間,還是須審慎留意藥物副作用,可能有20%的患者有較嚴重的皮膚紅疹、腹瀉、脫水等現象,甚至引起自體免疫失調而發炎,但大部分都可以經過適當的處理而改善。劉俊煌主任呼籲,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並適當的處理藥物產生的副作用,延長病患存活期不是夢。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15 下午 06:04:36                                                                                   第 43 篇回應

羅氏入股美生技公司 開發癌症免疫療法
2015-04-14

瑞士製藥巨擘羅氏大藥廠(Roche)今天宣佈入股美國分子與基因組分析業者基礎醫學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取得絕大多數股權,惟入股金額不詳。

羅氏是世界最大癌症用藥生產廠商,透過這次入股,將有助羅氏開發癌症免疫療法。

總部位在巴塞爾的羅氏早在2月就提議,欲買下在那斯達克股市掛牌的基礎醫學公司高達56.3%股權。

這次入股涉及基礎醫學公司流通在外股票與新股發行。

羅氏在聲明中指出:「羅氏這回透過公開出價收購的股票,加上羅氏與旗下子公司原已持有的股票,持股數量大概達2101萬9111股,相當於基礎醫學公司流通在外普通股的57%。」

1月時羅氏就暗示,有意以超過10億美元投資總部位在麻州劍橋(Cambridge)的基礎醫學公司。

在全球總共有8萬8500名員工的羅氏,去年營收合計達475億瑞郎(相當460億歐元與480億美元)。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13 下午 06:04:39                                                                                   第 42 篇回應

生技基金漲到外太空的三項理由
2015-04-13

前一陣子生技股ㄧ出現回檔,分析師就紛紛表示〔泡沫破裂,即將崩跌〕,這根本就是沒看過駱駝說馬背腫,完全沒搞懂生技股這幾年強勢上漲的真正理由!

1.持續上漲的主因是學術理論大突破!ㄧ點也不盲目:

回顧上ㄧ波生技股的王者輝瑞(PFE),1995年之後出現漲6~7倍的走勢,之後營收獲利大增,股價在高檔不墜。當年輝瑞能出現如此夢幻的走勢,得益於80年代學術界對心血管疾病以及膽固醇研究的重大突破。自1987年全球第一個他汀類藥物獲美國FDA批准上市後,這類降膽固醇藥就成了史上最成功,銷售金額最高的藥。2006年輝瑞的降膽固醇藥Lipitor一年銷售金額就高達130億美元。

過去10年,學術界又出現的多項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

最令人振奮的就是2004年現任台灣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醣蛋白研究上獲得重大成果,引起全球矚目。這項成功,讓癌症標靶藥物的研發飛速成長。早期癌症已不是絕症,反而漸漸變成需要定期服藥慢性病。這幾年標靶新藥已成為藥廠金雞母!Pharmacyclics(PCYC)這家藥企只有單一項抗癌新藥(淋巴癌藥)獲得FDA審查過關,4年內股價漲了50倍,最終210億美元的高價被大藥廠併購。由於巨型藥廠手中現金滿滿,又面臨專利到期懸崖,未來兩年重量級癌藥過關,併購大戲仍會不斷出現。

除了醣蛋白以外,學術界在RNA基因研究上也突破。200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發現了RNA干擾現象,讓過去棘手的RNA疾病出現治癒曙光。(流感、C型肝炎、愛滋病、伊波拉都是RNA病毒) 。過去C型肝炎相當難治癒,又容易病變成肝硬化與肝癌,2014年GILD研發出新藥,標準療程口服新藥12周就能痊癒。但整個療程要價高達280萬台幣,令人咋舌。.未來幾年藥廠必將全力競逐這塊大餅。

第三個重大的突破是免疫療法。.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就是頒給3 名發現啟動先天免疫機能方法的學者。只不過至今尚未出現免疫療法通過審核的新藥。台灣的上櫃生技股浩鼎(4174)正在全力競逐成為全世界第一家免疫療法成功的藥企。它成功!

根據90年代經驗,一項學理的大突破,可以造成大約6~7年的新藥研發熱潮。這波新藥股與生技股大爆發,起點是2011年,可望持續到2017年以後。

2.美國新藥審核制度大改變:

美國國會於 1992 年通過「處方藥使用者費用法案」(Prescription Drug User Fee Act, PDUFA),讓美國藥物管理局直接向廠商收取審查規費,用來聘僱專業人士,加速審查時間。FDA不斷調高收費,效果卓著。25年前一檔新藥送審,平均要34個月才知會不會通過,到了2012年已縮短到平均15個月。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10 下午 01:41:42                                                                                   第 41 篇回應

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發展迅猛
2015-04-10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將於4月18日舉行,作為全新的抗腫瘤治療方法,細胞免疫治療有望引發全球醫學界關注。制藥企業默沙東將在會議上公布PD-1免疫療法Keytruda(pembrolizumab)用於晚期黑色素瘤一線治療的最新數據,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新贏家。此外,4月8日美國誕生了首個免疫療法股票指數。
今年以來,細胞免疫治療漸漸走入公眾視野,它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治療腫瘤,即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國際藥企的研發熱點。腫瘤免疫治療主要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免疫檢驗點單克隆抗體、過繼T細胞療法、腫瘤疫苗等方法,是世界目前惟一有希望完全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花旗銀行預測,未來10年,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將用於60%的晚期癌症患者,可能成為全球潛在的最大藥物類別,2023年銷售額將超過350億美元。有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表示,腫瘤的免疫治療方法有望治療60%以上腫瘤種類,或將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下一座金礦。
這種趨勢蔓延到了美國資本市場。眾多的生物醫藥公司都競相開發腫瘤免疫療法,並通過IPO獲得了華爾街資本家的大力支持。上周,Aduro醫藥公司再次向市場提交了IPO申請,計劃融資8600萬美元。此舉也透露出華爾街的投資家對腫瘤免疫療法熱情不減。
在國內,免疫療法也已悄然風生水起。上証報資訊獲悉,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已納入國家醫保治療項目範圍。山西、陝西、江蘇等地的一些市縣均能享受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癌症技術的醫保報銷。國內多家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布局該領域的研發。隨著監管成熟,我國細胞治療產業將進入良性快速發展時期,甚至可能出現以藥品形式獲批的產品。
上市公司方面,雙鷺藥業子公司邁迪生物擁有免疫細胞藥物載體基礎和臨床研究平台,與國內十余家三級甲等醫院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臨床治療工作,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已經獲得專利,累計為1.6萬人提供相關治療,為遼寧省免疫細胞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香雪制藥去年與解放軍第458醫院簽署了《第458醫院與香雪制藥聯合建立特異性T細胞治療新技術臨床研究中心技術合作項目協議書》,特異性T細胞治療是可能治愈腫瘤的先進技術,主要針對以肺癌、肝癌和黑色素瘤為主的惡性實體瘤,具備進行臨床轉化的技術條件。細胞治療有望成為公司發展的新成長點。海欣股份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術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的“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並且獲得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管總局批准的,針對晚期大腸癌的治療性藥物。該項目是國家863項目之一,2012年7月獲准進入Ⅲ期臨床,去年確立完Ⅲ期臨床方案。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8 上午 09:11:30                                                                                   第 40 篇回應

"光輝"技術授權,收取權利金的案子也很多。
有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搜尋。
馬來西亞--凱兒庫,到最後是否還是選擇鑫品當它的事業伙伴?大家繼續關注下去。
"免疫細胞療法"越來越受創投的重視,未來的錢景一定大有看頭。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7 下午 07:56:52                                                                                   第 39 篇回應

以後發先至躋身生技A咖的宣明智,積極搶食大陸生技大餅!繼轉投資的互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興業建構兩岸搭橋平台。
交大天使基金、互貴興業也繼續投資新創公司。
以時間點來說,應為大陸吉林參訪團。

以下是我個人的短見,希望大家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1.鑫品在103年的新聞稿中聲明,在104年前半年會與馬來西亞--凱兒庫簽定合作條約,結果會如何請大家視目以待?
2.創投要投資一家公司時,要花3~6個月做評估。
3.宣董如果不認同李董的實力,會約請他參加大陸吉林參訪團嗎?
4.鑫品在業界知名度或許高過光輝?宣董為何沒約藩董參加吉林參訪團?
5.光輝的實力會輸鑫品嗎?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LX10137460 發表時間:2015/4/7 下午 05:44:46                                                                                   第 38 篇回應

陸幹細胞商機千億 3台廠跑第一

光輝沒在榜上喔! 之前貓大大提到 宣捷的記者會上有 李醫師列席,不知宣捷可不可能攜手光輝呢?
還是期待快點掛牌 ^_^
宣捷 的股票好像買不到耶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7 上午 09:21:05                                                                                   第 37 篇回應

陸幹細胞商機千億 3台廠跑第一
2015/04/07

 中國大陸千億人民幣幹細胞產業商機誘人,《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將出爐下,近期大陸幹細胞類股強漲,而宣捷、F-太景、鑫品也因率先搶進佈局,有機會分食大餅。

宣捷總經理宣昶有表示,該公司繼2014年年底取得大陸「外商幹細胞組織庫儲存執照」,成為首家台灣和外商在大陸幹細胞儲存公司後,今年預計斥資3億人民幣分別在瀋陽、北京 、上海建置儲存庫,其中,瀋陽和上海預計今年可完成並營業,北京則希望年底建置完成。

由科技大老宣明智投資的宣捷集團,近年積極在兩岸佈局幹細胞事業。宣昶有說,宣捷已擁有華人最大的商業幹細胞庫,儲存的幹細胞除應用於抗衰老外,最大的目的是要投入疾病治療領域。

太景將與中國血液醫學重鎮,位於天津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合作,將針對血癌病人展開以化療增敏為適應癥的二期臨床試驗。

目前太景已和神隆簽署合作協議,將委由神隆常熟廠生產原料藥,法人估計,布利沙福潛在商機約數十億美元。

至於以成人免疫細胞儲存為主的鑫品,則與中國大陸上市公司冠昊生技簽訂免疫細胞儲存技術授權合約,鑫品已於今年1月8日公告收取第二期款項600萬人民幣,該技術授權款項並已依合約全數收足。

備受關注的大陸幹細胞產業,日前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制定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並於近期開始公開徵求意見,此舉將有助於幹細胞藥物審批加速,讓幹細胞臨床研究與應用將更加活躍下,包括投入幹細胞領域的中源協和(幹細胞庫、兩款幹細胞藥物、多個治療臨床技術)、國際醫學(漢氏聯合擁有胎盤相關幹細胞庫、臨床治療技術)、冠昊生物(與北大合作多個幹細胞研發項目)股價也備受矚目。

根據visiongain提供的市場調研資料,預計到2016年,大陸幹細胞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千億人民幣。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5 下午 06:24:05                                                                                   第 36 篇回應

吸菸會讓超級病毒更強
2015-04-04

最新的研究證明,吸菸不僅有害健康,更可以讓超級細菌更加強壯,對各種抗生素的抗藥性更強。

《今日美國》4月4日引述研究小組組長、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亞歷山大(Laura Crotty Alexander):「我們都知道吸菸會損害人的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其更不利的一面,(香菸燃燒產生)的煙霧可以加持入侵的細菌,讓它們更加強壯。」

研究團隊在醫療日報Eureka Alert上發表文章,指出,暴露在香菸煙霧中的超級細菌更加活躍,更難以被消滅,彷彿煙霧可以讓超級細菌啟動其自我警告系統,增強其防禦能力。

文章介紹,學者採用了兩組分別被香菸燻過和沒燻過的MRSA超級細菌,植入免疫細胞看反應,發現被煙燻過的MRSA細菌難以被殺死,被煙燻的越多,越難被殺死,反而可以傷害免疫細胞。

研究認為,香菸對人體對抗超級細菌的殺傷力極大,因為香菸本身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在此基礎上再增強超級細菌的抗藥性,會導致吸菸人的身體更難以應對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是指暴露在一種或多種抗生素中仍可以生存的細菌,人類一旦感染了這類細菌,現有藥物很難將這些細菌殺死。

超級細菌目前常見的有MRSA(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VISA(萬古黴素敏感性減低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抗萬古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ESBL(超廣效β-內醯胺酶)、VRE(抗萬古黴素腸球菌)、MRAB(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 CRE(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等,其中MRSA最常見。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4 下午 07:42:59                                                                                   第 35 篇回應

宣捷研新藥 欲進軍陸一帶一路
2015年04月04日

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領軍的宣捷生物科技公司,瞄準未來50年的革命性醫療創新,總經理宣昶有3日在《旺報》與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合辦的「2015第五屆滬台論壇」上透露,正全力開發幹細胞新藥。目前宣捷已擁有全球最大胎盤幹細胞庫,並正籌設細胞產程中心,生產用於人體的產品,邁向國際人體臨床試驗。

具有再生修復功能的幹細胞,是未來醫療的希望所寄。許多無藥可醫的罕見疾病,可望透過輸入幹細胞治癒。2009年,新加坡一名女童以自體臍帶血幹細胞治療大腦性麻痹症,是新加坡首例。整個療程只需30分鐘,住院一天即可出院。未來,隨著幹細胞新藥的進化,即使沒有在出生時儲存臍帶血幹細胞,仍可以使用幹細胞藥品治療。

轉移目標 保領先地位

宣昶有應邀在「2015第五屆滬台論壇」分組論壇,就兩岸生技產業發展合作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頒給了英國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細胞研究所主任長山中伸彌,這代表幹細胞已被世界認可,幹細胞產業時代將快速到來。隨著法規的制定和頒布,幹細胞治療已逐步正規化,2011年第一個間質幹細胞產品上市後,依循各國法規流程,至今已有多項產品上市。

兩岸生技產業發展促進會祕書長郭加泳指出,交通大學在1964年創設台灣首個半導體實驗室,在1976年獲RCA技轉,隨後由交大校友興辦的聯華電子創立,交大可謂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孵化器;50年前的眼光,帶給台灣50年來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郭加泳表示,未來,交大眼光轉向生醫資電(BioICT),不僅在課程規畫上積極調整,也成立了天使投資俱樂部,目標就是在生醫產業確立領先地位。

宣捷的業務包含新藥研發、幹細胞儲存與產前檢測,現今宣捷已建立華人最大的胎盤、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儲存庫,同時,宣捷正規畫籌設符合PIC/S GMP標準之細胞產程中心,生產可用於人體之產品,邁向國際人體臨床試驗。宣捷更整合電機、資訊、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等領域,大量分析間質幹細胞之特性與細胞鑑定。

幹細胞儲存庫新世代

宣昶有表示,宣捷盼能在合法依規的前提下,將胎盤間充質幹細胞獨特的儲存與研發技術、產前檢測、基因檢測等項目發展到中國大陸,開展幹細胞儲存庫的新世代。

同時,醫療健康屬於基礎設施建設,大陸正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路),是以亞投行為工具,以亞洲地區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宣捷也願意共襄盛舉。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4 下午 07:07:22                                                                                   第 34 篇回應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安斯泰來簽署選擇權協定
2015-04-04

安斯泰來製藥集團(Astellas Pharma Inc.) 和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今天宣佈,雙方簽署了一份選擇權協議,將為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病人研究和開發新的治療方案。

此次合作將賦予安斯泰來選擇權,讓該公司能在Ib期研究結束的時候,最先進行全球獨家許可談判,範圍可覆蓋由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進行的Ia和Ib期研究。雙方簽署的協議還包括最多提供2600萬美元的權利金和研發資金。

這項合作將重點關注h8F4技術,這是由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幹細胞移植和細胞療法教授Jeffrey Molldrem博士發明的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h8F4抗體主要鎖定名為「PR1/HLA-A2」的HLA限制性多 ,後者可以在癌細胞和癌症幹細胞中進行表達。Molldrem將同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下屬腫瘤類生物製劑和免疫療法轉化研究(ORBIT)平臺的執行總監Carlo Toniatti博士一起領導關於h8F4的研究工作。

Molldrem說:「現有的侵襲性白血病治療方法通常都是有毒的。而我們想要為這些目前治療效果不佳的侵襲性癌症,開發出一種更加安全但又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不幸的是,將試驗室的全新發現推入進藥物開發階段,在歷史上一直都充滿挑戰。我們希望與安斯泰來進行這項重要合作,將能讓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將病人急需的抗體治療方案送到病床上。」

安斯泰來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中好彥(Yoshihiko Hatanaka)則評論說:「h8F4擁有徹底全新的抗腫瘤活性,而此次合作能夠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安斯泰來帶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首創抗體藥物的良好機會。安斯泰來會繼續通過內部開發和外部合作,來關注開發難治疾病方面的全新療法。」

單克隆抗體在腫瘤學方面頗為常見,但是事實表明,針對HLA限制性多 生成抗體並非易事。為了開發切實可行的抗體藥物,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創建了ORBIT平臺,以便為其「登月計畫」集中進行這樣的研究。「登月計畫」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旨在加快將科學發現轉化為臨床成果的速度,並顯著降低癌症死亡率。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總裁Ronald DePinho博士表示:「此次與安斯泰來合作,為我們加快提供癌症治療解決方案的『登月計畫』,提供了強大助力。這是令人振奮的癌症藥物開發時刻,我很榮幸像Molldrem博士和Toniatti博士這樣的卓越科學家能夠領導這方面的工作。雖然髓細胞癌症的確對標準療法反應不佳,但是h8F4這種全新的解決方案看上去很有希望。」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3 下午 08:21:21                                                                                   第 33 篇回應

幹細胞政策望放開 上市公司將享萬億市場蛋糕
2015-04-03

為規範並促進我國幹細胞臨床研究,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同組織制定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近日,兩部門披露了關於征求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意見的函。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此前暫停任何幹細胞領域的申報項目的禁令有望放開,幹細胞產業尤其是治療領域即將迎來春天。不過,一些人士表示並不樂觀。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此次相關部門只是制定的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而幹細胞臨床應用等領域並未放開,這也意味著幹細胞治療領域暫時還不能在經濟效益上有所體現。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士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此前幹細胞研究領域出現了魚龍混雜的現象,一些醫療機構將並未成熟的所謂的幹細胞技術應用於治療,產生了不良影響。國家推出這一政策是為了規範這一行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從根本上是為了促進這一行業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際上在幹細胞領域進行研究的國家很多,但推出的產品很少。“我們認為在國內這還是一個相對未成熟的領域,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資金支持,所以暫時不會投資”。

幹細胞政策有望放開
日前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制定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並於近期開始公開征求意見。

幹細胞臨床研究指應用人自體或異體來源的幹細胞經體外操作後輸入(或植入)人體,用於疾病預防或治療的臨床研究。據了解,由於幹細胞能夠分化成其他細胞,業內認為對它的研究為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帶來了可能,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症、糖尿病、慢性心臟病,甚至癌症。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項世界前沿發現還未形成產業化,但市場上卻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許多醫療機構、創業公司打著幹細胞的招牌進行所謂的治療。

這樣的案例不斷的累積,也使得國家開始加強這一領域的整頓、監管。此前,國家衛生部、食藥監總局曾暫停受理任何幹細胞領域的申報項目。

這一次,在兩部門發放的《辦法》中指出,機構不得向受試者收取幹細胞臨床研究相關費用,不得發布或變相發布幹細胞臨床研究廣告。“國家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防止機構打著幹細胞的幌子進行商業化行為”。史立臣向記者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辦法》提出,醫療機構按要求完成幹細胞臨床研究後,不得直接進入臨床應用;如申請藥品注冊臨床試驗,可將已獲得的臨床研究結果作為技術性申報資料提交並用於藥品評價。《辦法》提出自文件發布之日起,幹細胞治療相關技術不再按照第三類醫療技術管理。

“這意味著幹細胞領域的臨床引用還未放開,幹細胞治療等商業化行為還屬於違法行為”。史立臣解釋稱。

此外,據媒體報道,除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外,《幹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和《幹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和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這兩大管理制度的推行也遲遲未落地。

資本掘金萬億元市場
據Visiongain提供的市場調研數據,預計到2016年,國內幹細胞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此外,有數據預測,到2020 年全球幹細胞產業規模將達到4000 億美元。巨大的市場預期,使得眾多投資者的關注蜂擁而至。

幹細胞產業鏈分為上游存儲、中游研發和下游臨床應用。在上市公司領域,從事與幹細胞研究相關的上市公司有中源協和、冠昊生物、復星醫藥、國際醫學等。
中源協和在幹細胞領域的發展是使足了勁兒。2014年,中源協和收購了估值約8億元的執誠生物100%股權,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公司以掛牌價格約12598.12萬元收購了後者持有的協和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33%股權等。此外,公司還設立了總規模為50億元的並購基金,該基金投資的領域就包括免疫細胞存儲與細胞治療的項目或企業、幹細胞和基因生物資源庫等。

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中源協和的股價也是水漲船高。“中源協和是國內發展幹細胞領域比較早的上市公司,外界對其期待也比較高”。上述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過,幹細胞領域的研究仍面臨諸多挑戰。今年3月17日,中源協和發布公告稱,下屬公司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網站獲悉,公司下屬公司天津和澤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和和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抗肝纖維化注射液因不符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規定,注冊申請未獲批准。此前市場曾預期這有望是幹細胞新政發布後第一個獲批臨床的幹細胞藥物。

“這也顯示了幹細胞研究的難度。幹細胞研究的路還很長,需要時間和資金上的支持”。上述行業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幹細胞研究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進行商業化的應用還需要時間。

“資本市場看的是概念預期,但我們更多的看重這個領域的成熟度和發展預期”。上述投資人士告訴記者。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Chen10137456 發表時間:2015/4/2 下午 09:42:15                                                                                   第 32 篇回應

現在換股併購有證所稅問題,應考量股東的最大利益。如不涉及併購,僅需公司改名成控股公司,再依業務或地區分割成立多家子公司。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4/2 下午 08:17:25                                                                                   第 31 篇回應

依李老闆的作法,他會以股東最大利益為出發點。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LX10137460 發表時間:2015/4/2 下午 06:16:06                                                                                   第 30 篇回應

今天收到公司文件,說得另成立控股公司,將股東持股轉成持有控股公司股票。
這樣一來不知對上興櫃的進度會推遲多久?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7 下午 07:52:39                                                                                   第 29 篇回應

精准醫療千億市場開啓 關注三大細分板塊
2015-03-27

在日前科技部召開的會議上,有專家透露中國精准醫療計劃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啓動,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將投入600億元開發精准醫療市場。
 
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准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今後五年增速預計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三到四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如果國內對遺傳學診斷、腫瘤治療放開,其市場容量超乎想像,其中僅新生兒篩查市場空間就超過300億,而目前國內的相關行業僅僅剛剛起步。而腫瘤免疫治療全球市場規模高達300億美元。
 
機構認爲,精准醫療、幹細胞治療作爲提高我國健康水平的新型醫療方式,目前正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包括基因測序在內政策的放開打開了精准醫療的産業化大門,在我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及新生兒的殘疾率嚴峻的背景下,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另外國家對幹細胞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上升,接下來三大産業政策也有望較快落地將開啓暫停幾年的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市場。因此可繼續關注精准醫療特別是基因測序及幹細胞等精准醫療新興投資主題。
 
投資機會方面,可關注以下三大細分板塊:
 
1、全球精准醫療規模快速增長,基因測序强勢崛起。
 
2、隨著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行業規範陸續出臺,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利好龍頭公司。
 
3、國內幹細胞政策即將鬆綁,其産業前景廣闊。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7 下午 07:49:32                                                                                   第 28 篇回應

保德信:醫療保健類股可望受惠
2015年03月27日

本周起,國際重要醫學會議即將輪番登場,保德信投信強調,一旦會議中有正面的研發或臨床實驗結果發表,醫療保健類股基金表現可望受惠。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今年以來,全球醫療生化產業表現優於其他產業,企業持續併購及創新,預期第2季重量級的醫學會議陸續舉辦,以及各次產業投入研發,將使整體產業維持成長。

江宜虔舉例,每年美國腫瘤學會年會堪稱全球最重要醫學會議之一,今年會議即將在29日登場,由於腫瘤(癌症)相關藥品目前全球銷售量最大,若會議中,出現正面臨床實驗結果,往往有助拉抬許多醫療保健公司的股價預期。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新藥審核腳步愈來愈快,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41項新藥,數量創下18年來紀錄;而免疫療法等突破性進展,預料將使新藥進入另一波高速成長期。

此外,去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併購金額達到2,500億美元,是近15年來新高,江宜虔分析,除產業整併趨勢,在低通膨下,醫藥類物價成長動能遠高於一般消費品,也讓醫療類股獲利成長有較大上修空間。

江宜虔說,今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主要觀察重點,包括創新藥品持續研發成果、生技學名藥在美國審核進度,各項創新醫療器材新產品銷售狀況,及美國政府針對歐巴馬醫療保險提供補貼及保險交易平台的合法性確認等。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6 下午 09:11:26                                                                                   第 27 篇回應

细胞免疫治疗必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2015-03-26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个性化医疗激动人心的进步,尤其是肿瘤领域。手术、放疗、化疗、中医、细胞免疫治疗,都验证着肿瘤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展望肿瘤未来发展,我们发现:癌症病发率越来越高,癌症治疗阻碍也越高,传统治疗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而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癌症治疗的临床应用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并引领着肿瘤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

  早在1894年,美国医师Coley首先利用细菌毒素治疗肉瘤,开启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之路;1973年,拉尔夫斯坦曼博士发现了激活抗肿瘤免疫系统的奥秘,并成功利用其将自己晚期胰腺癌的6个月生命延长了4年之久;2011、2012年,其成就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所确认;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日本等多个西方国家和组织相继开展临床研究与应用工作;2009年,我国卫生部审核批准“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应用于癌症。同年,北京二炮总医院细胞免疫中心也顺利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展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科室。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钻研,我院已成功将细胞免疫治疗技术革新升级,即STC特异性靶向性免疫治疗,帮助了数万例癌患恢复了健康。

成为肿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必然

  据知名肿瘤专家李慧敏主任介绍,传统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杀瘤不彻底、易复发、易转移、癌患易产生耐药性、对放化疗不敏感等问题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细胞免疫疗法的革新升级恰到好处的将这些问题“一网打尽”,取得了肿瘤技术的重大突破。

  原来,尽管手术一直是早期癌症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能够直接迅速的全部或局部切除肿瘤病灶,可仍有肿瘤远端转移的安全隐患;放化疗虽适用全身范围的杀瘤,短期内效果明显,却会造成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一损俱损”,降低人体免疫力;尤其是化疗易引起巨大副作用,一旦潜伏期的癌细胞苏醒,人体将成为无可防守的战区,任由癌细胞肆虐。这时候,肿瘤治疗就遇到了一个瓶颈问题,即手术、放化疗在治疗癌症过程中本身就损害人体免疫力,且副作用大,严重影响癌患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而细胞免疫治疗是兼备“安全、无副作用”的双重特效,恰逢其时的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STC特异性靶向免疫治疗,具有靶向精准杀瘤的特性,不仅不会对自身免疫系统造成伤害,还能激发免疫系统的修复重建,促进免疫细胞再生,改善免疫力,从而提高自身免疫细胞杀癌的自我防御能力,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和生存期,实现癌患的快速康复!

细胞免疫治疗安全、高效

  据悉,细胞免疫治疗是通过“采血—培养—回输”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治疗流程跟普通的“输液”差不多,患者无需住院,不仅治疗周期缩短,且安全高效,保证了稳定疗效,从根本上加强了癌患免疫细胞的抗癌能力,减少复发转移的可能?IMG SRC="/WF_SQL_XSRF.html">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5 下午 06:48:23                                                                                   第 26 篇回應

霾害懸浮微粒 恐提高乳癌罹患率
2015-03-25

採訪諮詢:永承診所 池永昌院長

近年來,中國因為工業發展所引起的霾害問題日趨嚴重,台灣也深受其害;光是2014年冬季,霾害隨著冷氣團的來襲已經至少侵台6次!乳房專科池永昌醫師表示,過去我們以為霾害只會侵害人體的呼吸道器官,然而近來研究顯示,霾害也是提高乳癌發生率的重要原因;國內研究報告甚至指出,居住在高汙染地區的婦女,因為乳癌而死亡的機率是其他縣市的1.19倍,顯示空氣汙染對於乳癌罹患率影響甚鉅。

鎘、PAHs是造成乳癌的殺手

霾害到底有多可怕?池永昌醫師指出,科學發現,目前已知會導致乳癌的化學物質約有216種,其中的35種就分布在空氣中,尤其是霾害越嚴重的地區,致癌物質就越多。

霾害最常被人談起的即是「鎘」以及「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AHs),池永昌醫師說,鎘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的半衰期長達20年之久,長期暴露在含有鎘的空氣中,除了造成腎臟及肺部的損害,還可能誘發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至於PAHs,我們曉得它是煤炭、燃油、瓦斯或其他有機物質,因燃燒不完全所形成,一旦人體暴露於其中,研究指出恐會造成皮膚癌、乳癌的發生。

口罩無法完全阻隔 六大原則遠離霾害威脅

或許你會說,只要出門時配戴口罩就好啦?池永昌醫師嚴肅地說,事實上,霾害是一種非常微小的有毒物質,就算帶著口罩,這些細小的霾害分子仍然可以輕易進入人體,隨著血液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及循環系統。

空氣汙染在所難免,有鑒於此,池醫師表示若能從自身管理做起,遠離霾害區、養成運動及均衡飲食等習慣,仍然可以降低乳癌的發生率。以下池醫師歸納幾項原則供大家參考:

1.遠離霾害地區:大陸一直飽受霾害的困擾,旅遊時儘量避免到大陸;此外,若氣象報導預告空氣品質差時,也儘量不要出門,尤其是免疫力較低的老人及小孩。

2.不要抽菸,更不要吸二手菸:抽菸會造成不完全燃燒的有害物質,如剛剛談到的鎘及PAHs。

3.維持適當體重:不管年齡分布為何,只要能均衡飲食,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攝入,可有效預防乳癌的發生。

4.每日半小時運動:因為運動時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雌激素,可預防乳癌。

5.避免刺激性飲料:像是咖啡、酒類等都應避免。

6.30歲前哺乳:研究指出,哺乳可降低50%乳癌發生的機率!不要以為20幾歲乳房長大了就代表發育完全,事實上,乳房需要經過懷孕以及4個月的哺乳後,讓乳房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也才算是發育完全。

定期乳房篩檢為預防乳癌的關鍵

除了自身的健康管理外,池永昌醫師建議,女性應定期進行乳房篩檢。在儀器的選擇上,倒不必是昂貴的核磁共振、斷層掃描等等,應該視自己的年齡層及風險程度來做個人化醫療的乳房篩檢,尤其是20幾歲的女性,應趁年輕就養成乳房定期篩檢的習慣。以下可分為幾個原則:

40歲以下的女性,建議每1至2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因乳房尚未成熟,儘量避免暴露於放射線之下)就可得知乳房的健康狀況;若想知道乳癌的風險程度高低,若可同時搭配乳房遠紅外熱像儀,檢測整個乳房及周圍組織的變化,藉著偵測與癌症相關的乳腺組織生理變化,顯示出異常細胞的活動,或許能提早偵測出可能發生乳癌的異常區域,提供早期預防介入的機會。

40歲以上的女性,則建議每年進行X光攝影,同時也建議搭配乳房遠紅外熱像儀,評估乳癌發生的風險程度。此外,池永昌醫師說,若本身是乳癌罹患的高危險群,就需搭配比較精密的磁振造影,或是基因檢測技術,來預防乳癌的發生。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4 下午 07:34:32                                                                                   第 25 篇回應

重量級醫藥會議登場 加持Q2生醫基金
2015/03/24

搶攻全球銀髮商機 佈局新藥研發趨勢

全球已開發國家出現人口老化,這是問題,也是商機,從本周起,國際重要醫學會議即將輪番登場,一旦會議中,有正面的研發或臨床實驗結果發表,醫療保健類股基金的表現可望受惠。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今年以來,全球醫療生化產業表現優於其他產業,企業持續併購及創新,預期第2季重量級的醫學會議陸續舉辦,以及各次產業投入研發,將使整體產業維持成長。

江宜虔進一步舉例,每年的美國腫瘤學會年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nnual Meeting)堪稱全球最重要的醫學會議之一,今年的會議即將在本周日(29日)登場,由於腫瘤(癌症)相關藥品目前全球銷售量最大,若會議中,出現正面的臨床實驗結果,往往有助拉抬許多醫療保健公司的股價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新藥審核腳步愈來愈快,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41項新藥,數量創下18年來紀錄;而免疫療法等突破性的進展,預料將使新藥進入另一波高速成長期。(資料來源:U.S. FDA,2014/12。)

此外,去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併購金額達到2,500億美元,是近15年來新高(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2015/1),江宜虔分析,除了產業整併趨勢,在低通膨之下,醫藥類物價成長動能遠高於一般消費品,也讓醫療類股獲利成長有較大上修空間。

江宜虔說,今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主要觀察重點包括:創新藥品持續研發的成果、生技學名藥在美國審核的進度,各項創新的醫療器材新產品銷售狀況,以及美國政府針對歐巴馬醫療保險提供補貼及保險交易平台的合法性確認等。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3 下午 07:42:34                                                                                   第 24 篇回應

淡季不淡 生技指數屢創新高
2015-03-23

預期2015年醫療生技產業持續由”ARMS”四大題材優勢支撐後市:Approval(新藥核准)、Research data(研發數據)、M&A(併購熱潮)及Surprising Earning release(獲利驚奇)。

市場趨勢分析:
雖然過去經驗來看,在一月財報季後,二、三月由於進入併購及實驗數據公佈淡季,股價也多半清淡,但近一個月截至3/19,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上漲4.2%,而NBI指數漲幅不但超過10%,且屢創新高,呈現淡季不淡行情,主要是受到免疫療法題材類股所推升。

美商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於今年2月27日向FDA提出申請抗癌新藥Opdivo的新藥查驗登記(NDA),僅僅4天就拿到藥證,創下有史以來最快核准速度,也遠早於6月22日才能取得藥證的預期。Opdivo是FDA核准首個對肺癌有效的抗PD-1藥物,治療原由在於人體的PD-1會阻止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細胞,而癌細胞能藉由PD-1騙過免疫系統避免遭到摧毀,Opdivo可藉由抑制PD-1作用,讓免疫系統重新認出癌細胞並消滅腫瘤,這樣的免疫療法成為當前癌症治療的熱門技術,如今形成投資人追逐的熱門題材,因而近期推升研究此領域的新興藥廠股價一路飆漲。據瑞士信貸預估,2020年此藥物將為必治妥施貴寶帶來85億美元年收入,此金額為該公司2014年營收159億美元一半以上。而MERCK的Keytruda可能是下一個受核准的NSCLC免疫療法藥物。

此外,在二月份仍有五項有價值的新藥獲得FDA核准,數量比一月份多。而二月份購併題材也仍然活絡,主要併購案共有四起,包括輝瑞Pfizer同意用168億美元買下美國藥物及醫療設備製造商Hospira,藉此強化學名藥和生技仿製藥(biosimilars)的產品線;加拿大藥業龍頭威朗製藥Valeant則提出用116億美元收購美國胃腸藥藥廠 Salix製藥,以增加新的胃腸藥產品線;美國醫療設備製造商Cyberonics則計劃與義大利同業Sorin Biomedical進行合併,以強化規模;美國第三大連鎖藥商Rite Aid將用20億美元買下藥品福利管理商Envision Pharmaceutical。

在IPO方面,二月份資本市場依舊活絡,僅比一月稍稍滑落。美國有5件IPO募得3億美元,而國際市場則有4件IPO募得2.7億美元。持續看好資金挹注醫藥產業,但未來需關注資本市場熱度是否能維持。

展望後市,從資金面觀察,歐洲QE為市場帶來資金流,金融市場信心面也已恢復,因此資金又重新流向成長型類股,醫療生技產業因此持續吸金。4月中旬美國癌症年會,以及5月底全球最重要的腫瘤學術年會ASCO將接連舉行,根據過去經驗,會議提出的數據題材在後續衍生的股價效應往往值得期待。

預期2015年醫療生技產業持續由”ARMS”四大題材優勢支撐後市,分別是Approval(新藥核准)、Research data(研發數據)、M&A(併購熱潮)及Surprising Earning release(獲利驚奇)。中長線來看,由於醫療生技產業具備源源不絕的技術創新題材,產業長線成長趨勢不會改變,同時市場也開始用2015年本益比進行評估,目前看來評價面不貴,因此建議已進場之投資人宜採Buy & Hold策略,若逢短線因素震盪回檔,都是投資人分批加碼或是進場佈局的好時點。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3 上午 08:57:20                                                                                   第 23 篇回應

癌症治療 免疫療法潮流崛起
2015/03/23

 癌症免疫療法(CANCER IMMUNOTHERAPY)潮流快速興起,以主動免疫療法治療CAR-T為機制的JUNO及KITE生技公司,去年底起股價在那斯達克市場強漲,也讓浩鼎受惠OBI-822臨床三期收案完成,最快將於2015年底解盲,而有機會掀起PK大戰。

法人指出,Kite以及Juno上市至今股價漲幅分別達2.8倍及1倍以上,而以上周五(3月20日)的市值來看,也高達30.07億美元及55.62億美元,都比浩鼎17.82億美元高;但在臨床進度上,Juno目前期臨床進度僅處於臨床一/二期,而浩鼎在台灣已完成三期收案,美國則在二期中,浩鼎OBI-822離藥物上市階段更為接近。浩鼎的股價顯然偏低。

KITE和JUNO主要研究發展方向為為單體化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療法,其機轉為透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T細胞,將其進行基因改造,使T細胞能成功辨識癌細胞,將其打回進患者體內而成功清除癌細胞,該公司出色的一期數據,2014年在美國癌症治療領域造成轟動。

CAR-T與過去癌症治療最大的差異在於,患者是透過自身的免疫系統治療癌症,而不需透過傳統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等被動療法清除癌細胞,效果亦顯著提升,目前已有優異的臨床數據證實。

生技專家表示,CAR-T療法雖極具潛力,不過,T細胞基因改造因人而異,單一癌症患者的T細胞並無法用於其他癌症患者,未來在治療上勢必相當昂貴,難以造福廣大群眾。

反觀浩鼎的OBI-822,其機轉是以癌細胞表面大量呈現的多醣體抗原為標的(Globo H),刺激人體免疫反應,使人體免疫系統能辨識並消滅具有Globo H的癌細胞,亦為主動免疫療法的一種,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多達14種癌症表面皆有Globo H醣抗原呈現;也就是相較於CAR-T療法,浩鼎的OBI-822僅須透過注射少量藥物變能使患者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更顯示其具有的商業價值。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22 下午 06:47:38                                                                                   第 22 篇回應

全球抗癌藥物市場成長快速,根據GlobalData預估,2014到2018年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5%。加上市場看好免疫療法是未來癌症治療主流,花旗環球證券預估到2023年時,免疫療法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50億美元,商機龐大。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16 下午 07:19:14                                                                                   第 21 篇回應

“掘金大醫藥”專訪分析師崔文亮:低估值並不劃算
2015-03-16 

在國家政策扶持與投資熱情高漲等諸多利好推動下,醫藥板塊近年來受到市場追捧與游資炒作,而整個醫藥產業正在通過不斷整合與並購融入新的血液,有人說醫藥股價的格偏高,有人覺得醫藥熱點已經爆發難以選股,然而沒有人會否認中國的醫藥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並且存在廣闊的投資機會。

為了在眾多醫藥題材與個股中篩選出最具價值的投資點,金融界網站推出“掘金大醫藥”主題策劃,對醫藥行業相關專家、優秀分析師、投資高手、上市公司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探究他們心目中醫藥產業的“金礦”源頭,本期采訪嘉賓為方正證券醫藥首席崔文亮。

訪談實錄:

1、金融界:醫藥行業一直是市場的關注熱點,而不同的題材與概念把醫藥行業股票劃分成若干個板塊,從投資角度來看,您認為哪些板塊具有潛力價值?

崔文亮:我認為的潛力板塊從最佳到有一定投資價值的依次為:

(1)慢病管理。

(2)醫藥新模式。

(3)醫療器械與服務。

(4)剛性治療和一線用藥。

(5)基因測序、干細胞、細胞免疫治療。

2、金融界:醫藥股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具有避險功能的股票,但是現在很多醫藥股已經成為市場炒作的熱點,您認為哪類醫藥題材股已經熱度過高,而哪些題材個股還存在投資機會?

崔文亮:我們認為上述板塊均存在投資機會,但不能簡單認為是炒作。盡管基因測序、干細胞、細胞免疫治療等板塊更多的是跟隨主題投資而上漲,但這些板塊實際上代表了未來醫療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和發展方向,從美股中都能夠找到相應的對標公司和對應關係,只不過當前上述領域由於更多處於非成熟化階段,利潤暫時不能夠充分體現,而容易被理解為簡單炒作。

3、金融界:在投資者選擇醫藥類股票中,他們除了題材與公司收益的考慮外,還有哪些重要指標具有參考價值?

崔文亮:我們認為公司的盈利模式和未來發展空間更多地能夠決定公司的估值水平及市值空間。

4、金融界:國家對醫藥產業的政策同樣是影響醫藥股走勢的重要因素,您認為今年哪些醫藥熱點將會受益於國家政策?

崔文亮:很多政策,如干細胞相關政策、處方藥網上銷售、血液透析中心放開相關政策等,另外招標加快同樣能夠使得部分藥品生產企業受益。

5、金融界:醫藥板塊當前已經抬升,但很多個股的估值依然處於低位,有待投資者挖掘,在此背景下您對投資者在選股時候有什么建議?

崔文亮:盡管低估值的醫藥股在業績反轉及新業務轉型時的彈性相對較大,同時存在估值修復的可能性,但低估值的醫藥股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瑕疵,比如市值較大、增長乏力,或者受到醫保控費和招標降價政策壓制等,所以要具體個股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13 上午 09:57:25                                                                                   第 20 篇回應

郭台銘宣明智 傳合攻生技
2015/03/13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12)日前往三峽愛物園追悼亡妻林淑如,近期大力投入生技領域的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意外現身,並與郭董私下談話約二小時,但兩人都未透露談話內容。外界猜測,雙方可能針對生技產業將有共同合作的計畫。

本月初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來台演講,郭台銘特地親自帶領馬雲參觀他捐給台大的「永齡生醫工程館」,一度引起市場揣測鴻海將與阿里一起打造生技醫療雲。

市場認為,一旦郭董、宣明智與馬雲攜手闖進生技領域,將結合鴻海硬體製造、宣明智在生技與半導體專業,以及馬雲在網路布局的優勢,將科技結合物聯網趨勢,讓醫療雲端成為業界「新顯學」。

宣明智近年積極在生技業布局,除了成立宣捷生技、宣捷幹細胞以搶進抗體藥物、再生醫學領域,更聯結兩岸產官學能量成立互貴興業,作為兩岸生技的平台與橋樑,並已經帶領多家生技前往東莞設立公司。

業界認為,宣明智在生技領域的整合能力,恰好可以補郭董與馬雲在這方面的不足,三方聯手將引發另一股生技投資熱潮。

林淑如10年前因乳癌辭世之後,郭台銘開始投入醫療生技相關領域,不僅推廣乳癌防治宣導活動、關注癌症預防及治療,還成立「永齡健康基金會」,更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名義,捐贈台大150億元興建癌症中心、質子中心,並發展生醫工程研究。宣明智稍晚接受本報電訪時表示,與郭台銘是多年好友,昨天偕同妻子陳淑珍同赴愛物園,探望郭台銘並追悼其亡妻林淑如逝世十周年,至於兩人談了什麼?宣明智不願透露。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11 下午 08:59:28                                                                                   第 19 篇回應

微波爐加熱令食物變質 吃多恐致癌
2015-03-10

食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致癌?這話題最近在微信上傳得沸沸揚揚的。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人類食用由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破壞身體的細胞及免疫系統,甚至會導致患上癌症。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微波爐著實提供了便捷的生活。然而,在德國,一般家庭中幾乎已經看不到微波爐了。
微波食物會產生變質
俄羅斯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論何種食物,一旦經過微波加熱,都會產生已知的致癌物,營養價值也減了少60%∼90%。肉類、奶類、穀物、水果和蔬菜都會產生引起癌症的化學物。
《微波輻射對健康的影響——微波爐》一書的作者Lita Lee博士,在書中寫道,微波烹飪的食物會產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她觀察了食用微波食品者的疾病狀況,發現其中淋巴紊亂的狀況,患者很容易得某些癌症,包括腸胃癌,並和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紊亂。
微波爐對食物和人體的傷害
根據俄羅斯的研究發現,肉類微波後會產生一種致癌物d-NitroSodienthanolanines;微波過的牛奶、水果、麥片,會將其中的氨基酸轉化為致癌物;蔬菜微波後,會將植物生物鹼(Plant Alkaloids)轉化成致癌物。
而有關微波爐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在俄羅斯、德國以及瑞士等國家,也都做了許多研究。發現以下這些結論:
1. 破壞腦組織。腦的傳播是靠磁波,微波爐處理過的食物,如長期食用,會中和腦磁波,使腦退化,磁波短路,此為長期副作用。
2. 微波爐食物,除了有致癌物之外,它還產生一堆不能為身體所吸收利用的不知名副產品。
3. 長期食用微波爐食物,使男女荷爾蒙分泌量減低或改變。
4. 微波爐食物的副產品是長期而永久性的殘存於人體內。
5. 食物中礦物質,維生素及營養大量減少,或改變成致癌物,以及許多不能為身體所分解的合成物。
6. 微波爐烹煮的食物,使蔬菜中的礦物質改變成會破壞人體的自由基。
7. 微波爐食物能引起胃癌,有些胃癌及腸癌,皆與吃太多微波爐食物有關。這或許解釋了何以美國人近些年來,患直腸癌的比例如此迅速增加。
8. 長期吃微波爐食物,易使身體產生大量癌細胞。
9. 長期攝取微波爐食物,由於其中營養已被破壞,將使身體免疫系統出問題。
10. 這樣的食物,終將使記憶退化,精神不集中,情緒不穩定,且理解力降低。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11 上午 09:12:45                                                                                   第 18 篇回應

胰臟癌抗體 減緩轉移速度
2015/03/11

胰臟癌很難被診斷,發現時通常都已經到了末期,讓醫生束手無策存活率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就是罹患胰臟癌,和病魔奮戰七年後過世。中研院成功將乳癌受體分子培養胰臟癌抗體,成功減緩癌細胞轉移速度,未來有機會研發治療胰臟癌的新藥物。

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帶領的研究團隊,過去30年來都專注在乳癌研究,發現乳癌受體分子「IL-17RB」可以有效減緩癌細胞生長和降低轉移能力。李文華表示,現在乳癌經過治療已經可以存活10年以上,但胰臟癌和腦癌仍是醫學難以突破的部分,7年前將「IL-17RB」拿來培養胰臟癌抗體,發現竟然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研院和台大醫院合作,檢視111個胰臟癌病人檢體,證實胰臟癌細胞表面會大量表現「IL-17RB」,而且「IL-17RB」的多寡和患者病情惡化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李文華表示,如果利用基因剔除法讓「IL-17RB」不再顯現,癌細胞便能安靜下來,可有效地減緩擴散速度。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培養「IL-17RB」抗體,已經成功將抗體培養出來,小鼠實驗中發現,有抗體的腫瘤鼠壽命延長一倍,顯示抗體已經在小鼠身上實驗成功。李文華表示,接下來就是將抗體人類化後,就能進入臨床試驗。

李文華指出,培養抗體人類化有個好處是副作用低,相對於化療對人體的衝擊小很多,目前研究團隊估計,短則幾個月慢則一到兩年就能讓抗體人類化,順利的話,五年內就能讓胰臟癌的新藥實際使用。

李文華強調,胰臟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八位,僅有20%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即使手術成功,仍有高達80%的患者出現轉移,數據統計,胰臟癌患者五年內的存活率低於10%,因此才將乳癌研究成果拿來用在胰臟癌上,希望能有突破性的發展,接下來也會將「IL-17RB」進行腦癌的研究。

這項研究成果日前也獲得國際指標專業期刊《醫學實驗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網站優先刊登。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11 上午 09:02:57                                                                                   第 17 篇回應

減緩胰臟癌轉移 台團隊研發治療抗體
2015/03/11

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8位,一年約有千位民眾罹癌,但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沒有好的藥物治療,死亡率高。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共組研究團隊,率先發現胰臟癌細胞表面的IL-17RB抗體可有效減緩癌細胞轉移。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表示,過去做乳癌受體分子「IL-17RB」研究已有進展,於是研究團隊嘗試將IL-17RB運用到胰臟癌,沒想到受體分子IL-17RB在胰臟癌細胞上的表現更活躍,因此進一步研發出專一攻擊IL-17RB受體分子的抗體,供治療使用。該研究發表在本期《醫學實驗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研究團隊將人類胰臟癌細胞注入小鼠胰臟中,2周後用把IL-17RB單株抗體注射到小鼠體內,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實驗組癌細胞不但沒有擴散,存活率還增加1倍,該抗體已申請專利,目前正在做人體抗體,完成後就可以進入臨床試驗。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田郁文表示,胰臟癌初期沒有症狀,所以8成的民眾發現罹癌時已轉移到其他器官,即使經過受手術切除,仍有8成民眾會在2年內復發或發生遠端轉移,現行的化療藥物僅可延長胰臟癌患者約3至6個月壽命,且有白血球下降、食欲不振、疲倦等副作用,至今仍沒有標靶藥物可用。

李文華說,罹患胰臟癌的高風險因子包含吸菸、二手菸、糖尿病、肥胖、酗酒、胰臟炎、暴飲暴食等,病程最快從發現到死亡僅兩個月,是各國極力研究的領域,期待IL-17RB抗體的新發現成盡快研發成新藥,嘉惠患者;除了胰臟癌細胞中大量表現,口腔癌、膀胱癌及腦瘤中也都有明顯反應,是下一步的研究目標。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10 下午 06:03:50                                                                                   第 16 篇回應

胰臟癌有解 台團隊研發出胰臟癌細胞抗體
2015年03月10日

中央研究院、中國醫藥大學、台大醫院組成的基因體研究團隊,日前成功研發出胰臟癌細胞抗體,並證實此抗體可減緩胰臟癌細胞轉移。創刊將近120年的國際指標專業期刊《醫學實驗期刊》,已於今年3月3日於網站優先刊登此論文以表重視。
 
這項研究由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領導,過去他已證實乳癌細胞表面有大量的受體分子IL-17RB,透過基因剔除,即可抑制受體,並有效減緩癌細胞的生長、轉移能力;經多年鑽研,李文華的研究團隊又發現,受體分子IL-17RB在胰臟癌的表現更活躍,且受體IL-17RB及其配體IL-17B的結合,正是胰臟癌細胞轉移的關鍵機制。
 
研究團隊解釋,受體是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配體則可與受體結合;配體在細胞內生成,然後離開細胞,經由血液或淋巴液,找到其他細胞表面與它相對應的受體,然後結合並產生作用,腫瘤細胞因此生長、惡化、轉移。在此過程中,配體負有類似傳遞訊息的任務。
 
在這次研究中,研究團隊與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田郁文、病理部醫師鄭永銘合作檢視111個胰臟癌病人檢體,證實胰臟癌細胞表面有大量受體分子IL-17RB,且數量愈多,患者病情惡化、轉移風險愈高,而配體IL-17B和細胞膜上的受體IL-17RB一旦結合,經癌細胞內的一連串反應,癌細胞便得以活化、加速轉移,但若經基因剔除法使IL-17RB不再出現,癌細胞將可「安靜」下來、減緩擴散。
 
獲此結論後,研究團隊便研發人工抗體來打擊IL-17RB的抗體供治療用,他們將人類胰臟癌細胞的IL-17RB蛋白打入小鼠體內,使其產生免疫反應及抗體,再抗體分離出來,且在實驗室內持續複製該抗體,最後再把抗體用於先前長出腫瘤的實驗鼠,結果證實不但腫瘤成長速度趨緩,癌細胞的轉移也大幅降低,實驗鼠壽命約延長1倍。
 
研究團隊指,受體IL-17RB在正常人體細胞的扮演的角色極微,也代表朝此方向研發出來的新藥,其副作用可能相對較低,是相當值得投入與期待的方向。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7 上午 10:19:55                                                                                   第 15 篇回應

癱瘓治療大突破 幹細胞播種 點燃希望
2015/03/07

脊髓損傷在醫學上一直是個棘手議題,1978年因主演「超人」一炮而紅的美國影星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1995年在一次馬術比賽時發生意外,頸椎嚴重受傷,導致全身癱瘓。此後,李維積極尋求治療方法,並致力於推動幹細胞研究。然而直到2004年10月10日離開人世時,李維仍未能重新站起來。

不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再生醫學研究團隊,今年1月16日在天津「中國武警腦科醫院」進行的一項手術,可能會為脊椎損傷患者帶來一線新希望。

據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陸媒報導,經過10餘年努力,中國已成功研製神經再生支架,結合間充質幹細胞將可引導脊髓再生。這項研究計畫的主持人中國科學院再生醫學實驗室主任戴建武指出,脊髓損傷及後續的病理、生理反應,會使患者漸進性的神經組織丟失,導致患者感覺運動功能喪失。

長久以來,臨床醫學曾嘗試眾多治療方法,但最終都宣告失敗,直至再生醫學興起,才為脊髓損傷治療帶來一絲曙光。戴建武表示,幹細胞具有修復和再生功能,國外曾有將幹細胞直接注入患者體內治療脊髓損傷的手術案例,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大陸此次手術不同之處在於,採用的是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結合間充質幹細胞來治療脊髓損傷。

戴建武解釋,「也就是將間充質幹細胞「種」在膠原蛋白做成的支架材料上。」他說,「把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到患者的脊髓損傷部位,在搭建脊髓神經再生橋樑的同時,也有利於重建再生的微環境。」

由於細胞通過腦脊液和血液流通,若單把幹細胞放進去,它就會「跑」到全身各處,很難在受損部位發揮作用,支架則能將幹細胞限制在受損部位,使其形成一定濃度,引導組織再生。此外,支架還能有橋樑作用。脊髓損傷壞死部位一般會長出阻礙神經組織連接再生的瘢痕,得將瘢痕清掉,再把支架材料填入,兩端好的神經組織,就能通過支架「橋接」,支架上事先「種」好的幹細胞,就能發揮作用。

膠原蛋白為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戴建武研究團隊曾利用膠原生物材料,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修復不孕症患者瘢痕化的子宮壁,引導子宮內膜再生,使不孕症患者順利懷孕產子。此次,他們也採取相同策略來修復脊髓損傷。

據稱,戴建武的團隊先前已對數十隻米格魯等實驗犬進行類似手術實驗,有近半數的癱瘓狗於術後成功站立。1月16日接受手術的是一名26歲患者,因車禍腦部和脊椎嚴重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報導指出,在歷經4個多小時手術後,患者未出現重大副作用,但能否因此恢復行走,還得看後續恢復情況。

大陸這項醫學新嘗試能否實現「超人」重新站起來的夢想,或許很快就會有答案。

中國治療脊椎損傷新法

基本原理:

將數根直徑不足1毫米、比頭髮還細的神經再生膠原支架,集成直徑2至4毫米的束狀,再根據患者受損脊髓空洞大小填入,並將間充質幹細胞「種」在支架上,讓兩側神經得以生長連結。

動物實驗成果:

曾進行大鼠和米格魯的長距離脊髓完全橫斷損傷修復動物實驗,共有168隻癱瘓米格魯參與,據稱約半數米格魯手術效果良好。

首批臨床試驗後續:

研究團隊將對患者進行1年的康復訓練,並對療效綜合分析,尋求改進治療方案,開展更大規模臨床試驗。

台灣脊椎損傷概況

原因:

外傷原因有:重傷壓傷、高處墜落、車禍、運動傷害和刀槍傷。

非外傷原因有:腫瘤、發炎和血管畸型。

人數:

據歐美流行病學統計,脊髓損傷發生率約為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據此推算,台灣脊髓損傷人數應超過2.3萬人,每年約新增1,000~1,200名案例。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7 上午 10:17:26                                                                                   第 14 篇回應

每天一包大薯 罹癌風險飆500倍
2015/03/07

喜愛薯條、洋芋片、不只會變胖,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發現,存在薯條、油條中「丙烯醯胺」,長期食用將造成基因缺損。學者以薯條推估,體重六十公斤成人,若長期每天吃下一包「大薯」,比起不吃薯條的人,罹癌風險大幅提高五百倍。

上述研究由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吳焜裕發表,丙烯醯胺普遍存於高溫炒炸的食物中,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人類可能有致癌性,澱粉類製品經高溫一百廿度油炸,幾乎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常見的薯條、薯餅、油條及洋芋片等,都含有丙烯醯胺;目前已知丙烯醯胺會攻擊人體基因,造成缺損突變,引發日後罹癌風險。

吳焜裕利用尿液檢驗丙烯醯胺代謝物,計算體內丙烯醯胺攝取量,分析國內六十六位民眾發現,無論有沒有抽菸習慣,尿液都可測得丙烯醯胺,研判這些代謝物來自日常飲食。

國際間未訂定對食品中丙烯醯胺限量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公斤成人每天丙烯醯胺的安全暴露量是一微克。依據衛福部食藥署前年調查市面產品丙烯醯胺含量,每公克薯條含丙烯醯胺零點三至零點四微克,以此估算,長期每天吃薯條一百五十公克就有致癌風險,相當於速食店的一包大薯條,或兩根半油條,甚至半包洋芋片。

許多上班族每日都要來一杯的咖啡也含有丙烯醯胺,主要是因為咖啡豆也經過高溫烘焙。吳焜裕表示,每公升咖啡含有廿五微克丙烯醯胺。依此估計,六十公斤成人每天約五杯(一杯約四百七十三西西)咖啡就會過量。

不過,吳焜裕強調,暴露量必須非常大,長期每天吃才有風險,但他也擔心,油炸食物廣受年輕族群喜愛,對年輕族群危害程度可能較高。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長期吃含有丙烯醯胺食物,損害基因,萬一修補不好,就會開啟罹癌之窗。

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表示,丙烯醯胺不是蓄意添加或環境汙染,馬鈴薯存放愈久丙烯醯胺含量也愈高,因此不會訂定國家限量標準,但呼籲民眾注意酥炸食品對健康的危害。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5 上午 09:31:50                                                                                   第 13 篇回應

郭董陪馬雲 探生醫秘密基地
2015/03/05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超級好朋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昨日展開「永齡生醫館」一日遊,一探鴻海從未對外曝光的生醫秘密基地,郭董不僅全程陪同,兩位科技大老還當場交換許多意見與未來合作的可能,旗下擁有健康雲的馬雲,和投資生醫多年的郭董,此行將激盪出什麼火花?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馬雲今年初才剛以旗下雲鋒基金的名義,豪砸5億元人民幣,投資廣藥白雲山,對預防醫學前景都看好的兩人,昨日連袂出現在永齡基金會所捐助興建的台大永齡生醫館;據悉此行係由馬雲主動提出,就是希望可以趕在離台前夕,見證一下郭董在生醫的佈局。

 郭董昨與馬雲及阿里巴巴技術長王堅一同進入生醫工程館秘密基地,不同於鴻海集團給人的傳統製造形象,窗外可以遠眺台大校園及101大樓的永齡生醫工程館,在設計上,採用較為鮮艷的色彩,比較像是矽谷新創公司的辦公室;永齡生醫館還特別針對不同的研發主題,開設了一間間的展示間,展示鴻海多年來重金研發的成果,從質子研發、食品安全檢測、健康穿戴式裝置,甚至智慧家庭生活和智慧醫療未來,都有涉獵。

 馬雲走訪每個展示間時,一直到不得不離開的最後一分鐘,才由郭董親自護送馬雲離開永齡、去趕搭飛機,結束來台的旋風行程。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5 上午 09:29:35                                                                                   第 12 篇回應

郭董馬雲 將合攻生技
經濟日報
2015/03/05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昨(4)日離台前拜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續談雙方合作計畫,馬雲並參觀鴻海旗下永齡生醫館,對生醫、癌症治療等領域表示興趣,為鴻海、阿里巴巴兩大集團未來合作面向添加想像。

郭台銘、馬雲本周已連續三天「形影不離」,兩人周一(2日)在杭州相聚,郭董還與淘寶商家交流;周二(3日)馬雲來台演講,郭董全程聆聽。昨日馬雲離台前,拜訪永齡生醫館,郭台銘還親送馬雲到機場,顯示兩人好交情。

馬雲對生醫部分與PM2.5(細懸浮微粒)相當關心,因為這對於大陸人民的健康及癌症治療有很大的關聯。馬雲並到永齡生醫工程館參觀,與郭台銘談後續的合作機會。

據悉,郭台銘原本預計在3日馬雲演講完後,約馬雲到永齡生醫館參觀,但馬雲行程滿檔,只好延至馬雲離台前會面。

會後,郭台銘甚至親自送馬雲到機場,直到上飛機前,兩人仍持續不斷談論阿里巴巴與鴻海未來合作的細節。

鴻海與阿里巴巴早已開始合作,日前鴻海與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鴻海將把杭州雲棲小鎮打造成軟硬體虛實整合的高科技基地,並參與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將和阿里巴巴等杭州企業深度合作。

鴻海旗下富士康與阿里巴巴先前也在雲端業務合作,富士康攜手阿里巴巴、北京世紀互聯建立「雲上貴州」新應用,是鴻海集團首度與阿里巴巴大規模合作,三方將共同投入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50億元),聯手打造雲端貴州。

馬雲先前在台灣受訪回應與鴻海合作面向時表示,未來還有更多合作項目將會一一揭露,帶給外界更多想像空間。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4 上午 10:12:57                                                                                   第 11 篇回應

空氣污染嚴重 歐洲43萬人喪命
2015/03/03

1份最新報告顯示,2011年時,全歐洲約有43萬人死於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空污因此是歐洲居民死因中,環境因素排名第1的頭號殺手。

前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播柴靜日前公布的「穹頂之下」紀錄片,討論中國大陸嚴重的空污問題,引發華人社會高度關注,短短數日影片點閱已超過1億7000萬次。但不光是大陸空氣污染情況嚴重,一向被認為環境優美、藍天白雲的歐洲也同樣面臨空污問題。

這份由歐洲環保署(EEA)今天發布的最新歐洲聯盟國家環境報告估計,2011年時,歐洲因為吸入有毒霧霾造成死亡的病例約有43萬例。英國是其中情況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包括倫敦等城市的空氣質量,在2030年前無法達到歐盟標準。

報告以柴油車為例指出,歐盟各國多透過政策鼓勵民眾使用排放量較低的柴油車,但柴油發動機會製造更多懸浮物與有毒氣體,反而對呼吸道較差的民眾、小孩與老人帶來健康上的傷害。

這份每5年公布1次的報告,對歐盟國家在致力於環境永續上的努力給予肯定,包括2000年到2011年間,綠能產業在歐盟的成長超過50%,歐盟整體碳排放量較1990年時下滑19%。

不過,報告也呼籲歐盟國家應在環保議題上更加努力,特別是空氣污染仍是歐洲居民死因中、環境因素排名第1的污染來源。報告警告若各國不正視這個議題,未來會有更多人因為吸入有毒物質而喪命。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3/4 上午 10:11:25                                                                                   第 10 篇回應

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常見迷思大公開座談會
聯合報
2015/03/04

謝顯堂表示:

室內不良空氣品質比室外空氣

污染更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因室內不良空氣品質死亡的人數(330萬人),高於因室外空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260萬人),其中以東南亞與西太平洋地區最為嚴重,這是只擔心室外空氣污染的學者所意想不到的。

減少台灣空氣污染以汽機車優先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空氣污染可分為「可減少」及「不可減少」兩部份。後者包括中國大陸飄過來的沙塵暴,或是空氣污染物經光化反應產生之二次污染物。近來研究指出,台灣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量相當大,這就屬於「可減少」的部分,公共衛生的精力與資源有限,應從大方向下手,減去對民眾危害健康最大的項目。

溫啟邦表示:

PM2.5代表顆粒的大小不是毒性

的大小

PM2.5中化學物質的組成因地而異,也因季節而有所不同。換句話說,相同濃度的PM2.5不一定會有一樣的毒性。Pope的研究結論「空氣污染中細懸浮微粒每增加10μg/m3PM2.5會增加8%肺癌死亡」的論述不是四海皆準,大概不適合於台灣情況。

PM2.5每分每秒的變異大有其

很大的研究限制存在

PM2.5的濃度因季節而異,因月份而異,每天都不同,甚至每秒都不同,這變化的範圍有10-100倍大,使用群體或個人之平均值做為代表,需要清楚告訴讀者背後之假設。有這麼大的不確定性存在,但是研究者卻輕率與各種健康後果作連結,忘記其不確定性的問題。

Pope的研究證據等級不高國內

引用學者多忽略研究限制

在流行病學的研究領域,證據的可信度是因研究方法而分優劣層級的,Pope的結論是基於生態學的關聯勉強成立。他將美國各城市空氣污染的資料與該城市肺癌高低或該城市平均壽命作連結,試圖找出其關連性,但卻沒有收集個別的PM2.5的資料,這是最嚴重的缺失,也沒有將個人肺癌患者與是否有吸菸史作關連。國際研究公認,造成肺癌最主要的原因,有86%都跟吸菸有關。

相對風險會騙人只在吸引媒體

注意

國內諸多研究學者利用POPE學者研究結論中的死亡風險,「每增加10μg/m3PM2.5會增加8%肺癌死亡」大做文章吸引媒體注意,但其實該風險是「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選取的對照組會影響數據產出的最後結果。顯然Pope是用美國城市居民當參照組,不是用台灣居民當對照組,所以他的結論怎能直接套用在台灣身上。

蔡善璞表示:

建立本土監測數據釐清PM2.5

來源

PM2.5來源及成因複雜,我們應建議台灣政府支持PM2.5來源及組成特性之相關研究,利用科學為基礎之監測技術來收集及充實PM2.5數據,加強環境教育來提供一般大眾正確、公正與客觀資訊。

加強民眾科普教育共同減少

PM2.5排放

應加強宣導台灣民眾採取相關對策來減少PM2.5排放,如照明採用省電燈泡、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及減少露天焚燒等。台灣最大的PM2.5來源為自然氣候與汽機車,大自然氣候的影響我們很多時候都無能為力,但多多利用大眾交通運輸卻是我們日常生活就能做到的。

陳昭文表示:

PM2.5的健康危害美國≠台灣

PM2.5是多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其對健康影響因組成不同而異。但世界各地的PM2.5組成的成份並非單一獨特,會受到空氣污染的濃度、地區地理分佈、季節等因素有所不同。其PM2.5的物理化學特性將取決於來源、成份、季節、溫度、地理等因素。

美國PM2.5冬季低、夏季高,全年平均12~15μg/m3

台灣PM2.5冬季高、夏季低,全年平均30.3μg/m3

美國環保署指出PM2.5可能不是

一個適當的污染指標

USEPA最近的(2010)風險評估報告中指出,由於PM2.5的成分因地域而有差異,以某地發展出的濃度與反應關係(concentration-response function),可能不適用於另一地區。而PM2.5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可能有交互作用,且所觀察的健康效應可能會受到PM2.5以外的干擾因子影響,故PM2.5可能不是一個適當的指標。

依影響程度擬定適切改善策略

為發展有效降低污染的策略,依不同來源之排放物評估其對空氣品質影響程度是相當重要的。需確認排放物的主要來源並依影響程度多寡加以排序,再以此為基礎擬訂降低與控制空污排放之策略。

索德赫爾福特表示:

看待台灣問題釐清污染來源

政府部門訂定標準是為保護民眾健康,所以該標準是建立在必需有化學成分毒性及濃度數據之上。台灣可能還需針對PM2.5做出更多研究,發展出屬於台灣自己本身的一套標準,直接利用美國的數據套用,不符合學術標準,也沒有科學精神。

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求得符合實情

的健康風險分析結果

政府可以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風險整合分析。分析需包含以下重要因素:交通資料、人體健康資料、土地使用率、人口學概況、地理地形調查、時間連續效應等。學者可以使用最佳合適的函數模式推估,以求得符合實情的健康風險分析結果。

路克喬森斯表示:

減少肺癌應首當降低菸霧危害

2013年,『空氣污染』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總署(WHO 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其中最嚴重?IMG SRC="/WF_SQL_XSRF.html">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6 上午 09:53:33                                                                                   第 9 篇回應

衛福部將討論基改嬰兒可行性
2015/02/26

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三親嬰兒」的國家,事實上,台灣醫界15年前就訂製過「基因改造嬰兒」,國內不孕症權威李茂盛教授曾透過「粒線體置換術」,增加不孕婦女懷孕機率,但當時被視為違反醫學倫理遭警告,中斷此項研究。

李茂盛說,英國通過這項法案,可說是醫界一大進步,「粒線體置換術」已經成熟,關鍵就在於官方的態度,衛生單位管太多,反而讓台灣醫界技術停滯、裹足不前。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指出,近十年來,醫學科技日新月異,歡迎李茂盛將「粒線體置換術」人體試驗計畫送至醫事司,未來將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基因改造嬰兒」的可行性。

李茂盛指出,他早在1997年即以「粒線體置換術」治療不孕症,前後協助15名不孕婦女,其中12人順利懷孕,生下寶寶。女性的粒線體如果有缺陷,就會影響卵子品質,難以著床、受精,導致不孕,「粒線體置換術」是將另一位健康婦女的粒線體植入不孕婦女的卵子中,促成懷孕。

由於大部分基因都在細胞核,且粒線體所帶有的基因有限,但透過「粒線體置換術」所誕生的寶寶,仍擁有一父二母的基因,因此引發醫學倫理爭議,儘管李茂盛時任衛生署不孕生殖諮詢委員會委員,仍遭警告。

「國家法令始終無法跟上醫學進步的速度」,李茂盛表示,為了造福不孕夫妻,他曾在10年前向醫學倫理委員會提送「粒線體置換術」人體試驗計畫,但被打了回票。

近幾年來,李茂盛仍致力於「粒線體置換術」動物試驗,經過置換健康粒線體後,粒線體殘缺的母鼠懷孕機率大幅增加,約增加五成至一倍之多。去年他從母鼠子宮內膜幹細胞萃取出健康粒線體,打入不孕母鼠體內,成功讓母鼠懷孕。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6 上午 09:51:03                                                                                   第 8 篇回應

英上議院通過 合法化「三親」寶寶
http://www.cdnews.com.tw 
2015-02-25
 英國上議院今天通過法案,使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合法化「三親」人工受精技術的國家。這項法案允許汲取3人的DNA創造寶寶胚胎,避免母親將遺傳性疾病傳給寶寶。

 上議院議員經過3個多小時辯論,投票通過這項變革,呼應下議院本月稍早的表決結果。

 「粒線體轉移療法」在人工受精上也被稱為「三親」,因為寶寶會接收來自母親、父親和1名女性捐贈者的DNA,因此胚胎是經過基因改造。

 中央社倫敦24日綜合外電報導,這項技術包括干預受精過程,移除作為細胞內小型能源電池的粒線體。如果粒線體有缺陷,可能引發遺傳疾病,像是致命心臟問題、肝衰竭、腦部疾病、失明與肌肉萎縮症。全球每6000個寶寶中就有1名生下來就患有嚴重粒線體疾病。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粒線體轉移療法會取得準媽媽卵子中的細胞核DNA,將它植入捐贈者移除DNA的卵子中。這個過程可在受精前或受精後進行。

 因此,胎兒最終將有爸爸媽媽的細胞核DNA,但粒線體DNA則來自女性捐贈者,而女性捐贈者DNA在胎兒基因所占比例將不到1%。

 儘管這項技術在英國和美國都還處於研究階段,專家說,如今法律障礙已克服,英國最快將在明年成為全球首個三親寶寶誕生的國家。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6 上午 09:41:05                                                                                   第 7 篇回應

回Cheng大大

預計前半年會公發。

"免疫療法"我形容它,像早期的7-11。
創業初期真的很需要各股東的支持與愛護。

利用閒暇的時間上網做功課。
"免疫療法"越來越受大藥廠的青睞。

前陣子偶然看到"生技大未來"的專題報導。
畫面的鏡頭,光輝李董坐在宣明智宣董旁,這是不是有什麼涵義?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cheng10136546 發表時間:2015/2/26 上午 08:48:01                                                                                   第 6 篇回應

請教貓大大~先前光輝有發簡訊表示公發之訊息您有接到嗎?內容大概是什麼?
據公司表示光輝生命醫學上半年會公發,近一次的現增公司已完成變更登記,申請上興櫃應不遠矣~

星友科技是值得追踨之個股,該公司預計第三季公發,應是要等2014年財報公布後再申請上興櫃,與義隆電結盟,在今年會大爆發,加上義隆電2015/3/3法說,勢必著眼指紋辨識按壓式晶片未來趨勢之發展。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5 下午 10:42:06                                                                                   第 5 篇回應

回LX大大

以下是我的淺見,希望您也能提出您的看法,大家互相切磋交流。
免疫療法可達到個人化醫療行為,也是大藥廠越來越重視的一塊大餅。

光輝生命醫學
優勢:負責人已獲得多張專利。
宣捷幹細胞
優勢:有富爸爸加持。
國璽幹細胞
較無研究。
鑫品
優勢:免疫細胞公司第一家上興櫃的公司。

鎖定的公司有
光輝生命醫學
星友科技(指紋辨識)
賽亞基因
南亞光電
必翔電能
中華海洋

買不到股票的公司
富田電機
心悅生醫(精神分裂症孤兒藥)
醣基生醫(翁啟惠研發醣分子專利)
台灣喜康(蛋白質新藥)
永生幹細胞
聯亞生技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LX10137460 發表時間:2015/2/25 下午 02:09:40                                                                                   第 4 篇回應

貓大大
您似乎對生技股頗有著墨,可否請您分析一下以下公司的各別優勢及差異
光輝、宣捷幹細胞、國璽幹細胞、鑫品
您個人認為哪類型公司值得投資
謝謝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4 下午 06:02:07                                                                                   第 3 篇回應

抓住趨勢 不變的投資哲學
2015-02-23

投資的心法是亙古不變的,今天如此、未來也不會變,會變的就不叫「心法」,而只是對一時市場波動的「看法」,說到投資,引一句孔子的名言「吾道一以貫之」。巴菲特32歲併購波克夏公司,迄今50周年,他已經是投資界的先知,半百以來他的投資哲學仍然不變,才能造就他成功投資的成果。投資生技也是如此。

股市就是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換言之,未來世界的輪廓,都可以從股市裡找到蛛絲馬跡。這話說得有點玄,但只要看最近什麼公司最火紅,如蘋果、谷歌代表的行動通訊、網路雲端,就是可以當作印證。應該強調的是,這些公司的崛起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早在十年前就有跡可循。

我在股市投資超過30年,看過台股萬點也歷經幾次金融危機,叨天之幸可以說「贏的多、輸得少」,因此也很多人問我「生技可不可以投資,要投資哪些公司?」我要很坦白的告訴大家,生技我是外行,但我可以把自家的投資心法與諸位分享。

首先,我認為投資要先講專業,我的投資前提是:不懂的,不碰。投資的第一課,是要做好功課,從總體經濟、個體經濟、產業面一直到個股,再深入看線型、籌碼變化等。先把投資的大趨勢掌握在手裡,再逐一研究標的,自然可以找到適合的對象。

與讀者分享我的經驗,我大學畢業、退伍後,用5萬元開始投資,當時並沒有電腦,一切投資研究都得用「手工」。每天,我都拿著財經報紙、晚報研究個公司的消息,並參考當日走勢,真有些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味道。甚至,冬天睡前拿著報紙到被窩中,繼續挑燈夜戰,因為報紙的油墨,長時間下來把棉被弄的黑壓壓的一片,成為日後的趣談。雖是趣談,我要強調的是,想要投資獲利,專業的準備不可少。

我前面說,股票是反映未來,因此趨勢與未來性是關鍵,是投資標的首要條件。每一家公司上市櫃肯定有其長處,而具備前瞻、未來性的產業,才值得長線的投資,也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舉一個例子,譬如,有一家做鋁合金鍛造的公司,他聚焦輪圈,剛開始應用於跑車,但因為跑車市場小,讓他虧損多年,一直處於興櫃未轉上市櫃,公司一度快倒閉。但近年,他不但切入汽車底盤鍛造件,已陸續接獲包括積架、賓利、AMG等大廠長期訂單,讓他的營運不斷創高。

前面舉的這家公司,座落於台灣中部的鄉間,在他默默耕耘的時候無人關注,現在卻備受追捧。幾年前,我看到油價攀升,發現汽車的輕量化是必然的趨勢,而具備鋁合金鍛造,正好是汽車各部件輕量化最需要的技術,因此在該公司仍乏人問津之時,我悄悄進場了。

這家公司的股票我迄今還持有,因為我的投資哲學是,鎖定目標、長期持有,若以該公司的股價現值來看,我已經獲利逾十倍。有了專業就能看的懂產業趨勢,也就能對投資的標的有信心,就能做到不看股價、穩定持有,成為最後的贏家。

前瞻的趨勢方面,全球仍有很多前瞻產業會興起,譬如物聯網、車用電子、生技醫療這些產業,都是未來可能主導全球投資趨勢的領域,但如何在各個產業中,擷取最有價值的一段,並找到可能成為世界級公司的標的,才是關鍵。

如果你問我生技領域,雖然我不懂醫學,但對於投資我覺得有幾個大方向可以鑽研,譬如困難疾病的抗腫瘤、失智症、抗病毒(如愛滋病、肝炎、子宮頸癌等),或者具備未來性的精準(個人化)醫療、預防醫學、再生醫學(如幹細胞領域)等領域,都有其前瞻的價值。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4 下午 05:57:18                                                                                   第 2 篇回應

生技眉角多 宣明智:靠連結 創造效益
2015/02/24

 從電子大亨到生技A咖,宣捷集團董事長宣明智在短短幾年內已儼然成為兩岸生技大使,不僅曾率領國內生技產業界拜訪國務院、科技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重要部會,兩岸重要的生技交流會,他也常是座上賓。

多年前和兒子宣昶有一起創立宣捷集團,從幹細胞到兩岸搭橋,宣明智講起幹細胞頭頭是道,已經是專家級了,而不管是莞榕計劃或是互貴興業搭的平台,他至少已帶進超過10家企業進軍大陸。

宣明智表示,生技眉角太多,必須要有好的連結才能創造最大效益,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問:經歷去年基亞事件的震撼教育和生技股價修正已長達半年多,你對生技產業的看法有修正嗎?

答:股價我沒有特別留意,但生技產業我還是很看好。我認為生技產業領域太廣又很深,每一樣都有很多「眉眉角角」,不過,好東西一定可以依附存在,但要靠有效連結,才會產生效益。

問:你投資生技產業的領域很廣泛,要如何創造效益?

答:除了新藥難度很高,必須靠專家外,絕大部分投資,我是從終端市場回推!從通路、商品往前到轉譯、技術,再向前看原創的想法。例如,宣捷幹細胞和宣捷生技就是一條龍式的整合,從產婦篩檢平台、嬰兒細胞的儲存,再發展至再生醫學,甚至是新藥開發。

互貴興業的兩岸搭橋平台,引薦國內成熟的保健品、美容保養品、醫材等品項,透過中國試點平台,無須先報關,即能在大陸銷售。 問:你領軍的莞榕計劃和互貴興業成效如何?

答:整體來看還不錯!與東莞政府合作「莞榕計畫」,目前在東莞松山湖生技園區設立公司,有晉弘科技、訊映光電、普生、雙美、泰合,還有農業生技的百泰和檢驗試劑為主的亞諾法也將進軍。互貴則除了泰合、雙美、台糖等,景岳也可望加入健康優選的電商平台。

問:目前投資的生技公司有規劃IPO嗎?那家進度最快?

答:我們的生技投資都還處於布局階段,宣捷幹細胞已經有營業額,但對上市掛牌計劃,我是抱著「水到渠成」看法,一切照法規走,等時間點對了,自然就會上市櫃。

 

回應本話題 回討論區1頁

 會員:招財貓10135201 發表時間:2015/2/24 下午 05:54:34                                                                                   第 1 篇回應

宣明智大陸生技布局 傳捷報
2015年02月24日

以後發先至躋身生技A咖的宣明智,積極搶食大陸生技大餅!繼轉投資的互貴興業建構兩岸搭橋平台後,宣捷集團則再取得大陸「外商幹細胞組織庫儲存執照」,今年將分別在瀋陽、北京、上海建置儲存庫;而位於大陸吉林興建的膠囊廠,年底也正式投產,年產能為100-150億顆膠囊。

除此之外,宣明智表示,除了前進大陸,台灣的生技投資也持續加碼;營運呈現三級跳的宣捷幹細胞,今年將在南部興建儲存庫;而交大天使基金、互貴興業也繼續投資新創公司。

宣捷總經理宣昶有表示,總計今年兩岸的投資金額將由20億元起跳,在不斷擴大投資領域和陸續展現效益中,宣捷集團已經「很不一樣了」!

生技投資火力全開的宣明智,目前跨足的領域廣泛,從新藥、幹細胞、膠囊、兩岸搭橋平台到創新醫材,已是全方位的投資,且速度也「很快」!

最受矚目的是結合中科生物工程、長春和通化等當地知名商業人士合資在素有「藥都」的吉林通化創立通化聯合膠囊公司,宣捷集團投資3億台幣,持股三分之一。

宣明智表示,2014年中國發生9千萬顆毒膠囊事件,也讓膠囊產業潛力雄厚,而通化聯合膠囊廠佔地128畝,將興座3座新廠,第一期工程預計建置22-32條產線,年產約100-150億顆膠囊,就近供應當地需求,預計年底試產。

另外,該集團著墨甚久的細胞儲存,則是在兩岸大張旗鼓。

宣明智表示,宣捷幹細胞是在2013年收購大展臍帶血銀行後更名,營運項目已由原本臍帶血擴大至孕婦的非侵入式基因檢測、羊水晶片檢測、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到嬰兒出生後的幹細胞儲存等,由於其價值和應用性更高,目前市佔率已居冠,在現有儲存庫不敷使用下,預計今年將在南部興建儲存庫。

宣昶有指出,宣捷幹細胞已單月損平,今年有機會獲利;大陸布局方面更因去年底取得大陸「外商幹細胞組織庫儲存執照」,成為首家台灣在大陸幹細胞儲存公司,預計今年斥資3億人民幣在瀋陽、北京、上海建置儲存庫。

 

回討論區1頁

         

 

我  要  回  應  本  話  題

會員:

 (鉅亨會員請先登入,登入成功後將取得辨識編號)

作者:

內  容:

 

 

討論區相關規定:
    1.若帳號閒置過久系統會自動登出,建議在寫好文章並且尚未發送之前先行複製,以免發送失敗後導致內文消失!
    2.請勿在此討論股票買賣等事宜,凡是留下相關交易訊息,本網將自動刪除,違者將無法繼續參與討論!
    3.嚴禁留下聯絡方式,諸如LINE、FB、E-mail、電話..等,或以任何明示、暗示等手法進行聯絡,違者將無法繼續參與討論!
    4.為避免浪費網路資源,請勿將相同內容連續發在多個不同主題內,或者連續發送多個新主題,若有此類洗版之行為將無法繼續參與討論!
    5.嚴禁意圖藉用本網平台公然散布文字於眾,而指謫、侮辱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若因而涉及法律問題,概與本公司無關,敬請遵守。

敬請尊重本網之經營理念並遵守版規,謝謝。